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的同义词反义词
ā sài bài jiāng西亚内陆国。在外高加索地区。面积8.66万平方千米。人口713万(1990年)。首都巴库。全境一半以上为山地。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为经济支柱。

阿塞拜疆人

阿塞拜疆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ā sài bài jiāng rén西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伊朗和阿塞拜疆,另有少数分布在伊拉克、土耳其等国。750万人(1996年)。讲阿塞拜疆语。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园艺和织毯业发达。

阿富汗

阿富汗的同义词反义词
ā fù hàn西亚内陆国。东与中国相邻。面积65.23万平方千米。人口1769多万(1993年)。首都喀布尔。绝大部分为高原、山地。干旱少雨。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ā lā bó dì guó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教封建国家。公元7世纪30年代阿拉伯半岛在穆罕默德领导下统一后,阿拉伯人开始在“圣战”旗帜下对外扩张,占领西亚、北非、中亚以及西班牙广大领土,形成庞大的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帝国统治者称哈里发,集政治、宗教大权于一身。9世纪中期起衰落,哈里发大权旁落。1258年被蒙古人所灭。

阿曼

阿曼的同义词反义词
ā màn西亚国家。在阿拉伯半岛东南部。面积30万平方千米。人口201.8万(1994年)。首都马斯喀特。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沙漠分布广。石油工业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

叙利亚

叙利亚的同义词反义词
xù lì yà西亚国家。西临地中海。面积18.52万平方千米。人口1384.4万(1994年)。首都大马士革。地形多样,草原、荒漠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沿海和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农业和石油是国民经济支柱。主要出口石油和棉花。

吉卜赛人

吉卜赛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jí bǔ/bo sài rén原来居住在印度西北部的居民,十世纪时开始向外迁移,流浪在西亚、北非、欧洲、美洲等地,多从事占卜、歌舞等职业。也叫茨冈人。[吉卜赛,英Gypsy]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shà tè ā/ē lā/lá bó/bǎi/bà西亚国家。在阿拉伯半岛上,东临波斯湾,西濒红海。面积214.97万平方千米。人口1740多万(1995年)。首都利雅得,各国使馆驻吉达。地形大部分为高原。气候干热,沙漠约占全国面积一半。石油储量占世界首位,产量居世界前列。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国。

波罗蜜

波罗蜜的同义词反义词
bō luó mì1.亦作"波罗密"。梵语P?ramit?的音译。意为到彼岸,即由此岸(生死岸)度人到彼岸(涅盘﹑寂灭)。 2.即木波罗。通称波罗蜜树。常绿乔木。果椭圆形﹐味甜﹐可食。原产印度和马来西亚,我国华南各地有栽培。参阅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果》。

爪哇猿人

爪哇猿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zhǎo/zhuǎ wā yuán rén也称“直立猿人”,简称“爪哇人”。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其头盖骨、臼齿和左侧股骨化石,于1891年在印度尼西亚爪哇的更新世中期地层中被发现。根据形态特征判断,介于猿与人之间。
678910 共1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