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看竹效孟郊体 文
花妍儿女姿,零落一何速。
竹色君子德,猗猗寒更绿。
京师多名园,车马纷驰逐。
春风红紫时,见此苍翠玉。
凌乱迸青苔,萧◇拂华屋。
森森日影闲,濯濯生意足。
幸此接清赏,宁辞荐芳醁。
黄昏人去锁空廊,枝上月明春鸟宿。
赠别崔纯亮 文
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
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
有碍非遐方,长安大道傍。
小人智虑险,平地生太行。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始知君子心,交久道益彰。
君心与我怀,离别俱回遑。
譬如浸蘖泉,流苦已日长。
忍泣目易衰,忍忧形易伤。
项籍岂不壮,贾生岂不良。
当其失意时,涕泗各沾裳。
古人劝加餐,此餐难自强。
一饭九祝噎,一嗟十断肠。
况是儿女怨,怨气凌彼苍。
彼苍若有知,白日下清霜。
今朝始惊叹,碧落空茫茫。
遣骑迎家久稽来讯 文
还家家尚缅,迎家家未来。
去住两不知,安否更相猜。
偶思十年事,谁谓今岁乖。
始我离高安,述职朝天街。
中外理难必,骨囱心与偕。
同室忽分涂,老情非不怀。
入京就一列,汲汲营尺攘。
墙屋亟求完,妇子岂我催。
前知来期杳,更用辛苦为。
属以王事出,寒舲如江淮。
风霜厉宵泳,山水荐晓环。
六朝几宿草,事往空余哀。
梦收儿女书,喜极睫为开。
一欣虽非实,差慰肠九回。
皈帆拂惠山,良讯傅荆涯。
启缄复非真,旅思弥不佳。
船门且看雪,呼僮......更多
解舟棠阴砦 文
湖尽有残渺,情知无慱澜。
纵眺犹杳空,至竟济者安。
回思遇险时,分晷过亦难。
亦岂有奇画,死生听之天。
安知天矜否,此外无控搏。
一风动旬月,三日忽自阑。
未涉浪自怖,既涉焉用驩。
畏涂已数践,老命偶再全。
还家切勿诉,空遗儿女潸。
亦勿诉同列,同列已预言。
除夜宿石塔寺 文
春夜孤坐三首 文
万安道中书事德三首 文
赠尚献之 文
老凤苍然姿,雏凤锵然鸣。
一见渠父子,令人英气生。
大尚傲一世,不肯揖公卿。
小尚刷羽毛,势欲追风鹏。
吾州八千士,下笔电雹声。
小尚洒墨汁,一笑万人惊。
姓名登天府,纸价高帝城。
勖哉更摩厉,制胜在此行。
相遭又相别,勿作儿女情。
舟行得秀句,寄我增双明。
秋千词 文
长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
少年儿女重秋千, 盘巾结带分两边。
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
下来立定重系衣,复畏斜风高不得。
傍人送上那足贵, 终赌鸣珰斗自起。
回回若与高树齐,头上宝钗从堕地。
眼前争胜难为休,足踏平地看始愁。
三月晦日偶题 文翻注译赏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节令风物不断递换,变化常新;
痴心儿女,你们为什么要苦苦地挽留春天?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凋谢又有什么可恨?
夏天的树木,浓密葱绿,不也一样使你合意欢心!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第139-140页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
节物: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儿女:这里泛指男女。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香花芳草。
何须:何必,何用。
可人:称人心意。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第139-140页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节令风物不断递换,变化常新;
痴心儿女,你们为什么要苦苦地挽留春天?
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
节物: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儿女:这里泛指男女。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凋谢又有什么可恨?
夏天的树木,浓密葱绿,不也一样使你合意欢心!
芳菲:香花芳草。
何须:何必,何用。
可人:称人心意。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第139-140页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文人伤春,似乎是永恒的主题,春风春雨,落花垂柳,引起过多少诗人感叹。
三月晦日,是春天的最后一天,更难免激起诗人无计留春住的愁思。
唐诗人贾岛有首著名的《三月晦日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表现的就是浓重的惜春情绪。
秦观这首绝句,与贾岛诗一样,也是通过议论,表达春将逝去时的感想。
但秦诗一反旧例,没有悲伤的情调,却是顺其自然,豁达通变。
诗富有哲理,蕴含“理趣”。
“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
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
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
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
“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
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
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
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
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
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
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诗是说理,指出了对春天的逝去的两种不同看法,强调应该顺其自然。
推而广之,诗人也是在阐述自己的处世观:人生是处在不断地转换之中,好的可以变坏,祸福相倚。
因此,当你失去了什么时,不要过分抱憾,要正视现实,知足常乐。
春天有春天令人留恋的地方,夏天也有夏天使人 合意的所在;
顺境有顺境的快乐,逆境何尝不可磨炼人,使人步入顺境。
通过这诗,我们充分理解到诗人宽广的胸怀,并从中得到勉励。
宋人的说理诗,虽然常常有陈腐惹人生厌的地方,但也不乏像这首诗一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第139-1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