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é①去毛的兽皮。

【又】泛指兽皮。

《察变》:“此自未有记载以前,~衣石斧之民所采撷践踏者。

”②皮革制成的甲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兵~非不坚利也。

”③皮革制成的鼓类乐器,八音之一。

韩愈《送孟东野序》:“金石丝匏土~木八者,物之盖鸣者也。

”④变革;

改革。

《察变》:“是当前之所见,经廿年卅年而~焉可也,更二万年三万年而~亦可也。

”⑤革除;

除掉。

《六国论》:“且燕赵处秦~灭殆尽之际。

”【革车】兵车......更多

jìn①套在辕刀胸部的皮革,也用作辕马的代称。

《左传•定公九年》:“吾从子如骖之~。

”②吝惜;

吝啬。

《后汉书•崔寔传》:“悔不小~。

”③奚落;

嘲笑。

《左传•庄公十一年》:“宋公~之。

fù①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的人。

《史记•商君列传》:“刑其~公子虔。

”②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

《史记•贾宜传》:“故令贾生~之。

”③通“附”,附着;

靠近。

《左传•僖公十年》:“皮之不存,毛之安~。

”④分布;

涂。

《林黛玉进贾府》:“越显得面如~粉。

guān①帽子。

《屈原列传》:“新沐者必弹~。

”②鸟类头顶上突出的肉或翎毛。

《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上,力叮不释。

”【辨】冠,冕,巾,弁,帽。

“冠”是帽子总称。

“冕”是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

“巾”是扎在头上的织物。

“弁”是用皮革做成的帽子。

“帽”是后起字。

guàn①戴帽子。

《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切云之崔嵬。

”②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表示已成人。

《子......更多

biǎn①一种帽子。

古代吉礼之服戴冕,常礼之服戴弁,弁分皮弁(武冠)和爵弁(文冠),皮弁用于田猎或征伐,爵弁用于祭祀。

②古代男子二十岁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人,称作弁。

③。

④放在前面。

龚自珍《送徐铁孙序》:“乃书是言,以~君之诗之端。

”⑤急;

快。

《礼记•玉藻》:“~行,剡剡起屦。

”⑥惊惧。

《汉书•王莽传下》:“有烈风雷雨发屋折木之变,予甚~焉,予甚栗焉。

”⑦用手搏斗。

《汉书•甘延寿传》:“试~,为期......更多

dé①道德;

品德。

《劝学》:“积善成~,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恩德;

恩惠。

《垓下之战》:“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

”【又】感激。

《史记•信陵君列传》:“赵孝成王~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

”。

③德政;

功德。

《殽之战》:“吾不以一眚掩大~。

”④福。

《礼记•哀公问》:“君之及皮言也,百姓之~也。

”【德化】道德教化,道德影响。

yóu①生在皮肤上的肉赘,通称瘊子。

《庄子•骈拇》:“附赘县~,出乎形哉。

”②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

扬雄《法言•问道》:“允治天下,不待礼文与五教,则吾以黄帝、尧舜为~赘。

qiú①皮衣;

皮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不暧锦衾薄。

”【又】穿皮衣。

《五蠹》:“冬日麑~,夏日葛衣。

”【裘葛】泛指四季衣服。

【裘马】裘衣名马。

喻富贵排场。

gāo①水泽。

《诗经•鹤鸣》:“鹤鸣于九~,声闻于天。

”②水边的高地。

【又】泛指高冈、高地。

《涉江》:“步余马兮山~,邸余车兮方林。

”《归去来兮辞》:“登东~以舒啸。

”③皋陶,相传为舜臣。

《卖柑者言》:“果能建伊~之业耶?

”【皋比】虎皮,又指蒙虎皮的坐席。

《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皋牢】牢笼。

【皋壤】泽房洼地。

查询

piān①文章的单位或组成部分。

古代文字写在竹简上,把首尾完整的诗或文用绳子或皮绳编连在一起叫做“篇”。

【引】首尾完整的诗文或一部书中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之中三致志焉。

”②泛指文章书籍。

常“篇章”、“篇籍”连用。

《论衡•超奇》:“或兴论立说结连~章者,文人鸿儒也。

12345 共6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