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ān①事物的一头或一方。

《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左手抚鲁直背。

”②缘由。

陆机《君子行》:“祸集非无~。

”③端正。

《核舟记》:“其人视~容寂。

”④玄端。

古代的一种玄色的礼服。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甫,愿为小相焉。

”⑤布帛的长度单位。

桓宽《盐铁论》:“中国,~之缦。

”⑥双手捧物。

《红楼梦》:“只有伺侯~菜的几个人。

”⑦终究;

果真。

苏轼《水龙吟》:“料多情梦里,~来见我,也参......更多

yì①种植。

《甘藷疏序》:“往往欲得而~之。

”②技能;

本领。

《冯婉贞》:“以三保勇而多~,推为长。

”③限度;

准则。

《叔向贺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

”【艺极】⒈准则。

⒉限度。

【艺术】各种技术技能。

【艺文】文章;

典籍。

【艺植】种植;

耕种。

诿

wěi推卸;

推托。

《汉书•胡建传》:“执事不~上。

gòng①把物品进献给君主。

《左传•桓公十五年》:“诸侯不~车服。

”【又】进献的物品。

杜甫《洗兵马》“寸地尺天皆入~。

”②赋税,传说中夏代的租赋制度。

《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

”③推荐;

选举。

《后汉书•章帝纪》:“举人~士。

”【辨】贡,供,献。

三者都有“奉”“献”之意。

但是“贡”一般指献东西给君主。

“献”则表示恭敬地把东西送给人。

“供”指供给,供奉等。

查询

bō①踢,用脚推。

《汉书•夏侯婴传》:“常~两儿弃之,婴常收载行。

”②,如“蹳剌”。

李白《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双鳃呀呷鳍鬣张,~银盘欲飞去。

jì①脚印。

枚乘《上书谏吴王》:“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者。

”【引】痕迹;

遗迹。

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冶城访古~,犹有谢安墩。

”【又】事迹。

《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思~。

”②推究;

考察。

贾谊《治安策》:“臣窃~前事,大抵强者先反。

”③人物形象。

韩愈《送杨少尹序》:“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至今照人耳目。

”④追踪;

搜寻。

《汉书•郊祀志》:“臣愚不足以~古文。

”【迹捕】跟踪追捕......更多

chù①贬退,废免。

《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臧使者。

”②消除,去掉,排斥。

《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身以~恶。

”【又】不认作儿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老父位居方面,拘于礼法,况素性方严,必加~逐。

”③减少。

《左传•襄公十年》:“初,子驷与尉止有争,将御诸侯之师而~其车。

”【黜辱】贬黜受辱。

《后汉书•班昭传》:“战战兢兢,常惧~,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

”【黜......更多

sǒng①挺;

耸。

杜甫《画鹰》:“~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②推。

《灌园叟晚逢仙女》:“向前叉开手,当胸一~,秋公站立不牢,踉踉跄跄,直撞过半边。

hū①相当于“于”。

⒈介绍处所、方向、时间。

译为“在”、“由”等。

《赤壁赋》:“相与枕藉~舟中。

”《师说》:“生~吾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沂,风~舞雩。

”⒉介绍比较对象。

译为“与”、“对”、“比”。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异~三子者之撰。

”《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技矣。

”⒊介绍依凭的条件。

《庖丁解牛》:“~天理,批大郤。

”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

《劝学......更多

bàn①办理;治理。

《史记•项羽本纪》:“项粱常为主~。

”(主,主持)②处罚;惩戒。

《三国志•蜀书•费祎传》:“君信可人,必能~贼者也。

”③做成;具备。

《孤儿行》:“大兄言~饭,大嫂言视马。

”《赤壁之战》:“船,粮,战俱~。

”④对仗。

《赤壁之战》:“卿能~之者诚决。

”⑤创设。

《冯婉贞》:“是年谢庄~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⑥置;筹措。

《乐府诗集•陇西行》:“促令~粗饭,慎莫使稽留。

678 共7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