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斋手植菊花过节始开偶书奉呈圣俞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秋风吹浮云,寒雨洒清晓。

鲜鲜墙下菊,颜色一何好。

好色岂能常,得时仍不早。

文章损精神,何用觑天巧。

四时悲代谢,万物世凋槁。

岂知寒监中,两鬓甚秋草。

东城彼诗翁,学问同少小。

风尘世事多,日月良会少。

我有一◇酒,念君思共倒。

上浮黄金蕊,送以清歌袅。

为君发朱颜,可以却君老。

重阳后菊花二首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菊花图

作者: 唐寅 朝代: 明代

飒飒金飙拂素英,倚栏璚朵入杯明。

秋光满眼无殊品,笑傲东篱羡尔荣。

菊花新

作者: 葛长庚 朝代: 宋代

十二楼台,但前回旧迹。

想琪花似雪,忘了还思。

朝暮痴痴地。

只有老天知。

却自省,玉阶金砌。

错抛离。

梧桐声颤,窗外草蛩吟细。

醉魂觉,又听秋鸿悲呖。

极目寒空,叹未有紫云梯。

绛阙消息子。

也无一二、枉垂涕。

菊花新·念我东皇大帝儿

作者: 葛长庚 朝代: 宋代

念我东皇大帝儿。

是操觚弄翰之职。

飞落尘寰,似此度,算应希。

向这里。

安能便、策景御气。

灰头土面、千河水。

把我如何洗。

纵便有铢衣,已失眉峰翠。

看看皓首,瞒不过镜台儿。

除是去、青松下、碧云底。

菊花新·有个闷甚处

作者: 葛长庚 朝代: 宋代

有个闷甚处,一向如痴醉。

独倚住危阑,坐咬无名指。

金鱼玉雁一从去,绝消息。

念念怀天帝。

密与冥契。

晴霞照水。

叹细草新蒲寒萋萋。

对夕照,树色烟光相紫翠。

花落莺啼。

把往事似川逝。

光阴速,何时是伊归日。

菊花新·雪牖风轩度岁

作者: 葛长庚 朝代: 宋代

雪牖风轩度岁。

时听芭蕉,雨声凄恻。

情多易感,渐不觉鬓成丝。

忽又成千古,诮如梦里。

西山南浦尽秋意。

一望芦花飞。

有一点沙鸥,点破松梢翠。

凄然念起。

觉两腋凉飙细。

诗兴浑飞在渔乡橘里。

题菊花

作者: 黄巢 朝代: 唐代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

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18

飒(sà)飒西风满院栽,蕊(ruǐ)寒香冷蝶难来。

飒飒:形容风声。

蕊:花心儿。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青帝:司春之神。

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18

飒(sà)飒西风满院栽,蕊(ruǐ)寒香冷蝶难来。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

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飒飒:形容风声。

蕊:花心儿。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青帝:司春之神。

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18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

“满院”极言其多。

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

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

但“满院栽”却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

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

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

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

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

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

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第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

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

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

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

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

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

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

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

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

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

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

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

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

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

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02-1303

酬令狐相公庭前白菊花谢偶书所怀见寄

作者: 刘禹锡 朝代: 唐代

数丛如雪色,一旦冒霜开。

寒蕊差池落,清香断续来。

思深含别怨,芳谢惜年催。

千里难同赏,看看又早梅。

和令狐相公九日对黄白二菊花见怀

作者: 刘禹锡 朝代: 唐代

素萼迎寒秀,金英带露香。

繁华照旄钺,荣盛对银黄。

琮璧交辉映,衣裳杂彩章。

晴云遥盖覆,秋蝶近悠扬。

空想逢九日,何由陪一觞。

满丛佳色在,未肯委严霜。

12345 共5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