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相思

作者: 蔡伸 朝代: 宋代

碧檐鸣玉玎珰。

金锁小兰房。

楼高夜永,飞霜满院,璧月沈缸。

云雨不成巫峡梦,望仙乡、烟水茫茫。

风前月底,登高念远,无限凄凉。

极相思

作者: 蔡伸 朝代: 宋代

相思情味堪伤。

谁与话衷肠。

明朝见也,桃花人面,碧藓回廊。

别后相逢唯有梦,梦回时、展转思量。

不如早睡,今宵魂梦,先到伊行。

长相思·锦衾香

作者: 蔡伸 朝代: 宋代

锦衾香。

玉枕双。

昨夜深深小洞房。

回头已断肠。

背兰缸。

梦仙乡。

风撼梧桐雨洒窗。

今宵好夜长。

长相思(秋怀)

作者: 黄升 朝代: 宋代

天悠悠。

水悠悠。

月印金枢晓未收。

笛声人倚楼。

芦花秋。

蓼花秋。

催得吴霜点鬓稠。

香笺莫寄愁。

山渐青(寓长相思)

作者: 张辑 朝代: 宋代

山无情。

水无情。

杨柳飞花春雨晴。

征衫长短亭。

拟行行。

重行行。

吟到江南第几程。

江南山渐青。

长相思·其二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欲素 一作:如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断肠 一作:肠断)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欲素 一作:如素)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忆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断肠 一作:肠断) 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欲素 一作:如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yuān)鸯(yāng)弦。

赵瑟:相传古代赵国的人善弹瑟。

瑟:弦乐器。

凤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饰凤凰形状。

蜀琴句:旧注谓蜀琴与司马相如琴挑故事有关。

按:鲍照有“蜀琴抽白雪”句。

白居易也有“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句。

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王琦注云:“蜀中桐木宜为乐器,故曰蜀桐。

”蜀桐实即蜀琴。

似古人诗中常以蜀琴喻佳琴,恐与司马相如、卓文君事无关。

鸳鸯弦也只是为了强对凤凰柱。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tiáo)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断肠 一作:肠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欲素 一作:如素)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yuān)鸯(yāng)弦。

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

赵瑟:相传古代赵国的人善弹瑟。

瑟:弦乐器。

凤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饰凤凰形状。

蜀琴句:旧注谓蜀琴与司马相如琴挑故事有关。

按:鲍照有“蜀琴抽白雪”句。

白居易也有“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句。

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王琦注云:“蜀中桐木宜为乐器,故曰蜀桐。

”蜀桐实即蜀琴。

似古人诗中常以蜀琴喻佳琴,恐与司马相如、卓文君事无关。

鸳鸯弦也只是为了强对凤凰柱。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

忆君迢(tiáo)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忆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断肠 一作:肠断) 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欲素 一作:如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断肠 一作:肠断)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一句,季节、时间、环境、情绪全出来了。

春日的一个黄昏,日色将尽,夜幕降临,花辨上也似乎含着缕缕烟雾,女主人在干什么呢?

月亮已经升起来了,明如镜、皎如绢,一种淡淡的愁绪让她开始感到闷倦,难以安眠。

这样一烘托,一幅温婉细腻的场景率先浮现在了读者面前。

  紧接着一副工整的对仗“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古代赵国的妇女善鼓瑟,故称赵瑟,蜀中有桐木宜作琴,相传司马相如曾奏蜀琴来挑逗卓文君。

诗人用这两句排比在暗喻什么呢。

从字面上来看,赵瑟刚弹过,凤凰状的瑟柱停下来了,又不知不觉的拿起蜀琴,准备开始奏起鸳鸯弦。

而凤凰、鸳鸯都是成双成对生活,正是男女之情的一种见证!

哦,原来女主人是在思念她的爱人了。

    再来看下句“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男人在思念至极呐喊“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一片如火之热情。

女人则如水,她不怨恨,她只是把满怀心事托与春风,希望春风能把因凤凰柱、鸳鸯弦带给她的那深切的别离之苦捎给远方的心上人。

“寄燕然”一句告诉我们,原来她的丈夫是从征去了。

李白在《关山月》中曾经这样描写过征客的心境“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这样的思念,比起“一种相思、两种闲愁”的“闲愁”更多了几分烟火气息和现实意义。

  心事已经寄予春风了,春风真的能给爱人带去自己的一片相思吗?

女人心里依旧一片茫然,于是她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忆君迢迢隔青天”!

山水迢迢,对你的思念如此遥远,就象隔着那苍茫的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为流泪泉”,一句想象奇特、大胆夸张的对偶把这个美丽的女子形象刻画出来了,旧日的那对顾盼灵秀、眼波如流的双目,如今却变成了泪水的源泉,可知二人分开之后,女子除了长夜无眠和深深叹息之外,竟是常常的以泪洗面。

    末句“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使这个女子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了,你看她娇嗔的说道:如果你不相信我因为思念你而肝肠寸断,等你回来时,在明镜前看看我憔悴、疲惫的面容就知道了。

一副天真、调皮的样子跃然纸上,让人倍加爱怜和心痛。

    《长相思》第二首相比第一首,言语更加浅显易懂、音韵更加曲调化,我想,这与唐朝音乐鼎盛有关,从宫廷乐府到民间教坊,许多诗词都被谱上曲谱,四处吟唱,李白的乐府诗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第二首又用了夸张、排比、想象、暗喻等手法,从多个角度把这个美丽多情的女子对出征边塞丈夫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虽不是女子,却能刻画如此生动、细腻的女子形象,就好像曹雪芹不是女人,却能读懂天下形形色色的女人一样,我想,世间无论男女,也许不必太多的在意付出,只要能真正的读懂对方,此生足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相思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14-215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多采撷(xié),此物最相思。

“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

采撷:采摘。

相思:想念。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14-215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多采撷(xié),此物最相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

采撷:采摘。

相思:想念。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14-215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

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

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

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

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

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即著例。

“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

”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

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

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

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

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

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

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

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

“此物最相思”就像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

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

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

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

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

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

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

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86-187

长相思(五之五)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悟浮生。

厌浮名。

回视千钟一发轻。

从今心太平。

爱松声。

爱泉声。

写向孤桐谁解听。

空江秋月明。

长相思(五之四)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暮山青。

暮霞明。

梦笔桥头艇子横。

苹风吹酒醒。

看潮生。

看潮平。

小住西陵莫较程。

莼丝初可烹。

长相思(闺怨)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马如飞。

归未归。

谁在河桥见别离。

修杨委地垂。

掩面啼。

人怎知。

桃李成阴莺哺儿。

闲行春尽时。

12345 共230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