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花似伊 文翻注译赏
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看着花儿像你一样,柳枝像你一样;
花儿柳枝已青的春天,人却要别离,低下头不禁流下两行清泪。
长江东,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长江的东边,还有那长江的西边,两岸的鸳鸯在东西两处飞舞着,(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逢呢?
参考资料: 1、 谭新红编著.《欧阳修词全集》:崇文书局,2014:24
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花柳:花和柳。
《楚辞·九歌·少司命》:“悲奠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唐,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步展随春风,村村白花柳。
唐,聂夷中《劝酒》诗之二:“人间荣乐少,四海别离多。
” 长江东,长江西。
两岸鸳(yuān)鸯(yāng)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鸳鸯:本鸟名,此比喻恩爱夫妻。
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一:“室迩人遐独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唐,温庭筠《南歌子》:“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几时:什么时候。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宋·苏轼《儋州》诗之二:“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
” 参考资料: 1、 谭新红编著.《欧阳修词全集》:崇文书局,2014:24
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看着花儿像你一样,柳枝像你一样;
花儿柳枝已青的春天,人却要别离,低下头不禁流下两行清泪。
花柳:花和柳。
《楚辞·九歌·少司命》:“悲奠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唐,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步展随春风,村村白花柳。
唐,聂夷中《劝酒》诗之二:“人间荣乐少,四海别离多。
” 长江东,长江西。
两岸鸳(yuān)鸯(yāng)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长江的东边,还有那长江的西边,两岸的鸳鸯在东西两处飞舞着,(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逢呢?
鸳鸯:本鸟名,此比喻恩爱夫妻。
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一:“室迩人遐独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唐,温庭筠《南歌子》:“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几时:什么时候。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宋·苏轼《儋州》诗之二:“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
” 参考资料: 1、 谭新红编著.《欧阳修词全集》:崇文书局,2014:24
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词的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正是花繁柳茂的时节,花如人,柳如人,正在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却要别离了。
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同样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
伊人面若桃花眉似柳,正楚楚可怜地低头泣下,原来是因心上人即将离别而黯然神伤。
于是就在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恋人被大江分隔,一个住长江头,一个在长江尾,仿佛是两岸的鸳鸯两处飞,相逢机会知道等到什么时候?
这位“花柳青春”的妻子就只好“低头双泪垂”了。
绵绵相思之情,尽在结句的设问之中。
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作品。
描写一对青春别离的夫妇,别后妻子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思念,并亟盼早日与丈夫相逢团聚。
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
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还是一片痴情,终难忘怀。
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更加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
参考资料: 1、 (宋) 欧阳修.《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235-237 2、 费振刚,陶尔夫,杨庆辰.《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晏欧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6 3、 林兆祥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601
长相思·花似伊 文
南湖春泛有客自北至说友人岑元…叙相思之志以寄焉 文
故人隔楚水,日夕望芳洲。
春草思眇眇,征云暮悠悠。
心期无形影,迹旷成阻修。
有客江上至,知君佐雄州。
铿锵佩苍玉,躞蹀驱绛驺。
伊昔中峰心,从来非此流。
资予长生诀,希彼高山俦。
此情今如何,宿昔师吾谋。
别年谒禅老,更添石室筹。
深见人间世,飘如水上沤。
蝉号齐王邸,月苦隋帝楼。
声华尽冥寞,麋鹿徒呦呦。
我有一字教,坐然遗此忧。
何烦脱珪组,不用辞王侯。
只在名位中,空门兼可游。
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文翻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每个夜晚,我都处在深深的思念之中,一直到夜深人静,漏断更残,凝望着那一轮令人伤心的明月,我久久地依凭栏杆,想必你也思念着我,感到了锦被的冷,锦被的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画堂近在咫尺,但是像海一样深,要渡过,难,回忆往日,只好把共同阅读的旧书翻来看,不知何时再见,一起携手进入长安。
参考资料: 1、 李永田.唐宋词名篇鉴赏: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6月1日
相思儿令 文
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文翻注译
月挂霜林寒欲坠。
正门外、催人起。
奈离别如今真个是。
欲住也、留无计。
欲去也、来无计。
马上离魂衣上泪。
各自个、供憔悴。
问江路梅花开也未?
春到也、须频寄。
人到也、须频寄。
月挂霜林寒欲坠。
正门外、催人起。
奈离别如今真个是。
欲住也、留无计。
欲去也、来无计。
经霜的树林里充满寒意,月儿挂在树梢似乎飘飘欲坠。
分别的人早起身来到正门之外,多么无可奈何,这伤心的别离。
我真想留住你,但只是留你无计;
你不得不离开,又担心归来无计。
马上离魂衣上泪。
各自个、供憔悴。
问江路梅花开也未?
春到也、须频寄。
人到也、须频寄。
你骑马而去,离愁聚积在心底;
我伫立凝望,襟袖沾满了眼泪。
这一别双双憔悴情难言呵,不知那江路旁的梅花,是否已经吐蕊?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一定折梅频寄,当你到江南的时候,也请你折梅频寄。
参考资料: 1、 王寅生,张福海选注.问世间情是何物:爱情词品珍:东方出版社,1995.08 第1版:第122页 2、 李宗科.唐宋爱情词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02月第1版:第156页
月挂霜林寒欲坠。
正门外、催人起。
奈离别如今真个是。
欲住也、留无计。
欲去也、来无计。
欲坠:指天上月轮西垂,黎明将至。
奈离别:意思是说无法对付离别,不得不就此分手。
奈:奈何,无奈。
真个是:即真是,真的是。
无计:没有办法。
马上离魂衣上泪。
各自个、供憔悴。
问江路梅花开也未?
春到也、须频寄。
人到也、须频寄。
供憔悴:指双方因离别都呈现出一副憔悴的面容。
供:供奉,词中引申为“呈现”。
问江路梅花开也未?
春到也、须频寄 :化用陆凯寄范哗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及《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一类诗句,描写女子的临别叮咛,意思是提醒对方别将自己遗忘,希望他看到梅开而想到自己,春天到来时要折梅相寄,人到目的地后也受折梅相寄。
频寄:频繁地折梅相寄。
参考资料: 1、 王寅生,张福海选注.问世间情是何物:爱情词品珍:东方出版社,1995.08 第1版:第122页 2、 李宗科.唐宋爱情词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02月第1版:第156页
月挂霜林寒欲坠。
正门外、催人起。
奈离别如今真个是。
欲住也、留无计。
欲去也、来无计。
经霜的树林里充满寒意,月儿挂在树梢似乎飘飘欲坠。
分别的人早起身来到正门之外,多么无可奈何,这伤心的别离。
我真想留住你,但只是留你无计;
你不得不离开,又担心归来无计。
欲坠:指天上月轮西垂,黎明将至。
奈离别:意思是说无法对付离别,不得不就此分手。
奈:奈何,无奈。
真个是:即真是,真的是。
无计:没有办法。
马上离魂衣上泪。
各自个、供憔悴。
问江路梅花开也未?
春到也、须频寄。
人到也、须频寄。
你骑马而去,离愁聚积在心底;
我伫立凝望,襟袖沾满了眼泪。
这一别双双憔悴情难言呵,不知那江路旁的梅花,是否已经吐蕊?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一定折梅频寄,当你到江南的时候,也请你折梅频寄。
供憔悴:指双方因离别都呈现出一副憔悴的面容。
供:供奉,词中引申为“呈现”。
问江路梅花开也未?
春到也、须频寄 :化用陆凯寄范哗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及《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一类诗句,描写女子的临别叮咛,意思是提醒对方别将自己遗忘,希望他看到梅开而想到自己,春天到来时要折梅相寄,人到目的地后也受折梅相寄。
频寄:频繁地折梅相寄。
参考资料: 1、 王寅生,张福海选注.问世间情是何物:爱情词品珍:东方出版社,1995.08 第1版:第122页 2、 李宗科.唐宋爱情词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02月第1版:第156页
长相思 文
相思令·苹满溪 文赏
苹满溪。
柳绕堤。
相送行人溪水西。
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
风凄凄。
重倚朱门听马嘶。
寒鸥相对飞 。
苹满溪。
柳绕堤。
相送行人溪水西。
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
风凄凄。
重倚朱门听马嘶。
寒鸥相对飞 。
这是一首意境凄迷朦胧的送别词。
全词以景语结情,熔情入景。
词中选取满溪之苹绕堤之柳、低垂之月、霏霏之烟、凄凄之风、寂寒之鸥等景象,营造出一个朦胧的境界,有效地渲染、烘托出送者凄迷的心境。
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使得此词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送别词中别具一格。
起首一句,写送行途中所见景象。
“苹满溪。
柳绕堤。
”青苹满溪,其含意无异于芳草萋萋,亦是关别情。
垂柳绕堤,则暗示沿曲曲溪柳送行之远。
熔情入景,寓事于景,意蕴包孕很丰富,语言却极简练,只六个字。
“相送行人溪水西”承上,点明送行之事,也点明全词的词旨。
千里送行,终有一别,“溪水西”就是送者不得不止、行人终于别去之处。
无限凄惘,见于言外,因为水西一别,行人已经渐行渐远,则送者不得不返。
歇拍即写送者归来所见景象:“回时陇月低。
”陇月即山月,山月低垂,则天将拂晓。
可见,送行之时是拂晓之前。
古人远行,多启程于黎明之前甚至夜半时分。
“回时”二字,写送者沿送行原路折回。
方才顺此路送行,此时逆此路返回,却是孤身一人,唯有低垂之陇月,照见形单影只而已。
“陇月低”三字,妙景物之特征与情感之特征相似。
此句陇月之低垂,与送者心情之低沉,特征完全相同;
低垂的陇月,正象征着低沉的心情。
上片描写送别情境,下片则转写别后情境。
过片两句,纯为景语,写的是:拂晓之后,山水原野,烟霭霏霏笼罩,寒风凄凄交加。
而送者的心灵,同样笼罩凄迷怅惘之中,这景语又正象喻着心情。
这两句不但有景象吻合心情之妙,而且有声情吻合词情之妙。
这两句共六字,字字皆阴平,构成凄凉之调,读来愈觉其凄楚。
“重倚朱门听马嘶”写:送者已回到家门,可是仍不能平静,因为家门反而触动了伤心 怀抱,所以送者转过身来,背靠朱门,面向远方,重新举目眺望行人所去的方向,可是,只听得路上过往的马嘶声,再也不见那人的影子,声声马嘶想必紧揪着送者的心。
结句“寒鸥相对飞”将凄迷的词情推到极致:此时,天地间唯有那霏霏晓烟中飞来飞去的寒鸥,与孤独的送者相对。
人鸥相对,只是一片静默而已;
这静默之中,包含着无限的悲哀。
此句还含蓄地点出送者为女性,行人为男性。
温庭筠《河传》词云:“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可与此词参看。
抒情主人公送行归家,闻路上马嘶声,犹倚门倾耳而听。
一个“听”字,写出其心动神驰之状,而一个“重”字,则其念兹兹之情亦可想。
骑马去者必为情郎,则“倚朱门”者自是怨女。
对此作者偏不于明处交代,只从“听马嘶”一幕曲折透出。
此词的一个显著特色是词调声情与词情妙合无间。
全词用平声,其音低抑,如诉如泣,而且句句押韵,韵脚既极密,声情便紧促。
特别是过片二句,全用阴平声,尤见低抑。
低抑的韵脚、字声与急密的韵位构成一部声情悱恻的凄调,与词情表里一致,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 等 .《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