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四首 文
菩萨蛮·功名饱听儿童说 文
学阮公体 文
蝉 文翻注译赏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悲鸣传恨无人理会白费其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是一贫如洗全家水一样清。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383-384 2、 齐豫生,夏于全.唐诗鉴赏大典(第十一卷).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183-185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08-709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以:因。
薄宦:指官职卑微。
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栖于高处,餐风饮露,故说“高难饱”。
恨费声:因恨而连声悲鸣。
费,徒然。
五更(gēng)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五更:中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
疏欲断:指蝉声稀疏,接近断绝。
碧:绿。
薄宦(huàn)梗(gěng)犹泛,故园芜(wú)已平。
薄宦:官职卑微。
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
梗,指树木的枝条。
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故乡。
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
芜,荒草。
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君:指蝉。
警:提醒。
亦:也。
举家清:全家清贫。
举,全。
清,清贫,清高。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383-384 2、 齐豫生,夏于全.唐诗鉴赏大典(第十一卷).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183-185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08-709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悲鸣传恨无人理会白费其声。
以:因。
薄宦:指官职卑微。
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栖于高处,餐风饮露,故说“高难饱”。
恨费声:因恨而连声悲鸣。
费,徒然。
五更(gēng)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五更:中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
疏欲断:指蝉声稀疏,接近断绝。
碧:绿。
薄宦(huàn)梗(gěng)犹泛,故园芜(wú)已平。
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
薄宦:官职卑微。
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
梗,指树木的枝条。
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故乡。
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
芜,荒草。
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是一贫如洗全家水一样清。
君:指蝉。
警:提醒。
亦:也。
举家清:全家清贫。
举,全。
清,清贫,清高。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383-384 2、 齐豫生,夏于全.唐诗鉴赏大典(第十一卷).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183-185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08-709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蝉本来就因栖息于高枝,难得一饱;
它鸣叫不停,却不受理睬,真是白白辛苦,怨恨无穷啊。
“以”,因。
古人误以为蝉餐风饮露,所以说“高难饱”。
“费声”,指鸣声频频。
就真实情况而言,蝉并非是因身在高处,不肯飞下来乞食而“难饱”;
它的鸣叫声中也没有什么恨意,这完全是诗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是其身世之感的寄托。
“高”,语义双关,喻指人的品格高洁。
诗人自许清高,不肯屈就,结果只落得生活困顿,这不就是“高难饱”吗?
他曾向令狐绹等当权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可最终还是不被人理会,依旧无法摆脱仕途坎坷的困境,这难道不是一场“徒劳”吗?
在这里,蝉已经完全人格化了,诗人分明是借其表达自己艰难的身世和处境,所以纪昀说开头两句是“意在笔先”。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蝉彻夜悲鸣,叫到五更天,已是声嘶力竭、稀稀落落,快要断绝了。
可是那些树呢,依旧碧绿青翠,任凭蝉叫得如何凄苦动人,也是无动于衷,真是无情啊!
蝉声与树木的碧绿本来是毫不相干的,诗人却责怪树木的冷酷无情。
显然,这同样是在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写自己的哀告无门、受人冷落。
曾经有过深交的令狐绹等人本来是可以帮助李商隐的,可是,他们不仅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处处排挤打击他。
在这样的境况下,诗人怎能不怨恨与激愤。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这两句转向诗人自叙:我职卑禄薄,到处漂泊,早已丢下的家乡田园,已是一片荒芜。
《战国策·齐策》里有一则故事,桃偶讥笑泥人:“你是用泥土做成的人形,一到发洪水的时候,你就完了。
”泥人说:“我是西岸土做的人,洪水来了,尽管我会没了人形,但我还可以被冲回西岸家乡去。
而你呢,你是东国桃木做成的人,洪水一来,你还不知道漂泊到哪里去呢?
”后来就用“梗泛”来比喻漂泊无定的生涯。
“梗”,树木枝条。
“泛”,漂流。
李商隐长年辗转于各地为他人做幕僚,职位卑微,俸禄微薄,故称“薄宦”。
“故园芜已平”,从陶渊明《归去来辞》的“田园将芜胡不归”化用而来。
陶渊明做官不如意,想到自己家乡的田地快要荒芜了,就辞官而去,归隐田园,自得其乐。
自己也是仕途坎坷,处处碰壁,何不也像陶渊明那样早日还乡呢?
可是,故园荒芜,似乎已经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地,真是进亦难,退亦难!
这两句在四处漂泊、前途黯淡的生活身世倾诉中,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苍凉。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两句是作者对蝉说的话:多劳你给我警告,我一家人的生活也和你一样清寒。
“君”,指蝉。
“警”,警醒,这里有触动的意思。
蝉在告诫什么呢?
有人说是警告诗人为什么不及早回头,早归故园;
有人则认为是提醒诗人保持高洁的操守。
此联前一句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手法写蝉。
后一句“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结合起来,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相思 文
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 文翻
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
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鹂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
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
是在哪个时代契芯部落来到了阴陵,世世代代为朝廷效力,在青史上留下英名。
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雪压千帐的寒夜营前的大旗迎风飘卷,军情紧急的清晨,传书的军骑越河踏冰。
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西蕃的男儿背负着小孩来青冢归附,北狄的姑娘用瓦壶盛酒到白登劳军。
日晚鹂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
在黄昏时节你来到碎鸟鹈泉边打猎,路上的行人远远就认出你这位郅都鹰。
参考资料: 1、 华锋,曾广开,常平,姚小鸥,宋木铎,韩向东,李颖编著,.唐代名家诗选:海南出版社,1994.10:第916页 2、 李淼著.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12:第55页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文翻译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夜过残更,两人偎依庭院。
燕子已在梁上栖息,墙壁也被月光染成银白色。
花香阵降袭来,只是夜色昏暗,难以分辨发自哪丛花。
一对爱侣完全沉浸在朦胧月色和温馨花香之中。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然而,此情此案,已成追忆。
昔日恋人,如今两地零落,洽似一对分离的鸳鸯。
在雨后微寒中追念旧情,就如同十一年前做了一个梦。
梦中的甜蜜幸福,转眼间化为无奈与忧伤。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第2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98页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夜过残更,两人偎依庭院。
燕子已在梁上栖息,墙壁也被月光染成银白色。
花香阵降袭来,只是夜色昏暗,难以分辨发自哪丛花。
一对爱侣完全沉浸在朦胧月色和温馨花香之中。
谢家庭院:指南朝宋谢灵运家,灵运于会稽始宁县有依山傍水的庄园,后因用以代称贵族家园,亦指闺房。
晋谢奕之女谢道韫及唐李德裕之妾谢秋娘等都负有盛名,故后人多以“谢家”代指闺中女子。
残更: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第五更时称残更。
雕粱:刻绘文采的屋梁。
银墙:月光下泛着银白颜色的墙壁。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然而,此情此案,已成追忆。
昔日恋人,如今两地零落,洽似一对分离的鸳鸯。
在雨后微寒中追念旧情,就如同十一年前做了一个梦。
梦中的甜蜜幸福,转眼间化为无奈与忧伤。
歇:停止,停歇。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第2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98页
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 文翻译
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
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何处。
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
有几个征鸿,相伴也,送君南去。
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
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何处。
世间别离最无奈,总到离别时,方恨相聚少。
你我二人.意气相投,此一别,好时光将少。
我是多么不情愿,与你在日暮黄昏中告别,此时此刻的心情,想必我们彼此明了。
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
有几个征鸿,相伴也,送君南去。
杨柳折了无数,仍道不出珍重,笛声阵阵,扣人心弦。
你终究还是成为落日中的远影,我驻足难移,惟愿鸿雁伴君行,一路顺风顺水。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07:第187页 2、 唐译编著.图解纳兰词: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10:第302页
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
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何处。
世间别离最无奈,总到离别时,方恨相聚少。
你我二人.意气相投,此一别,好时光将少。
我是多么不情愿,与你在日暮黄昏中告别,此时此刻的心情,想必我们彼此明了。
“愁绝”二句:意谓见阳将赴任到遥远的江华,此刻送行为之生愁添恨,而天色也仿佛变得晦暗迷蒙了。
愁绝,极度的忧愁。
易∶改变。
鹧鸪声里,借指见阳将去的江华之地,地在西南方,故云。
且鹧鸪声亦含有惜别之意。
“渺渺”三句:用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句,谓见阳将去之江华,也正是秋色凄凉,令人惆怅。
渺渺:遥远。
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楚在南方,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
有几个征鸿,相伴也,送君南去。
杨柳折了无数,仍道不出珍重,笛声阵阵,扣人心弦。
你终究还是成为落日中的远影,我驻足难移,惟愿鸿雁伴君行,一路顺风顺水。
“折残”二句:意谓在送别见阳之时依依难舍,杨柳折断了无数次,本应趁着长亭离宴上的笛声作别,却仍不忍分手离去。
吹度:吹送。
征鸿:征雁,大雁秋来南飞,春来北往,但诗词中多指南飞之雁。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07:第187页 2、 唐译编著.图解纳兰词: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10:第302页
金缕曲·慰西溟 文翻注译
何事添凄咽?
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
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
须知道、福因才折。
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
听谯鼓,二更彻。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
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
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
又萧寺,花如雪。
何事添凄咽?
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
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
须知道、福因才折。
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
听谯鼓,二更彻。
什么事让你哽咽哭泣呢?
纵然命运不济使你试而不第那又如何,不要自己折磨自己。
人世间的事自古以来都是失意多于如意,更何况才气太高也。
会使自己的福气受损,你独坐在高城上,仰望北斗七星,吹笛自乐,听更鼓报夜。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
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
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
又萧寺,花如雪。
大丈夫不要因为仕途不顺而急躁,不如索性学习范蠡泛游五湖,消闲隐居,怡然自得。
纵然有像秋雨一般流不尽的眼泪,也应该洒向知己者。
不要羡慕那些位列朝堂的人,京城里永远是这般熙熙攘攘的景象,人们忙着争名逐利,不如就让秋风把这京城的月亮吹凉,你且以达观处之吧。
你所住的寺院中鲜花盛开,正如雪花般散落。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10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34页
何事添凄咽?
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
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
须知道、福因才折。
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
听谯鼓,二更彻。
“但由他”二句:簸弄,玩弄、播弄。
磨涅,磨砺浸染。
比喻所经受之考验或外界之影响。
《论语·阳货》:“不曰坚乎?
磨而不磷;
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此二句谓既然命运不济,试而不第,那就放开胸怀,任老天爷播弄,不能因此而折磨自己。
“独卧”二句:意谓远离繁华闹市,归隐山林,独自高眠,卧看北斗七星,吹笛自乐。
蒙床:用莱草茎编织的床。
北斗:指北斗七星,古代诗文中常以北斗喻指朝廷,故此处亦寓含不忘朝廷之意。
玉笛:笛之美称。
谯(qiáo)鼓:指谯楼上之鼓声。
古代于城门望楼之上置鼓,为鼓楼,击鼓以报时。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
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
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
又萧寺,花如雪。
“丈夫”三句:因人热,谓大丈夫不要因求官求仕不得而躁急。
热:热中、躁急之意,《孟子·万章上》:“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
”朱熹注云:“热中,燥急心热也。
”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灭吴后,浮舟太湖,易名鸱夷子皮,陶朱公。
后人以此为不贪官位,隐居自适之典。
料理,安排、安置。
此三句意谓虽求官不成,但正好学作范蠡,泛游五湖,消闲隐居,陶然自乐。
“泪似”二句:秋霖,秋雨。
野田黄蝶,谓郊野田间黄蝶蹉跎(cuō tuō)蹁跹(piān xiān)之景,可引申为家园、知己。
此二句是说纵有伤情之泪,亦当洒向知己者。
承明班列:承明,承明庐,汉代侍臣值宿所居之屋,后为入朝、在朝为官之典。
班列,位次,即朝班之位次。
“马迹”二句:意谓京城里的衮衮诸公忙于仕途上的奔走,又十分得意,而西溟却独不得际遇,不过应以达观处之,任那些得意人儿去奔忙。
吹冷长安月,喻在京为官的希望破灭了。
萧寺:西溟居京时曾寓萧寺。
姜西溟在为纳兰撰写的《祭文》中云:“于午未间,我蹶而穷,百忧萃止,是时归兄,馆我萧寺。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10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34页
何事添凄咽?
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
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
须知道、福因才折。
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
听谯鼓,二更彻。
什么事让你哽咽哭泣呢?
纵然命运不济使你试而不第那又如何,不要自己折磨自己。
人世间的事自古以来都是失意多于如意,更何况才气太高也。
会使自己的福气受损,你独坐在高城上,仰望北斗七星,吹笛自乐,听更鼓报夜。
“但由他”二句:簸弄,玩弄、播弄。
磨涅,磨砺浸染。
比喻所经受之考验或外界之影响。
《论语·阳货》:“不曰坚乎?
磨而不磷;
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此二句谓既然命运不济,试而不第,那就放开胸怀,任老天爷播弄,不能因此而折磨自己。
“独卧”二句:意谓远离繁华闹市,归隐山林,独自高眠,卧看北斗七星,吹笛自乐。
蒙床:用莱草茎编织的床。
北斗:指北斗七星,古代诗文中常以北斗喻指朝廷,故此处亦寓含不忘朝廷之意。
玉笛:笛之美称。
谯(qiáo)鼓:指谯楼上之鼓声。
古代于城门望楼之上置鼓,为鼓楼,击鼓以报时。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
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
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
又萧寺,花如雪。
大丈夫不要因为仕途不顺而急躁,不如索性学习范蠡泛游五湖,消闲隐居,怡然自得。
纵然有像秋雨一般流不尽的眼泪,也应该洒向知己者。
不要羡慕那些位列朝堂的人,京城里永远是这般熙熙攘攘的景象,人们忙着争名逐利,不如就让秋风把这京城的月亮吹凉,你且以达观处之吧。
你所住的寺院中鲜花盛开,正如雪花般散落。
“丈夫”三句:因人热,谓大丈夫不要因求官求仕不得而躁急。
热:热中、躁急之意,《孟子·万章上》:“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
”朱熹注云:“热中,燥急心热也。
”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灭吴后,浮舟太湖,易名鸱夷子皮,陶朱公。
后人以此为不贪官位,隐居自适之典。
料理,安排、安置。
此三句意谓虽求官不成,但正好学作范蠡,泛游五湖,消闲隐居,陶然自乐。
“泪似”二句:秋霖,秋雨。
野田黄蝶,谓郊野田间黄蝶蹉跎(cuō tuō)蹁跹(piān xiān)之景,可引申为家园、知己。
此二句是说纵有伤情之泪,亦当洒向知己者。
承明班列:承明,承明庐,汉代侍臣值宿所居之屋,后为入朝、在朝为官之典。
班列,位次,即朝班之位次。
“马迹”二句:意谓京城里的衮衮诸公忙于仕途上的奔走,又十分得意,而西溟却独不得际遇,不过应以达观处之,任那些得意人儿去奔忙。
吹冷长安月,喻在京为官的希望破灭了。
萧寺:西溟居京时曾寓萧寺。
姜西溟在为纳兰撰写的《祭文》中云:“于午未间,我蹶而穷,百忧萃止,是时归兄,馆我萧寺。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10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34页
商山麻涧 文翻注译赏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云气山岚升起四野弥漫,柔柳垂荫下有十余人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锦雉野鹿飞跃芳草地,村巷鸡畜沐浴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长眉老翁悠闲自斟酒,红袖女娃清秀戴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感自己舟车行旅总奔忙,怀惆怅叹向溪边乱涂鸦。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 安平秋 马樟根.杜牧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59 2、 李健 康金声.田园诗注析: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155页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岚(lán)彩:山林中像云彩一样的雾气。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雉(zhì):野鸡。
牛巷:牛儿进巷了。
鸡埘(shí):鸡儿进窝了。
埘,在墙上挖洞而成的鸡窝。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秀眉:老年人常有几根眉毫特别长,称为秀眉,旧以为是长寿的象征。
茜(qiàn)袖:大红色的衣袖。
根可作红色染料,这里指红色。
簪(zān):插戴。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征车:旅途中乘坐的车。
计:生计。
书细沙:在细沙上书写。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 安平秋 马樟根.杜牧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59 2、 李健 康金声.田园诗注析: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155页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云气山岚升起四野弥漫,柔柳垂荫下有十余人家。
岚(lán)彩:山林中像云彩一样的雾气。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锦雉野鹿飞跃芳草地,村巷鸡畜沐浴春日斜。
雉(zhì):野鸡。
牛巷:牛儿进巷了。
鸡埘(shí):鸡儿进窝了。
埘,在墙上挖洞而成的鸡窝。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长眉老翁悠闲自斟酒,红袖女娃清秀戴野花。
秀眉:老年人常有几根眉毫特别长,称为秀眉,旧以为是长寿的象征。
茜(qiàn)袖:大红色的衣袖。
根可作红色染料,这里指红色。
簪(zān):插戴。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感自己舟车行旅总奔忙,怀惆怅叹向溪边乱涂鸦。
征车:旅途中乘坐的车。
计:生计。
书细沙:在细沙上书写。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 安平秋 马樟根.杜牧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59 2、 李健 康金声.田园诗注析: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155页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这首诗是诗人由宣州经江州回长安途中路过商山麻涧时所作。
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其地险峻,林壑深邃。
麻涧,在熊耳峰下,山涧环抱,周围适宜种麻,因名麻涧。
诗人以清隽的笔调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这一带优美的自然景色。
淳朴、恬静的农家生活和村人怡然自得的意态,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一辆风尘仆仆的“征车”曲折颠簸在商山的山路上。
峰回路转,车子进入麻涧谷口,一片迷人的“桃源”境界,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使得诗人一下子忘记了旅途的疲困,精神为之一振。
举目遥望,周围群峰耸立,山上白云缭绕,山下雾霭霏微,在阳光的辉映下,折射出炫目的光彩;
山风飘拂,山涧逶迤,远处在一片垂柳的掩映下,竟然坐落着一个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
这是一个无比美好的休息之处。
那袅袅的炊烟,那轻柔的柳丝,那悠悠的鸡犬声,引得诗人兴奋不已,催车前行。
车轮辘辘向前,打破了山间的幽静,惊起了栖息在野草丛中的野鸡,纷纷扑棱着翅膀,从车前掠过;
胆小的獐鹿竖起双耳,惊恐地逃到远处的草丛里。
车子进入村庄时,太阳已经西斜,放牧的牛羊纷纷回栏,觅食的鸡鸭也开始三三两两地回窠了。
黄昏,是农家最悠闲的时光。
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开始回到石头垒成的小院里休息、并准备晚餐了。
那长眉白发的老翁悠然自得地坐在屋前的老树下,身边放了一壶酒;
那身着红色衫袖的村姑正将一朵刚刚采撷的野花细心地插在发髻上。
置身这恍如仙境的麻涧,面对这怡然自乐的村人,诗人心旷神怡。
想到自己千里奔逐,风尘仆仆,想到明天又得离开这里,踏上征途,欣羡之余,又不禁升起了悠悠怅惘。
一个人坐在溪涧边,手指不由自由地在细沙上画来画去。
此时余辉霭霭,暮色渐渐笼罩了这小小的山村。
这首诗运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通过巧妙的剪辑,远近结合,移步换形,一句一景,将商山麻涧一带的自然风光和山村农家的和美生活写得熙熙融融,生机盎然。
最后,诗人将自己的怅然失落的神情一起摄入画面,曲折地表达了因仕途曲折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富有意趣。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608-6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