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汉使昔年离别。

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

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汉使昔年离别。

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长叹愁思,与你离别之情,攀爬在稀疏的柳枝上、折断的梅枝上、还有西部的楼台上,难舍难分。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

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千里之外的边关覆盖在春雪里,远去的雁群已经飞来,却不见你的身影。

那长叹愁思,只有月亮的影子在西北戈壁滩上徘徊。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编注.红楼别夜堪惆怅 花间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第21页 2、 周青著.青蛾文集 3: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11:第67页

汉使昔年离别。

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长叹愁思,与你离别之情,攀爬在稀疏的柳枝上、折断的梅枝上、还有西部的楼台上,难舍难分。

汉使:本指汉朝出使西域的官员,这里泛指远戍西陲的将士。

攀弱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折寒梅:折梅花以赠远人。

南朝宋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上高台:登台遥望,以寄乡思。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

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千里之外的边关覆盖在春雪里,远去的雁群已经飞来,却不见你的身影。

那长叹愁思,只有月亮的影子在西北戈壁滩上徘徊。

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

羌(qiāng)笛: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羌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

月徘徊:意谓月亮也被凄怨的笛声所感动而在空中徘徊。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编注.红楼别夜堪惆怅 花间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第21页 2、 周青著.青蛾文集 3: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11:第67页

齐宫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白马杂金饰,言从雕辇回。

粉香随笑度,鬓态伴愁来。

远水斜如剪,青莎绿似裁。

所恨章华日,冉冉下层台。

和友人悼亡(一作丧歌姬)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玉貌潘郎泪满衣,画罗轻鬓雨霏微。

红兰委露愁难尽, 白马朝天望不归。

宝镜尘昏鸾影在,钿筝弦断雁行稀。

春来多少伤心事,碧草侵阶粉蝶飞。

过分水岭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溪水无情却似对我脉脉有情,进山三天得以有它伴我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登山岭头就是我俩分手之处,潺湲流淌与我惜别一夜有声。

参考资料: 1、 梁骁.唐宋诗初读.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29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98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chán)湲(yuán)一夜声。

岭头:山头。

分头:分别;

分手。

《文苑英华》作“分流”。

潺湲: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这里是指溪水流动的声音。

参考资料: 1、 梁骁.唐宋诗初读.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29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98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溪水无情却似对我脉脉有情,进山三天得以有它伴我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chán)湲(yuán)一夜声。

登山岭头就是我俩分手之处,潺湲流淌与我惜别一夜有声。

岭头:山头。

分头:分别;

分手。

《文苑英华》作“分流”。

潺湲: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这里是指溪水流动的声音。

参考资料: 1、 梁骁.唐宋诗初读.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29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98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

温庭筠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

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

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

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

“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

“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

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可是能够肯定并强调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

改成“亦”字,又不免掩盖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

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

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具有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的效果。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

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

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

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

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

“得同行”的“得”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

而感于溪水的“有情”,也可以从“得”字中见出。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是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

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

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

这“潺湲一夜声”五字,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

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地感觉这溪水的“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的深情的惜别之声。

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

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写到这里,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自在不言中了。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

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

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17-1118

清明日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清明日的清晨,清蛾飞舞,色彩斑斓,犹如在画扇中一样。

桃树满园,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红遍了田野。

人们兴冲冲结伴踏青,出发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归来时领略到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骄傲的马匹在帐帏旁昂首嘶鸣,鸡群从刚打开的笼子里争先恐后地窜出来,“咯咯咯”地叫着,四处觅食。

不知是谁瞄准鸟儿在发射飞弹?

黄鹂赶紧飞入隔墙的庭院,在房顶上宛啭鸣叫,仿佛说:人们啊,请不要伤害我们,不要破坏大自然的和谐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清娥(é)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清娥:一作“清蛾”。

清,不仅写娥美,而且点出了日期是清明,时间是清晨。

春树:指桃树。

出犯:出,外出;

犯,踏青。

马骄偏避幰(xiǎn),鸡骇乍开笼。

柘(zhè)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幰:帐帏。

柘弹:用弹弓发射的飞弹。

隔:庭院隔墙。

宫:庭院里的房子。

在秦始皇之前,比较豪华的房子皆可称宫,一般人亦可称朕。

后来“宫”成为皇宫的专用词,“朕”成为皇帝的专用词。

现在“宫”的含义有所扩大,如少年宫、青年宫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清娥(é)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清明日的清晨,清蛾飞舞,色彩斑斓,犹如在画扇中一样。

桃树满园,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红遍了田野。

人们兴冲冲结伴踏青,出发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归来时领略到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

清娥:一作“清蛾”。

清,不仅写娥美,而且点出了日期是清明,时间是清晨。

春树:指桃树。

出犯:出,外出;

犯,踏青。

马骄偏避幰(xiǎn),鸡骇乍开笼。

柘(zhè)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骄傲的马匹在帐帏旁昂首嘶鸣,鸡群从刚打开的笼子里争先恐后地窜出来,“咯咯咯”地叫着,四处觅食。

不知是谁瞄准鸟儿在发射飞弹?

黄鹂赶紧飞入隔墙的庭院,在房顶上宛啭鸣叫,仿佛说:人们啊,请不要伤害我们,不要破坏大自然的和谐吧!

幰:帐帏。

柘弹:用弹弓发射的飞弹。

隔:庭院隔墙。

宫:庭院里的房子。

在秦始皇之前,比较豪华的房子皆可称宫,一般人亦可称朕。

后来“宫”成为皇宫的专用词,“朕”成为皇帝的专用词。

现在“宫”的含义有所扩大,如少年宫、青年宫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它带有节日的氛围。

清明扫墓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一般在清明前七天至清明后三天之内。

由于这期间又有寒食节,故两个节日的活动就同时进行。

宋吕希哲《岁时杂记》云:“清明节在寒食第二日,故节物乐事,皆为寒食所包。

”除了扫墓外,还有游春、踏青、插柳、荡秋千等。

温庭筠这首《清明日》就是写人们在清明那天外出踏青的喜悦心情。

  温庭筠的诗以辞藻华丽、风格浓艳著称,这首《清明日》短短四十个字,充满了诗情画意,其画面之丰富多彩,在历代一百余首清明诗中,没有一首能够超过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更漏子·星斗稀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

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

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

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天边的星辰渐渐地隐入晓雾,钟声鼓乐也已停歇在远处,窗外的晓莺在啼送残月西去。

兰花上凝结着晶莹的晨露,柳枝在风中翩翩飞舞,满庭的落花报道着春暮。

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

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空荡荡的阁楼上,我还在凭栏远望,惆怅,还似去年一样。

春天就要过去了,旧日的欢欣已仿佛梦中的幻影,我仍在无穷的相思中把你期待。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7 :25-26 . 2、 胡国瑞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54-55 .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

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

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此词写女主人公晨起之后,登阁望远思念心上人的惆怅思绪。

前三句从视听的感觉描写清晨景象。

天刚晓时许多星星都隐没了,天空只剩下少数星星,故觉“星斗稀”。

“钟鼓歇”是说清晓报时警夜的钟鼓声已经停歇。

首二句从高远处写起,“帘外”句落到近处。

用星斗、钟鼓、晓莺、残月等一系列表示时间的意象,点明时间是在清晓,在景物描写中已暗含人物。

次三句继续描写景物,写露重风斜、落花满院,显已为暮春时节。

不仅感到其中有人,而且隐约似见其有活动,从室内移步至庭院。

上片名为写景,则已见情。

主人公由室内转向庭院,满目萧索之景,满耳凄清之音。

则其所感自不待言。

作者抓住暮春与黎明的特点布景,展示出清冷凋零的画面,烘托出孤寂惆怅的气氛。

这里虽然人未露面,景象中却已透出主人公的怨情愁绪。

尤其画面中的“残月”、“落花”,蕴含人的情思更明显。

  下片着重写主人公的活动心情。

头三句写主人公登高望远,引起的无限惆怅之情。

“虚”字既表物象,也表人情。

虚的感觉因空空无人产生,从实境的空虚导致心情的空虚。

“倚阑望”是下阕的关节,一切内心活动俱由此句的“望”引出。

“还似去年”四字可见其惆怅时日之长。

次三句点明惆怅之因,是惆怅之际的深入思索,表现主人公的活动心情。

说惆怅“还似去年”,道旧欢“如梦中”,不仅写出主人公登高望远的一时心境,而且揭示出主人公相思的苦况,闺怨的深沉由来已久。

“春欲暮”暗示青春已逝,美人迟暮的忧惧,“思无穷”则见其所欢仍然是遥不可及。

因此结句点明旧日的欢乐如今只有在梦中追寻了。

末句语调似甚轻淡,而表情极为深刻。

“旧欢”是“思”的中心,两性欢爱是深闭闺中妇女的至愿,尤其是芳春花前月下的亲昵。

而今芳时一再虚度,旧日欢乐益令人追思不置。

过往之事,恍如梦逝,可思而不可即,而思念的迷惘之状,于此句则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词意蕴丰富,既可作思妇念人之看。

亦可作人臣失位之想。

全词语淡情浓,把主人公的怀人之情写得千转百回,缠绵不尽。

这在温词中也可谓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 1、 胡国瑞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54-55 . 2、 谭新红 王兆鹏 .唐宋词名篇导读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 :72-73 .

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

湿愁红,小船摇漾入花里。

波起,隔西风。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

湿愁红,小船摇漾入花里。

波起,隔西风。

  这首词表现一种淡淡的哀愁,这哀愁是少女驾舟归去的一霎那所引起的,是岸上送者的哀愁,也是少女的哀愁,只是送者并未出场,却从行者眼里写出。

首二句点明主人、情事、地点、环境。

特别用雨湿花红烘托气氛。

花红无所谓愁与不愁,但在朝雨归去的离人眼里,却带上了愁的轻纱。

小船驶入花丛,本是极美的境界,只是风起波掀,人又远去,无影无踪,倩影留在眼前,哀愁注满心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王俭风华首,萧何社稷臣。

丹阳布衣客,莲渚白头人。

铭勒燕山暮,碑沉汉水春。

从今虚醉饱,无复污车茵。

箭下妖星落,风前杀气回。

国香荀令去,楼月庾公来。

玉玺终无虑,金縢意不开。

空嗟荐贤路,芳草满燕台。

赠张炼师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丹溪药尽变金骨,清洛月寒吹玉笙。

他日隐居无访处,碧桃花发水纵横。

经旧游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珠箔金钩对彩桥,昔年于此见娇娆。

香灯怅望飞琼鬓,凉月殷勤碧玉箫。

屏倚故窗山六扇,柳垂寒砌露千条。

坏墙经雨苍苔遍,拾得当时旧翠翘。

12345 共39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