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外思乡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我长年在外,每年一到春天的时候,独自在他乡不胜悲伤,坐在树下饮酒,那树上的黄莺也应该了解我思乡的心情吧。

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看到江岸渐落的残阳,就仿佛心肠被撕扯成片片柳叶。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遥远的扶桑已在渺茫之中,您家在扶桑东面还要往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此去谁能与你一起到家乡?

唯有一船明月和满帆清风。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01-802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扶桑:古时传说的东方神木和国名,也指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

《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郭璞注:“扶桑,木也。

”《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

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馀围。

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后世常用来指代日本。

渺茫:远而空荡的样子。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师:古代对僧人、道士的尊称。

此指敬龙和尚。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01-802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遥远的扶桑已在渺茫之中,您家在扶桑东面还要往东。

扶桑:古时传说的东方神木和国名,也指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

《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郭璞注:“扶桑,木也。

”《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

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馀围。

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后世常用来指代日本。

渺茫:远而空荡的样子。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此去谁能与你一起到家乡?

唯有一船明月和满帆清风。

师:古代对僧人、道士的尊称。

此指敬龙和尚。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01-802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说敬龙此番归国,行程辽远,里程不易概指。

虽然《梁书·扶桑国传》说过“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后来沿用为日本的代称,若写诗也是这样指实,便缺少意趣。

诗人采用“扶桑”这个名字,其意则指古代神话传说东方“日所出处”的神木扶桑,其境已渺茫难寻;

这还不够,下面紧接着说敬龙的家乡还在扶桑的东头再东头。

说“扶桑”似有边际,“东更东”又没有了边际;

不能定指,则其“远”的意味更可寻思。

首句“已在”是给次句奠基,次句“更在”才是意之所注处。

说“扶桑”已暗藏“东”字,又加上“东更东”,再三叠用两明一暗的“东”字,把敬龙的家乡所在地写得那样远不可即,又神秘,又惹人向慕。

那边毕竟是朋友的家乡,而且他正要扬帆归去,为此送行赠诗,不便作留难意、惜别情、愁苦语,把这些意思藏在诗句的背后,于是下文转入祝友人行程一帆风顺的话头。

  “此去与师谁共到?

一船明月一帆风。

”船行大海中,最怕横风暴雨,大雾迷航。

过去遣唐使乘坐的大船,常因风暴在海上漂流,甚至失事;

能够到达的也往往要在数十日或者数月的艰苦航程之后。

这些往事传闻,韦庄是心知的,所以就此起意,祝朋友此行顺利。

用一个“到”字,先祝他平安抵达家乡;

“明月”示晴,排除雾雨;

“帆风”谓顺,勿起狂飚──行程中不生灾障。

“谁”字先垫出“与师共到”之人,由下句的朗月、顺风再为挑明,并使“风”、“月”得“谁”字而人格化了。

“共”字,一方面捏合“风”、“月”与“师”三者,连同“船”在一起,逗出海行中美妙之景、舒畅之情;

另一方面,又结合“到”字,说“共到”,使顺风朗月的好景贯彻全程,陪同直抵家乡。

两句十四个字,浑然一体,表达了良好的祝愿与诚挚的友情,饶有诗意。

  诗人如此祝愿,也并非仅仅由于主观愿望,故作安慰语。

它是有客观事实作基础的,这就是晚唐时日本与中国之间,海上航行相对地便利与安全的事实。

它印入了诗人心底,写出来自然而然就是这样的诗句。

参考资料: 1、 陈长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95-1296

代书寄马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驱驰曾在五侯家,见说初生自渥洼。

鬃白似披梁苑雪, 颈肥如扑杏园花。

休嫌绿绶嘶贫舍,好著红缨入使衙。

稳上云衢千万里,年年长踏魏堤沙。

台城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

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梦。

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只有台城柳树最是无情,依旧烟笼十里长堤。

参考资料: 1、 吴昊.新编唐诗一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144---145页

江雨霏(fēi)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霏霏:细雨纷纷状。

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烟:指柳树绿阴阴的,像清淡的烟雾一样。

参考资料: 1、 吴昊.新编唐诗一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144---145页

江雨霏(fēi)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

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梦。

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

霏霏:细雨纷纷状。

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只有台城柳树最是无情,依旧烟笼十里长堤。

烟:指柳树绿阴阴的,像清淡的烟雾一样。

参考资料: 1、 吴昊.新编唐诗一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144---145页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南京古称金陵,地处江南,“霏霏”正是状写其多雨而细密如丝的气候特征,芳草弥蔓,绿遍江岸无远不达,一个“齐”字既是形容它又点明季节,这里暗含了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江南三月,暮春草长”的意思。

总之 ,“江”、“雨”、“草”三者交衬共融,构筑出一派迷蒙清幽、如烟似雾的境界。

六朝即孙吴、东晋、宋、齐、梁、陈,金陵于六朝时称建业、建康,作为它们的都城,一直为宫廷所在地和皇公贵戚的活动中心,歌舞饮宴,竞相奢靡,可谓繁盛至极,但这里也是权力角逐的之地,三百余年间战乱频繁,六个王朝迭番更代,犹如走马灯一般,教人顿生目不暇接之感,直觉兴衰遽变,短暂的豪华亦难以持作凭依。

加之江南春雨朦胧、细草凄迷的气氛环境所形成的轻柔婉曼景调,这属于金陵固有节候地域呈现着的自然风貌,它们相互熏染滋润,暗暗逗出一个“梦”字。

倘再作深层探究,“六朝”治乱盛亡的往事早已付诸浩浩江流,无从踪迹了,而“江雨”“江草”却是年年如此,当下映入眼帘的,又是烟笼雾罩般的暮春景色,抚今追昔,自然人事对照,怎能不满怀惆怅迷惘,顿觉一切如梦里境像呢?

况且韦庄出身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郊)的世家大族 ,远祖韦待价曾为武则天朝宰相,四世祖是著名诗人韦应物,他自己却逢辰不偶,半世落拓,大唐帝国也濒临灭亡,难道就要再蹈“六朝”覆辙吗?

正当潜沉到现实忧虑和历史反思的纷纭意绪中,留连踟蹰,忽地耳旁传来数声鸟啼,陡然惹起新的慨叹:鸟儿不解世事无常、治乱代变的严重,只依时序自在啼鸣,却让多情的人何以为堪?

“空”字写出了因鸟声触发的感叹。

  如果说前两句以总体笔墨,描摹金陵的景光风物,而情景中,只凭“梦”字轻轻透露消息;

那么,后联则将目光回转到“台城”,正面点明题旨,并选择“柳”为高度凝聚的媒介形象,即景抒情,藉情统驭景,呈现了浓厚的主观指向。

就像京城是全国中枢似的,台城也是金陵的中枢,皇宫和台省(中央政府)都在这里,六代倾覆的最后一幕往往于此处结束。

然而,堆烟叠雾的杨柳却容颜未改,春来依旧绿遍十里长堤,一如台城豪华鼎盛时,所以说它“无情”。

由于韦庄从 “六朝如梦”的感受里联想到严峻的现实危机,悲悼大唐帝国的江河日下,灭亡之势已不可回,面对烟柳的生机勃勃、逢春必发景象,排遣无计中,才托辞他向,归于 “台城柳”的“无情”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合欢莲花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虞舜南巡去不归,二妃相誓死江湄。

空留万古香魂在,结作双葩合一枝。

闻春鸟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云晴春鸟满江村,还似长安旧日闻。

红杏花前应笑我,我今憔悴亦羞君。

金陵图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不过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你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436页 . 2、 徐中舒 等 .汉语大字典(缩印本) .武汉、成都 :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2年12月版 :第1598页 .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逐:随,跟随。

《玉篇》:“逐,从也。

”这里可作迎合解。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老木:枯老的树木。

’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436页 . 2、 徐中舒 等 .汉语大字典(缩印本) .武汉、成都 :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2年12月版 :第1598页 .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不过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

逐:随,跟随。

《玉篇》:“逐,从也。

”这里可作迎合解。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你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

老木:枯老的树木。

’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436页 . 2、 徐中舒 等 .汉语大字典(缩印本) .武汉、成都 :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2年12月版 :第1598页 .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

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

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写出它的凄凉衰败。

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

这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

  比韦庄略早些时的诗人高蟾写过一首《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

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

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

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金陵晚望》的。

当他看了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之后,高蟾“一片伤心画不成”的诗句,似乎又从记忆中浮现。

“真个是画不成么?

”你看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伤心”画出来了吗!

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好象针对高蟾反驳道: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

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

  诗人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后,举出了一个出色的例证来:“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请看这幅《金陵图》吧,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

南朝六个小朝廷,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

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

  将高蟾的《金陵晚望》和本篇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

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现在不是画出来了么!

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296-1297页 .

归国遥·春欲晚

作者: 韦庄 朝代: 五代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

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

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

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谢家池馆:即谢娘家之意,这里是指妓女家。

据《唐音癸签》载,李太尉德裕有美妾谢秋娘,太尉以华屋贮之,眷之甚隆;

德裕后镇浙江,为悼亡妓谢秋娘,用炀帝所作《望江南》词,撰《谢秋娘曲》。

以后,诗词多用“谢娘”,“谢家”,“秋娘”,泛指妓女,妓馆和美妾。

又:六朝已有“谢娘”之称。

如《玉台新咏》中有徐悱妇《摘同心支子寄谢娘因附此诗》,故以“谢娘”为谢秋娘之说,恐非。

金缕断:指柳丝被行人折断用以赠别。

金缕:形容柳条细柔。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

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风乱:纷乱。

如风吹散的意思。

云雨:本意是山中的云雾之气。

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

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

王问玉曰:‘此何气也?

’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

’王曰:‘何谓朝云?

’玉曰:‘昔者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

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

王因而幸之。

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所以,后人常用“云雨”来表示男女欢合,有时也用“高唐”、“巫山”、“阳台”等,表示这一意思。

“画屏云雨散”,是指在画屏掩蔽下,男女欢情已经消散。

博山:香炉。

宋吕大防《考古图》:“博山香炉者,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涧气蒸香,像海之四环,故名之。

”《花间集》中,“博山”一词共出现五次,皆指香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古离别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一生风月供惆怅,到处烟花恨别离。

止竟多情何处好,少年长抱少年悲。

白樱桃(一作于邺诗)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王母阶前种几株,水精帘外看如无。

只应汉武金盘上,泻得珊珊白露珠。

12345 共30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