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旅月怀人

作者: 宋琬 朝代: 清代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

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

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遮掩窗儿黑。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夜过残更,两人偎依庭院。

燕子已在梁上栖息,墙壁也被月光染成银白色。

花香阵降袭来,只是夜色昏暗,难以分辨发自哪丛花。

一对爱侣完全沉浸在朦胧月色和温馨花香之中。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然而,此情此案,已成追忆。

昔日恋人,如今两地零落,洽似一对分离的鸳鸯。

在雨后微寒中追念旧情,就如同十一年前做了一个梦。

梦中的甜蜜幸福,转眼间化为无奈与忧伤。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第2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98页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夜过残更,两人偎依庭院。

燕子已在梁上栖息,墙壁也被月光染成银白色。

花香阵降袭来,只是夜色昏暗,难以分辨发自哪丛花。

一对爱侣完全沉浸在朦胧月色和温馨花香之中。

谢家庭院:指南朝宋谢灵运家,灵运于会稽始宁县有依山傍水的庄园,后因用以代称贵族家园,亦指闺房。

晋谢奕之女谢道韫及唐李德裕之妾谢秋娘等都负有盛名,故后人多以“谢家”代指闺中女子。

残更: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第五更时称残更。

雕粱:刻绘文采的屋梁。

银墙:月光下泛着银白颜色的墙壁。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然而,此情此案,已成追忆。

昔日恋人,如今两地零落,洽似一对分离的鸳鸯。

在雨后微寒中追念旧情,就如同十一年前做了一个梦。

梦中的甜蜜幸福,转眼间化为无奈与忧伤。

歇:停止,停歇。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第2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98页

明月棹孤舟 海淀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一片亭亭空凝伫。

趁西风霓裳偏舞。

白鸟惊飞,菰蒲叶乱,断续浣纱人语。

丹碧驳残秋夜雨。

风吹去采菱越女。

辘轳声断,昏鸦欲起,多少博山情绪。

清平乐 弹琴峡题壁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

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

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

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动人的琴瑟声也无法牵动我的情怀,我整日里掩上云母屏风独自伤情。

已经暗自怜惜蝴蝶褪粉,更不满柔弱的柳絮也飘人水中,化为浮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

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多事的春风吹散了残留的寒冷,暖意融融令人陶醉。

帘外红色的花瓣纷纷落下,还能为谁系上那护花铃呢?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孙红颖.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97页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

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蜀弦”二句:意谓美好动听的琴瑟之声也引不起激动的情感,整日地掩上云母屏独自幽伤。

蜀弦:即蜀琴,泛指蜀中所制之琴。

秦柱:犹秦弦。

指秦国所制琴瑟之类的乐器。

柱:拨弦、架弦之码。

唐唐彦谦《汉代》:“别随秦柱促,愁为蜀弦么。

”关情:动情。

“已惜”二句:此二句写惜春伤春的心情,谓蝴蝶已褪粉,柳絮也飘落水中。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

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烘暖微酲:谓春日东风温煦,暖意融融令人陶醉。

微酲(chéng):微醉。

红雨、指花瓣纷纷落下。

花铃:即为防鸟雀而置的护花铃档。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孙红颖.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97页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

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动人的琴瑟声也无法牵动我的情怀,我整日里掩上云母屏风独自伤情。

已经暗自怜惜蝴蝶褪粉,更不满柔弱的柳絮也飘人水中,化为浮萍。

“蜀弦”二句:意谓美好动听的琴瑟之声也引不起激动的情感,整日地掩上云母屏独自幽伤。

蜀弦:即蜀琴,泛指蜀中所制之琴。

秦柱:犹秦弦。

指秦国所制琴瑟之类的乐器。

柱:拨弦、架弦之码。

唐唐彦谦《汉代》:“别随秦柱促,愁为蜀弦么。

”关情:动情。

“已惜”二句:此二句写惜春伤春的心情,谓蝴蝶已褪粉,柳絮也飘落水中。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

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多事的春风吹散了残留的寒冷,暖意融融令人陶醉。

帘外红色的花瓣纷纷落下,还能为谁系上那护花铃呢?

烘暖微酲:谓春日东风温煦,暖意融融令人陶醉。

微酲(chéng):微醉。

红雨、指花瓣纷纷落下。

花铃:即为防鸟雀而置的护花铃档。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孙红颖.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97页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

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

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之景和抒发伤春怨春之情的小词。

  首句即说春日寂寂,百无聊赖,纵是有动听的乐曲也不能引起愉悦之情。

“蜀弦秦柱不关情”,既然琴瑟逸韵都难以使她动情,那么就只有整日地掩上云母屏风,独自忧伤了。

“尽日掩云屏”,而掩上屏风,又是因为窗外春景,不忍再睹。

那外面又是什么样的景致, “已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蝴蝶已经褪粉,柳絮也飘落水中,这预示着春事已消歇。

“已惜”说明他的惋惜怜爱之情,而“更嫌”分明是一种懊恼的情怀了。

此二句景语,已蓄伤春之意。

  下阕转写薄情的东风,“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醒”。

表面的意思是,东风真是多事,吹散了春日余寒,送来融融的暖意,给作者陶醉的感觉。

说“东风多事”,可是后两句“余寒吹散,烘暖微酲”。

哪里是作怨语,分明是对春风褒奖有嘉嘛,这不是自相矛盾。

  且看后面一句, “看尽一帘红雨”,李贺《将进酒》诗“桃花乱落红如雨”,史肃《杂诗》“一帘红雨枕书眠”,似为此句所本:那为何会花瓣散落如雨,满地落花狼藉?

此一追问,便知当然是“东风多事”了。

结合前三句,方知原来作者是怨东风带走了明媚的春光,尽管它吹散了余寒.送来了温暖,但它又摧残花落,令作者心伤。

  花是春天的象征,落花飘零满地,意味这万紫干红的春天也将匆匆而去。

遂有了结尾句的叹问: “为谁亲系花铃?

” 此处,作者反用“金铃”之典,意思是说东风刮得如此之甚,花瓣落成红雨。

飘零殆尽,纵使惜花,在花枝上缀满金铃,可这又是为谁而系呢?

“为谁亲系花铃”,结处此语,充满着愁绪无着,愁怀难遣的寂寞感和失落感。

  整首词在写法上亦景亦情,情景相融,自然浑融,空灵蕴藉,启人远神,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梦远主编.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 :第188页

金缕曲·慰西溟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何事添凄咽?

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

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

须知道、福因才折。

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

听谯鼓,二更彻。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

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

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

又萧寺,花如雪。

何事添凄咽?

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

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

须知道、福因才折。

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

听谯鼓,二更彻。

什么事让你哽咽哭泣呢?

纵然命运不济使你试而不第那又如何,不要自己折磨自己。

人世间的事自古以来都是失意多于如意,更何况才气太高也。

会使自己的福气受损,你独坐在高城上,仰望北斗七星,吹笛自乐,听更鼓报夜。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

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

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

又萧寺,花如雪。

大丈夫不要因为仕途不顺而急躁,不如索性学习范蠡泛游五湖,消闲隐居,怡然自得。

纵然有像秋雨一般流不尽的眼泪,也应该洒向知己者。

不要羡慕那些位列朝堂的人,京城里永远是这般熙熙攘攘的景象,人们忙着争名逐利,不如就让秋风把这京城的月亮吹凉,你且以达观处之吧。

你所住的寺院中鲜花盛开,正如雪花般散落。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10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34页

何事添凄咽?

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

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

须知道、福因才折。

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

听谯鼓,二更彻。

“但由他”二句:簸弄,玩弄、播弄。

磨涅,磨砺浸染。

比喻所经受之考验或外界之影响。

《论语·阳货》:“不曰坚乎?

磨而不磷;

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此二句谓既然命运不济,试而不第,那就放开胸怀,任老天爷播弄,不能因此而折磨自己。

“独卧”二句:意谓远离繁华闹市,归隐山林,独自高眠,卧看北斗七星,吹笛自乐。

蒙床:用莱草茎编织的床。

北斗:指北斗七星,古代诗文中常以北斗喻指朝廷,故此处亦寓含不忘朝廷之意。

玉笛:笛之美称。

谯(qiáo)鼓:指谯楼上之鼓声。

古代于城门望楼之上置鼓,为鼓楼,击鼓以报时。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

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

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

又萧寺,花如雪。

“丈夫”三句:因人热,谓大丈夫不要因求官求仕不得而躁急。

热:热中、躁急之意,《孟子·万章上》:“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

”朱熹注云:“热中,燥急心热也。

”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灭吴后,浮舟太湖,易名鸱夷子皮,陶朱公。

后人以此为不贪官位,隐居自适之典。

料理,安排、安置。

此三句意谓虽求官不成,但正好学作范蠡,泛游五湖,消闲隐居,陶然自乐。

“泪似”二句:秋霖,秋雨。

野田黄蝶,谓郊野田间黄蝶蹉跎(cuō tuō)蹁跹(piān xiān)之景,可引申为家园、知己。

此二句是说纵有伤情之泪,亦当洒向知己者。

承明班列:承明,承明庐,汉代侍臣值宿所居之屋,后为入朝、在朝为官之典。

班列,位次,即朝班之位次。

“马迹”二句:意谓京城里的衮衮诸公忙于仕途上的奔走,又十分得意,而西溟却独不得际遇,不过应以达观处之,任那些得意人儿去奔忙。

吹冷长安月,喻在京为官的希望破灭了。

萧寺:西溟居京时曾寓萧寺。

姜西溟在为纳兰撰写的《祭文》中云:“于午未间,我蹶而穷,百忧萃止,是时归兄,馆我萧寺。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10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34页

何事添凄咽?

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

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

须知道、福因才折。

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

听谯鼓,二更彻。

什么事让你哽咽哭泣呢?

纵然命运不济使你试而不第那又如何,不要自己折磨自己。

人世间的事自古以来都是失意多于如意,更何况才气太高也。

会使自己的福气受损,你独坐在高城上,仰望北斗七星,吹笛自乐,听更鼓报夜。

“但由他”二句:簸弄,玩弄、播弄。

磨涅,磨砺浸染。

比喻所经受之考验或外界之影响。

《论语·阳货》:“不曰坚乎?

磨而不磷;

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此二句谓既然命运不济,试而不第,那就放开胸怀,任老天爷播弄,不能因此而折磨自己。

“独卧”二句:意谓远离繁华闹市,归隐山林,独自高眠,卧看北斗七星,吹笛自乐。

蒙床:用莱草茎编织的床。

北斗:指北斗七星,古代诗文中常以北斗喻指朝廷,故此处亦寓含不忘朝廷之意。

玉笛:笛之美称。

谯(qiáo)鼓:指谯楼上之鼓声。

古代于城门望楼之上置鼓,为鼓楼,击鼓以报时。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

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

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

又萧寺,花如雪。

大丈夫不要因为仕途不顺而急躁,不如索性学习范蠡泛游五湖,消闲隐居,怡然自得。

纵然有像秋雨一般流不尽的眼泪,也应该洒向知己者。

不要羡慕那些位列朝堂的人,京城里永远是这般熙熙攘攘的景象,人们忙着争名逐利,不如就让秋风把这京城的月亮吹凉,你且以达观处之吧。

你所住的寺院中鲜花盛开,正如雪花般散落。

“丈夫”三句:因人热,谓大丈夫不要因求官求仕不得而躁急。

热:热中、躁急之意,《孟子·万章上》:“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

”朱熹注云:“热中,燥急心热也。

”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灭吴后,浮舟太湖,易名鸱夷子皮,陶朱公。

后人以此为不贪官位,隐居自适之典。

料理,安排、安置。

此三句意谓虽求官不成,但正好学作范蠡,泛游五湖,消闲隐居,陶然自乐。

“泪似”二句:秋霖,秋雨。

野田黄蝶,谓郊野田间黄蝶蹉跎(cuō tuō)蹁跹(piān xiān)之景,可引申为家园、知己。

此二句是说纵有伤情之泪,亦当洒向知己者。

承明班列:承明,承明庐,汉代侍臣值宿所居之屋,后为入朝、在朝为官之典。

班列,位次,即朝班之位次。

“马迹”二句:意谓京城里的衮衮诸公忙于仕途上的奔走,又十分得意,而西溟却独不得际遇,不过应以达观处之,任那些得意人儿去奔忙。

吹冷长安月,喻在京为官的希望破灭了。

萧寺:西溟居京时曾寓萧寺。

姜西溟在为纳兰撰写的《祭文》中云:“于午未间,我蹶而穷,百忧萃止,是时归兄,馆我萧寺。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10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34页

题唐本说文本部应莫朗亭孝廉

作者: 曾国藩 朝代: 清代

插架森森多于笋,世上何曾见唐本!

莫君一卷殊瑰奇,传写云自元和时。

问君此卷有何珍?

流传显晦经几人?

君言是物少微识,残筹黯黮不能神。

豪家但知贵锦被,陋巷谁复传案巾?

黔县令君持赠我,始吐光怪干星辰。

许书劣存二百字,古镜一扫干里尘。

祭文已与流俗殊,解说尤令耳自新。

乾嘉老儒耽苍雅,东南严段并绝伦。

就中一字百接讨,诘难蜂起何龈龈!

暗与此本相符契,古辙正合今时轮。

乃知二徐尚卤莽,治误几辈空因循。

我闻此言神一快,......更多

江行望秣陵作

作者: 陈维崧 朝代: 清代

轻舟夜剪秋江,西风鳞甲生江面。

瓦官阁下,方山亭外,惊涛雪片。

一带蒋州,千寻铁锁,等闲烧断。

只波间皓月,流光欲下,旧曾照,金陵县。

何处回帆挝鼓,更玉笛、数声哀怨。

回思往事,永嘉南渡,流人何限。

如此江山,几人怜惜,斜阳断岸。

正江南烟水濛濛,飞尽楚天新雁。

香港感怀十首

作者: 黄遵宪 朝代: 清代

指北黄龙饮,从西天马来。

飞轮齐鼓浪,祝炮日鸣雷。

中外通喉舌,纵横积货财。

登高遥望海,大地故恢恢。

失题四首

作者: 曾国藩 朝代: 清代

金堤旧溃高家堰,复道今年盛昔年。

自古尘沙同浩劫,斯民涂炭岂前缘?

沉江欲祷王尊壁,击揖谁挥祖逖鞭?

大厦正须梁栋拄,先生何事赋归田?

12345 共19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