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赋德清县圃明秀亭) 文
思生晚眺,岸乌纱平步,春云层绿。
罨画屏风开四面,各样莺花结束。
寒欲残时,香无著处,千树风前玉。
游蜂飞过,隔墙疑是金谷。
偏称晚色横烟,愁凝峨髻,澹生绡裙幅。
缥缈孤山南畔路,相对花房竹屋。
溪足沙明,岩阴石秀,梦冷吟亭宿。
松风古涧,高调月夜清曲。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文翻注译赏
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
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
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
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
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
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
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
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
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娇美的红花仿佛是美人含羞的笑脸,嫩绿的叶片点缀在她的鬓边,仿佛轻蹙黛眉,微微含恨。
我怨恨晚风为什么不把花儿全部都吹落下来,这样飘落的花瓣就像彩绣点缀着厚厚的绿茵般的草地。
那苏堤与白堤交叉像燕尾以分,湖面上桂木桨的舟船像轻轻浮荡的水鸥,我骑着勒缰的宝马就像倚在黄昏的残云边上。
千丝万缕的绿柳丝轻轻飘拂令人伤神,水中的轻舟沿着柳径渐渐进入一个花丝环抱如屏的仙境,令人回肠荡气。
我在岸上紧紧跟随着画船。
为她美貌风情而消魂。
隔着花朵柳丝,我不时地看见她那背面含羞的苗条婀娜的细腰身。
逡巡。
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
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我迟疑不决,好不容易才寻找到你的家门,又恰好遇到你不在家,只好满心怅惘地留言题门。
后来终于可以得尝所愿,我脱下双鞋子进入你的闺中,那种欢爱的情景真是令人沉醉。
以后我便时时刻刻地计算着下次幽会的日期,虽然有时也没有一个定准。
不久我慢慢地发现,情思缭绕全是因为你那多情的眼神,衣带渐宽是因为感伤春天。
到明天早晨,往事和孤烟一样清冷,满潮的凄风苦雨实在令人倍感忧愁。
山色更加幽暗昏暝,水波淡淡,凌波仙子杳然无迹。
参考资料: 1、 (清)上彊邨民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1/1
羞红颦(pín)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
旧堤分燕尾,桂棹(zhào)轻鸥,宝勒倚残云。
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wù)迷津。
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羞红:脸上因羞愧而泛出的红晕。
重茵:芳草地。
燕尾:西湖苏堤与白堤交叉,形如燕尾。
桂棹:以桂木为棹之舟,即芳舟。
宝勒:以珍宝、金饰勒马络头,此指代宝马。
残云:零散稀疏的云。
千丝:柳条。
迷津:迷失津渡;
迷路。
楚腰:《韩非子·二柄》:“ 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后因以“楚腰”泛称女子的细腰。
借指细腰女子。
逡(qūn)巡。
题门惆怅,堕(duò)履(lǚ)牵萦,数幽期难准。
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山黛暝(míng),尘波澹(dàn)绿无痕。
逡巡:徘徊不进;
滞留。
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题门:《世说新语》载,嵇康与吕安是朋友,安拜访嵇不遇,嵇康子嵇喜出门让吕安进屋,安未入,在门上题写“凤”字而去,意谓喜是一只“凡鸟”。
此处单作“不遇”解。
堕履:留宿。
牵萦:纠缠;
牵挂。
宽带:衣带宽松。
形容腰变瘦。
留情缘眼,宽带因春:一本作“留情缘宽,带眼因春”;
一本作“留情转眼,带减因春”。
山黛:青葱浓郁的山色。
暝:一本作“映”。
尘:一本作“澄”。
参考资料: 1、 (清)上彊邨民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1/1
羞红颦(pín)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
旧堤分燕尾,桂棹(zhào)轻鸥,宝勒倚残云。
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wù)迷津。
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娇美的红花仿佛是美人含羞的笑脸,嫩绿的叶片点缀在她的鬓边,仿佛轻蹙黛眉,微微含恨。
我怨恨晚风为什么不把花儿全部都吹落下来,这样飘落的花瓣就像彩绣点缀着厚厚的绿茵般的草地。
那苏堤与白堤交叉像燕尾以分,湖面上桂木桨的舟船像轻轻浮荡的水鸥,我骑着勒缰的宝马就像倚在黄昏的残云边上。
千丝万缕的绿柳丝轻轻飘拂令人伤神,水中的轻舟沿着柳径渐渐进入一个花丝环抱如屏的仙境,令人回肠荡气。
我在岸上紧紧跟随着画船。
为她美貌风情而消魂。
隔着花朵柳丝,我不时地看见她那背面含羞的苗条婀娜的细腰身。
羞红:脸上因羞愧而泛出的红晕。
重茵:芳草地。
燕尾:西湖苏堤与白堤交叉,形如燕尾。
桂棹:以桂木为棹之舟,即芳舟。
宝勒:以珍宝、金饰勒马络头,此指代宝马。
残云:零散稀疏的云。
千丝:柳条。
迷津:迷失津渡;
迷路。
楚腰:《韩非子·二柄》:“ 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后因以“楚腰”泛称女子的细腰。
借指细腰女子。
逡(qūn)巡。
题门惆怅,堕(duò)履(lǚ)牵萦,数幽期难准。
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山黛暝(míng),尘波澹(dàn)绿无痕。
我迟疑不决,好不容易才寻找到你的家门,又恰好遇到你不在家,只好满心怅惘地留言题门。
后来终于可以得尝所愿,我脱下双鞋子进入你的闺中,那种欢爱的情景真是令人沉醉。
以后我便时时刻刻地计算着下次幽会的日期,虽然有时也没有一个定准。
不久我慢慢地发现,情思缭绕全是因为你那多情的眼神,衣带渐宽是因为感伤春天。
到明天早晨,往事和孤烟一样清冷,满潮的凄风苦雨实在令人倍感忧愁。
山色更加幽暗昏暝,水波淡淡,凌波仙子杳然无迹。
逡巡:徘徊不进;
滞留。
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题门:《世说新语》载,嵇康与吕安是朋友,安拜访嵇不遇,嵇康子嵇喜出门让吕安进屋,安未入,在门上题写“凤”字而去,意谓喜是一只“凡鸟”。
此处单作“不遇”解。
堕履:留宿。
牵萦:纠缠;
牵挂。
宽带:衣带宽松。
形容腰变瘦。
留情缘眼,宽带因春:一本作“留情缘宽,带眼因春”;
一本作“留情转眼,带减因春”。
山黛:青葱浓郁的山色。
暝:一本作“映”。
尘:一本作“澄”。
参考资料: 1、 (清)上彊邨民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1/1
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
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
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
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
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
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渡江云三犯》,又名《渡江云》。
双调,一百字,上片十句四平韵,下片九句四平韵,后片第四句为上一、下四句法,必须押一同部仄韵。
上片追忆与杭妾始遇时的情景。
“羞红颦”三句,描绘出湖边暮春景色。
“重茵”,原指厚席,这里喻厚厚的芳草地。
此言暮春的湖边阵阵晚风吹得落英缤纷,点缀着绿茸茸的芳草地。
这落英恰像那少女们浅颦含羞微怨的娇态。
“旧堤”三句,述湖景。
“旧堤”指西湖苏、白两堤;
“燕尾”言两堤在湖上交叉形如燕尾。
“桂棹”,以桂木为桨的船,这里泛指西湖中游船;
“宝勒”,即用珍宝装饰的马络头,这里指代马儿。
三句言远望湖上苏、白两堤交叉,形如燕尾,湖中众多的游船与鸥鸟一起荡漾在碧波之中。
词人骑着马,背衬着西天的彩云伫立在岸堤上观赏远近景色。
“千丝”两句,游湖思亡妾。
“千丝”指堤岸边的柳枝。
此言眼前这些既青柔又浓密的柳枝却不能为词人挽留住就在这儿相识的亡妾。
词人到了这湖边,像又回到了刘阮入天台而遇仙的地方(即点明词人与杭妾在此初见之事)。
“柳”即留也,所以古人多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今杭妾不幸亡故,不禁使词人见柳丝而“怨碧”。
“肠漫回”两句,因思之深而致幻。
“楚腰身”,楚谚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这里泛指美人的细腰身。
此言词人对亡妾牵肠挂肚朝夕相思,以致伫立在这两人初识之处,幻觉中向花丛中望去似乎隐约看到了她美妙的背影。
下片追忆不遇以悼念亡妾。
“逡巡”四句,忆不遇。
“题门”,事见《世说新语》吕安访嵇康不遇,题字其门。
此处借代不遇。
“堕履”,本《史记·留侯世家》,张良遇黄石公故事。
这是作传艺、钟情解。
此言词人想起从前初识之时曾多次来到她的门前徘徊,终因两人不能见面而心情惆怅,词人像张良盼望黄石公传艺那样希望她能对其钟情,但又因为好几次约会都没有实现而感到牵肠挂肚。
又“堕履”,事见《北史·韦琼传》,有“不弃遗簪堕履”之语。
“还始觉”两句,“缘”,因也;
“宽带”,语出沈约与徐勉书:“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柳永《蝶恋花》词也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句,词人用柳词意境。
此言词人对亡妾难舍难忘,细想原因,一是因为她有一双令人消魂的多情的媚眼。
照现代人的说法,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
而古时作画也有“画龙点晴”之说,所以词人突出了亡妾双眼摄人心魄的魅力。
二是词人值此清明时节,自然引起了对亡妾的怀念,以致因对她的刻骨相思而日渐消瘦。
“明朝”两句,点出悼念。
因为今天正是清明节,是祭奠亡灵之时,所以词人想到如今自己与杭妾早已阴阳异路,两人往日的恩爱情景已似幻梦般的风消烟散,词人对亡妾的悼念,也如那湖上的风风雨雨一样愁煞人啊。
“山黛暝”一句,以景作结,点明游湖。
此句语出苏轼《次韵促仲殊游西湖》诗:“水光潋滟犹浮碧”,言山色空蒙,湖面浮碧似镜,一切都归结于这平静之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卜算子·凉挂晓云轻 文赏
莺啼序·春晚感怀 文翻注译
声声慢·友人以梅兰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韵得风字 文赏
友人以梅、兰、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韵得风字。
云深山坞,烟冷江皋,人生未易相逢。
一笑灯前,钗行两两春容。
清芳夜争真态,引生香、撩乱东风。
探花手,与安排金屋,懊恼司空。
憔悴欹翘委佩,恨玉奴销瘦,飞趁轻鸿。
试问知心,尊前谁最情浓。
连呼紫云伴醉,小丁香、才吐微红。
还解语,待携归、行雨梦中。
友人以梅、兰、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韵得风字。
云深山坞,烟冷江皋,人生未易相逢。
一笑灯前,钗行两两春容。
清芳夜争真态,引生香、撩乱东风。
探花手,与安排金屋,懊恼司空。
憔悴欹翘委佩,恨玉奴销瘦,飞趁轻鸿。
试问知心,尊前谁最情浓。
连呼紫云伴醉,小丁香、才吐微红。
还解语,待携归、行雨梦中。
《声声慢》,此调有平仄两体,历来作者多用平韵格,而《漱玉词》所用仄韵格最为世所传诵。
双调,九十七字。
仄韵格,前后片各五仄韵。
《梦窗词》系平韵格,前后片各四平韵。
按句逗不同分为两格:一为上片十句,下片九句;
一为上片十句,下片八句。
“瑞香”,系常绿灌木,早春开花,花色内白外红。
“分韵”,即几个人相约规定,用某某字作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而赋。
“云深”三句,扣词序中“四香供客”。
言生长在深山中、江岸旁的瑞香、梅花、兰草、水仙四种香花,本是各自寂寞而开,“养在深闺人未识”,现在却比人类还要幸运得多。
因为人们如果要相逢也是件不在容易的事,而“四香”如今却幸福地聚集在一起,以供人们观赏。
“一笑”两句。
言“四香”象双钗似的排列两行展示着它们报道春已来临的娇容。
我们笑呵呵地持灯赏花,精神也为之一爽。
“清芳”两句。
言“四香”在夜色中竞发清香,争艳斗妍,撩拨得东风也懒洋洋地至此欲步不前。
“探花手”三句,点词序中“友人供四香”。
言友人爱花之香艳,千方百计寻觅来这“四香”,并且妥善安排珍藏在自己家中,使我这个见多识广的人也为此而感到嫉妒、懊恼。
“司空”,语出唐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回京,李司空设宴出歌妓劝酒,刘即席赋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后人即以“司空见惯”喻事属常见,不足为奇。
此处作见多识广者解。
上片重在写“四香”。
“憔悴”三句,述赏花客人。
言饮酒赏花原是乐事,然而酒醉却易伤身,使人面色憔悴,形态萎顿,行走歪歪斜斜;
又因为心存嫉妒,所以我面对“四香”,却挑剔地说:这些花虽美,却太易消亡残败,就好象空中飞过的“轻鸿”一般,瞬眼即逝。
“试问”六句,状人醉中无状之态。
“紫云”,主人家侍女名;
“丁香”,叶椭圆形,花淡红色,这里喻女子的红舌。
“行雨梦中”,即作高唐梦之谓。
此言客人中有人醉矣,他暗中悄悄向主人打听,酒宴中哪一位倍酒姑娘最是情深意浓的可人儿。
主人笑着连声呼叫:“紫云姑娘,快来陪客人侑酒!
”姑娘伸伸舌尖,暗笑此人已醉,但还是尽心尽意地扶他回房休息,使他可以安卧床上去作一个美妙的“高唐梦”。
在梦中享受与巫山神女相会的快乐滋味。
下片重在写主人好客待酒,客人(即词人)酒醉的情状。
伴醉,小丁香、才吐微红。
还解语,待携归、行雨梦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文注
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
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
幽云怪雨。
翠蓱湿空梁,夜深飞去。
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语。
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
霜红罢舞。
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
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
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
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
幽云怪雨。
翠蓱湿空梁,夜深飞去。
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三千年事:夏禹在位是公元前2140年,至吴文英在世之年1250年,约为3390年,故曰三千年事。
高陵变谷:高山变为低谷。
比喻世事沧桑,变化无常。
幽云怪雨:谓风雨之不同寻常。
梁:当为禹庙之梅粱。
据嘉泰《会稽志》卷六:梁时修禹庙,“唯欠一梁,俄风雨大至.湖中得一木.取以来梁,即‘梅梁’也。
夜或大雷雨。
梁辄失去,比复归,水草被其上.人以为神.縻以大铁绳.然犹时一失之”。
旧藏(cáng)处:指大禹治水后藏书之处。
《大明一统志·绍兴府志》:“石匮山,在府城东南一十五里,山形如匮。
相传禹治水毕,藏书于此”。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语。
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
霜红罢舞。
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
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
寂寥(jì liáo):寂寞寥落.指人生亦指心境。
悭(qiān):稀少。
翦灯:剪去油灯烧残的灯芯,使灯焰明亮。
积藓(xiǎn)残碑:长满苔藓的断残古碑。
零圭(guī)断璧:指禹庙发现的古文物。
《大明一统志·绍兴府志》: “宋绍兴间,庙前一夕忽光焰闪烁,即其处剧之,得古硅璧佩环,藏于庙”。
赛鼓:祭神赛会的鼓乐声。
此指祭祀夏禹的盛会。
参考资料: 1、 陶尔夫.宋词百首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03月第1版:377页
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 文翻注赏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
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
词韵窄,酒杯长。
翦蜡花、壶箭催忙。
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十年一梦凄凉。
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
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
溪雨急,岸花狂。
趁残鸦、飞过苍茫。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
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
词韵窄,酒杯长。
翦蜡花、壶箭催忙。
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浓密的柳荫把河桥遮藏,黄莺在清静的古台旧苑中鸣啭,我曾多少次骑着骏马到此处与你共度春光。
还记得那次夜泊桥边,很快便进入了温柔之乡。
我的词才显得笨拙,只顾与你共饮清觞,共剪灯花,那一宵过得太快太匆忙。
还记得与你嬉游之处,青草铺就的小路上留下你轻盈的脚步,两舟相并,我与你荡漾于城南横塘。
十年一梦凄凉。
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
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
溪雨急,岸花狂。
趁残鸦、飞过苍茫。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十年如梦,梦醒后倍觉凄凉,恰似那西湖上燕子飞去,人去楼空燕巢已荒。
今日我重到葑门,百感交集,像从前一样唤酒品尝。
急雨拍打着溪面,岸上的落花轻狂。
又见到几只乌鸦掠过雾雨苍茫。
而今又来到故人的楼上,还有谁能与我凭栏远眺,指点芳草斜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
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
词韵窄,酒杯长。
翦蜡花、壶箭催忙。
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柳暝河桥:日暮时停舟于杨柳掩映的河桥之下。
暝,日落黄昏之时。
河桥,苏州河上的小桥。
莺晴台苑:晴日登上莺声婉转的苏州台苑。
台苑,指苏州姑苏台的苑圃。
策:马鞭。
蜡花:蜡烛的火花。
壶箭:古代的计时仪器。
铜壶装水滴漏,壶中有箭标识时辰。
凌波翠陌:与美人在岸上遨游。
凌波,女子步履轻盈貌。
翠陌,长着青草的道路。
连棹横塘:与美人在水上遨游。
棹,船桨,指船。
横塘,一个连一个的池塘。
十年一梦凄凉。
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
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
溪雨急,岸花狂。
趁残鸦、飞过苍茫。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形容人去楼空如燕去巢荒。
西湖吴馆,作者经常住宿的地方。
此处指佳人离去。
银罂(yīnɡ):银制的酒器。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
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
词韵窄,酒杯长。
翦蜡花、壶箭催忙。
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十年一梦凄凉。
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
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
溪雨急,岸花狂。
趁残鸦、飞过苍茫。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据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作者曾在苏州与一歌姬同居,此词为姬去后,作者重来苏州觅去不得,回杭州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过去苏州时的欢乐;
下阕写重来苏州不见故人之凄凉。
词韵响亮、飞扬,表现了作者急狂、苍茫的失落无依之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思佳客·闰中秋 文注赏
丹桂花开第二番。
东篱展却宴期宽。
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
分不尽,半凉天。
可怜闲剩此婵娟。
素娥未隔三秋梦,赢得今宵又倚阑。
丹桂花开第二番。
东篱展却宴期宽。
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
仍:一本作“还”。
分不尽,半凉天。
可怜闲剩此婵娟。
素娥未隔三秋梦,赢得今宵又倚阑。
婵娟:明月。
原指美女,有时特指嫦娥。
相传嫦娥的月宫仙女,又借指明月。
素娥:即嫦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丹桂花开第二番。
东篱展却宴期宽。
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
分不尽,半凉天。
可怜闲剩此婵娟。
素娥未隔三秋梦,赢得今宵又倚阑。
《思佳客》,即《鹧鸪天》,首见于北宋宋祁之作,至晏几道填此调最多。
《词谱》卷十一说:“宋人填此调者,字、句、韵悉同”。
因贺铸词有“化出白莲千叶花”句,故又名《千叶莲》,又因其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故又名《半死桐》,又名《于中好》、《思越人》、《看瑞香》、《第一花》、《禁烟》、《翦朝霞》、《骊歌一叠》、《锦鹧鸪》、《避少年》、《鹧鸪引》、《醉梅花》。
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下片五句,上下片各三平韵。
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
“丹桂”四句,上片写闰中秋景色及词人的感想。
言桂花已经二度开放,菊花的花期亦相应延长了。
词人以桂、菊两种秋季当令的花,点出“闰中秋”的特点;
即是这年秋天有了两个八月,秋天就足足延长了三十天。
因此,接着词人又说,天上的圆月就像人间的宝镜一样,因为是“闰中秋”,所以缺而复圆;
而自天河而来的泛星槎亦在“闰中秋”时去而复还。
“仙槎”,即贯月查。
“分不尽”五句,下片即景感怀。
言中秋天凉,而时令也在八月之半,今遇“闰中秋”,所以又可以将之分成一半,故词人反而有“分不尽,半凉天”的一种感觉,词人闲暇无聊,唯有这天上圆月与之作伴,又因为是在“闰中秋”的缘故,时令还没有到深秋,所以气候也还不太凉冽;
月中嫦娥也显得非常引人注目,所以词人才有可能,又一次在这天晚上独倚栏干欣赏这一圆月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惜黄花慢·菊 文注赏
粉靥金裳。
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
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
避春祗怕春不远,望幽径、偷理秋妆。
殢醉乡。
寸心似翦,飘荡愁觞。
潮腮笑入清霜。
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
露痕千点,自怜旧色,寒泉半掬,百感幽香。
雁声不到东篱畔,满城但、风雨凄凉。
最断肠。
夜深怨蝶飞狂。
粉靥金裳。
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
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
避春祗怕春不远,望幽径、偷理秋妆。
殢醉乡。
寸心似翦,飘荡愁觞。
一年最好:一本无“一年”二字。
望:一本作“傍”。
潮腮笑入清霜。
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
露痕千点,自怜旧色,寒泉半掬,百感幽香。
雁声不到东篱畔,满城但、风雨凄凉。
最断肠。
夜深怨蝶飞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粉靥金裳。
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
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
避春祗怕春不远,望幽径、偷理秋妆。
殢醉乡。
寸心似翦,飘荡愁觞。
潮腮笑入清霜。
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
露痕千点,自怜旧色,寒泉半掬,百感幽香。
雁声不到东篱畔,满城但、风雨凄凉。
最断肠。
夜深怨蝶飞狂。
《惜黄花慢》,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八字,上片十二句六平韵,下片十一句六平韵。
“粉靥”三句,以人拟菊。
“萧娘”是唐宋人对女子的泛称。
元稹诗:“揄挪陶令缘求酒,结托萧娘只在诗。
”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等句,皆是此意。
此言菊花粉红色的花蕊恰如佳人脸颊上的酒涡;
菊的花瓣又似美人身上金黄色的衣裙。
盛开的菊花与女郎绣架上刺绣的花样是非常相似。
“翠微”四句。
言一年之中最迷人的是重阳佳节。
词人说:那时我与友人同登高山,采下鲜艳的菊花,互相斜插在帽下发间,应景助兴。
“避春”两句是说:菊花原想避开繁花似锦的春天,所以等到秋季才一枝独秀而盛开的;
然而偏是天生丽质,在秋天开得千姿百态,与春日的繁花斗艳不差毫厘,甚至我在山间小径漫步时,也可以发现路两旁也悄悄地盛放着黄花。
“殢醉乡”三句是说:眼前菊花虽美,却依然难解我心中的愁思,所以举杯销愁惟有杜康。
但“举杯销愁愁更愁”,我潦倒醉乡仍是心似刀绞,那无穷的愁思,剪不断,理还乱。
上片重在写菊之形神,兼述自己的心情。
“潮腮”三句,言菊的花瓣沾着清霜好像人湿润的笑靥。
深黄色的菊花,虽是同一个名字,但品种繁多,拥有一花竞开,百品争艳之势。
“露痕”四句。
言词人清晨漫步菊丛,见菊花上露珠点点,更使人百看不厌。
词人且捧起清泉灌浇黄菊,菊花也“投桃报李”发出阵阵幽香浸人肺腑。
“雁声”四句,点出词人忧愁的原因,与上片结句遥向呼应。
言词人虽能在田园中栽菊自娱,但最可恨的是远方亲人并无片字只语传来音信。
而且城中又开始风雨交加,深夜里词人忧思难眠,担心园中的菊丛是不是会被这一夜风雨吹打得枝断、叶落、花零乱。
下片强调好景不常。
全词系咏本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点绛唇·越山见梅 文注赏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瘦还如许。
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
行人去。
暗消春素。
横笛空山暮。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瘦还如许。
晚色天寒处。
如许:如此。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
行人去。
暗消春素。
横笛空山暮。
暗消春素:写梅花在春日里悄无声息地凋残,也喻女子为离愁而暗暗消减了容姿。
横笛:暗指梅花落。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瘦还如许。
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
行人去。
暗消春素。
横笛空山暮。
吴梦窗的这首《点绛唇》着力之处既不在句法章法的光彩夺目,亦不在刻意追险求奇,一字一句皆出自天然。
只是由于其立意之高、取径之远,使得这首词读来颇具灵性,处处流露出真实性情。
体现了梦窗词清疏空灵的本色。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起二语,从侧面着笔,所感甚大。
春天还未到来时,人们自然不会携酒探春,更不会到这万壑千岩深处来。
“千岩”,点题越山。
时梦窗寓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常游稽山,赏梅对雪,颇多词作。
次句点出“酒”字,便流露微讽之意。
“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点题“见梅”。
“瘦”咏梅常语。
此词谓“瘦还如许”,可见词人已非初次在此见梅。
四字包含着无限轻怜细惜之意。
作者在词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梅花,仿佛一位超凡脱俗的女郎,在千岩路畔,日暮天寒,悄立盈盈,满怀幽思。
这片二句,更推深一步。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
”这新愁,到底是词人见到梅花后产生的愁绪呢?
还是说梅花在寂寞无主的环境中如有幽愁?
在寒风吹拂下,相对更无一语。
那里因为怕它化作千万片缤纷的落英,当然,更怕的还是才得相逢,离别之情尚未诉完又要别去。
纵有无限的新愁旧绪,彼此也无法互倾心愫。
古人咏花,多用“解语”故事,此词中活用又反用此意,尤觉婉曲动人,末三句转笔换意。
“行人去,暗悄春素,横笛空山暮。
”这也是“无限新愁”的注脚。
借咏花而注入人事,可说已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浑融境界。
仔细品味个中情景,词人所眷恋的女郎的形象,已是呼之欲出。
“春素”,指洁白的梅花,这里借喻女子素洁的形体。
“暗消春素”,写梅花在春日里悄无声息地凋残,也喻女子为离愁而暗暗消减了容姿。
咏梅诗词,多用闻笛故事。
因为笛曲中有《梅花落》曲,听到声声横笛,回荡在空山暮色以之中,自然就联想到梅花的零落了。
此词末三句所表现的是离索之思,蹉跎之恨,而又写得这样温婉浑厚,含蕴不尽,如同空山中回响的笛声,余音袅袅,给人们留下了充分思索的余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