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秋社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当楼月半奁,曾买菱花处。

愁影背阑干,素发残风露。

神前鸡酒盟,歌断秋香户。

泥落画梁空,梦想青春语。

当楼月半奁,曾买菱花处。

愁影背阑干,素发残风露。

神前鸡酒盟,歌断秋香户。

泥落画梁空,梦想青春语。

  生查子,词牌名。

秋社,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在八月下旬,以祭祀土神。

  上片“当楼”四句,老妇登楼远眺忆旧。

言一位老妇人登楼远眺,月儿半缺照亮远处的秋社,忆起那里曾是她过去购买过菱花镜的地方。

如今因为年老色衰,不再去也不想去秋社赶集市、凑热闹了,所以她只有伫立楼上倚栏眺望,并回想过去,随后背转身任由月光照着这愁苦的身影,任凭白发在秋风中飘飞。

  下片“神前”四句,梦中忆少女情景。

言妇人睡后入梦仿佛又回到青年时代。

有一天曾与爱人在秋社的土地神前供祀祭品——鸡酒,并对神盟誓,希望双双能白首偕老。

然而梦境短促,一刹那已失去秋社中的桂花香、欢歌声,这好比是画梁上燕去泥落窠成空一般,青春欢会无期,两人别离难聚。

所谓的白首偕老只不过是“梦想”中语罢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忆旧游·别黄澹翁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

片红都飞尽,正阴阴润绿,暗里啼鸦。

赋情顿雪双鬓,飞梦逐尘沙。

叹病渴凄凉,分香瘦减,两地看花。

西湖断桥路,想系马垂杨。

依旧欹斜。

葵麦迷烟处,问离巢孤燕,飞过谁家。

故人为写深怨,空壁扫秋蛇。

但醉上吴台,残阳草色归思赊。

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

片红都飞尽,正阴阴润绿,暗里啼鸦。

赋情顿雪双鬓,飞梦逐尘沙。

叹病渴凄凉,分香瘦减,两地看花。

西湖断桥路,想系马垂杨,依旧欹斜。

葵麦迷烟处,问离巢孤燕,飞过谁家。

故人为写深怨,空壁扫秋蛇。

但醉上吴台,残阳草色归思赊。

  此词开头“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三句下笔点题:暮春送人。

二个“苦”字连用,点出送别的悲伤:词人在苏州仓台为幕僚,送别友人是常有的事,还不觉特别悲苦,但在此暮春季节,风雨送春归之时,友人向着天涯远去,心中顿时生出复杂的、莫名的、沉重的悲凉来。

而时间偏偏在暮春这样特别的季节,友人和春天一起离去,春惜别之情一同袭来,使得愁苦愈甚。

  “片红都飞尽,正阴阴润绿,暗里啼鸦”三句承上“苦送春”而点染暮春景象:百花都已凋零殆尽,浓密绿叶成阴,暮鸦不停地啼叫,俨然一幅春末夏初图画。

其中“都”字下得重,说明春光消失得彻底。

“正阴阴润绿,暗里啼鸦”暗用苏轼《浣溪沙》“连村绿暗晚藏乌”、周邦彦《渡江云》“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乌”、汪藻《点绛唇》“君知否?

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词意。

详细刻画出暮春景色,照映了词人惜春伤春之情,恰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赋情顿雪双鬓”一句写词人因送友去杭而怀念起在杭州的那位姬人,便不禁黯然伤神,双鬓一下子变白,“雪”字的活用更增添了一种动感和速度感。

“飞梦逐尘沙”则形象地描写在送友时,词人脑中完全被怀念杭州姬人所占据,魂牵梦绕,心驰神往,想追逐杭姬踪影的心情。

这两句表达了词人的伤春复伤别之情。

  “叹病渴凄凉,分香瘦减,两地看花”三句写词人与杭姬劳燕分飞,有情人两地分居的相思之苦。

哀叹自己得了消渴病处境十分凄惨悲凉,杭姬也会因与自己分别而玉容瘦损,想象杭姬此时此刻与自己二人此时此刻两地看花,目送春归,互寄眷念思忆之情,显得情深意远,相思之情甚笃。

其中“病渴”是词人以司马相如自况,反映词人暮年悲惨孤独的情怀。

  下片开头“西湖断桥路,想系马垂杨,依旧欹斜”三句,写词人送友人去杭时想起了与杭姬往日欢聚时的情景,往日的浪漫情史,深刻印在记忆之中,难以拂去。

联系词人的《渡江云三犯》:“千丝怨碧,渐路入、仙邬迷津。

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

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莺啼序·荷和赵修全韵》:“西湖旧日,画舸频移,叹几萦梦寐”、《惜秋华·木芙蓉》:“长记断桥外。

骤玉骢过处,千娇凝睇。

昨梦顿醒,依约旧时眉翠”、《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等可知词人对西湖旧游的怀恋之深,如今送澹翁友人赴杭,不由地百感交加,浮想联翩。

  “葵麦迷烟处,问离巢孤燕,飞过谁家”三句,词人对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诗意的化用,借以探问杭姬踪迹,从而表达对杭姬的思念与关怀,或希望友人此次去杭代为探寻她的下落。

  “故人为写深怨,空壁扫秋蛇”两句,写词人在告别友人的酒宴上,或长亭送别之际,词人情绪十分激动,于是在壁上即兴题题词,抒写内心愁怨。

  “但醉上吴台,残阳草色归思赊”两句,写词人在送友之后独自带醉登上姑苏台,看着眼前一片惨淡荒凉的残阳,愁苦也如夕阳下的草一样,渐行渐远还生,不禁发出归欤之叹,生出了不尽的归思,无限羁旅孤况滋味、思归而不得的惆怅也同时涌上心头。

  词的上片抒发惜别伤春之情,引出忆旧相思之意。

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引出“两地看花”的感慨。

以“送人犹未苦”、“送春”亦犹未苦,突出了忆别之苦。

下片集中写忆旧游、“写深怨”、发“归思”,以思归之叹收尾。

“写怨”与上片“赋情”对应。

西湖美景依旧,爱姬却已离去。

日暮黄昏,身老江湖,无限羁旅孤况滋味,思归而不得的惆怅,一齐涌上心头。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 .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北京:中国书店,2007年:1010-1013 2、 邓乔彬编选.吴文英 王沂孙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年:194-195 3、 唐圭璋.全宋词简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版:666-679

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九街头,正软尘润酥,雪销残溜。

禊赏祇园,花艳云阴笼昼。

层梯峭空麝散,拥凌波、萦翠袖。

叹年端、连环转,烂漫游人如绣。

肠断回廊伫久。

便写意溅波,传愁蹙岫。

渐没飘鸿,空惹闲情春瘦。

椒杯香乾醉醒,怕西窗、人散后。

暮寒深,迟回处、自攀庭柳。

九街头,正软尘润酥,雪销残溜。

禊赏祇园,花艳云阴笼昼。

层梯峭空麝散,拥凌波、萦翠袖。

叹年端、连环转,烂漫游人如绣。

肠断回廊伫久。

便写意溅波,传愁蹙岫。

渐没飘鸿,空惹闲情春瘦。

椒杯香乾醉醒,怕西窗、人散后。

暮寒深,迟回处、自攀庭柳。

  “九街头”三句,点出地点、时令。

承天寺地处吴中闹区,即“九街头”。

早春元日,乍暖还寒时候,残雪将尽未尽,道路酥润、泥泞。

“禊赏”两句,“禊”,祭也。

“祗园”,即祗树给孤独园的略称。

传说佛在王舍城说法时,给孤独长者乞佛来舍卫城弘法,欲购祗陀太子园林献佛。

祗陀戏言,布金遍地,乃卖。

给孤独竟如其言。

然园虽为给孤独所购,林树仍属祗陀,故称祗树给孤独园,简称祗园。

这里借代作承天寺。

此言词人元日前去承天寺烧香,寺内布置得花团锦簇,天上却显得阴沉沉的。

“层梯”四句,言承天寺建造得殿阁重重,寺内香烛旺盛,烟雾弥漫;

寺中的放生池里水波荡漾;

游寺的男男女女身穿彩衣摩肩接踵,拥来拥去。

“萦”,有旋绕之意,这里指游人袖与袖相缠绕,即形容游人之多也。

“叹年端”三句,言词人感叹元日岁岁有,但是每年仍旧有这许多淑女、士人前来寺内焚香拜佛啊。

词中偶句有双声字,必用叠韵字对者,此“叹年端”一句中,“叹”到“漫”八字连叠,则创见也。

上片扣题述“元日承天寺游人”。

     “肠断”一句,总领下片叹别离。

词人在寺内回廊伫立良久,见他人都是双双游寺,而自己却只有孤身一人,不由牵动心中的离愁别恨。

“便写意”四句,细写愁绪。

词人愁肠百转,蹙眉溅泪,内外俱悲,这是因为离人(指苏妾)去后音讯皆无,而词人思念之心却有增无减,所以他为了这闲情“空惹春瘦”。

“飘鸿”,即暗喻去妾也。

“椒杯香”四句,言椒酒延年使人醉,情人贵聚首恨别离。

词人心中最希望能够日日醉佳酿,天天伴佳人也,然而眼前他的遭遇刚好与此相反,是“西窗人散”,难免不忧愁。

“西窗”两句,反用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句意。

“暮寒深”三句,从感叹中惊醒,复归现实。

言他游寺晚归,春寒料峭中自折垂柳枝,寄托离别情。

下片词人游寺感叹。

     据词中“飘鸿”、“西窗人散”等句之意,此词应作于其苏妾已离他而去,但梦窗尚在苏州之时。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高阳台·过种山即越文种墓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帆落回潮,人归故国,山椒感慨重游。

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

灯前宝剑清风断,正五湖、雨笠扁舟。

最无情,岸上闲花,腥染春愁。

当时白石苍松路,解勒回玉辇,雾掩山羞。

木客歌阑,青春一梦荒丘。

年年古苑西风到,雁怨啼、绿水葓秋。

莫登临,几树残烟,西北高楼。

帆落回潮,人归故国,山椒感慨重游。

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

灯前宝剑清风断,正五湖、雨笠扁舟。

最无情,岸上闲花,腥染春愁。

当时白石苍松路,解勒回玉辇,雾掩山羞。

木客歌阑,青春一梦荒丘。

年年古苑西风到,雁怨啼、绿水葓秋。

莫登临,几树残烟,西北高楼。

  种山在现在的绍兴以北,越王勾践灭吴后,杀了功臣文种即埋葬在此。

后南宋高宗也曾因误所谗言杀掉功臣岳飞,吴文英写词的感兴当由此起。

但这首具有一定豪放情调的词作却不纯粹是咏史,而是咏自己重过种山凭吊的感慨的。

  “帆落回潮”写傍晚潮回时舟船降帆靠岸,“人归故国”即吴文英重回越王故地。

“山椒感慨重游”即在种山山顶心怀感慨再度游观。

这三句分别叙述时间、地点,引出感慨。

“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二句紧承感慨抒发。

这里是比喻语,借霜冷而弓断,喻南宋末国事日危,自己已经无意于求功立名,“机心已堕沙鸥”是说“机心”不死,即使不用弓箭,沙鸥仍会被自己的猎心惊堕。

这典故出自《列子·黄帝篇》的一个故事。

说有个人好鸟,经常与鸥鸟同游,一天父亲让他猎取鸥鸟,鸥鸟就舞而不下。

意思是说人如果心动于内,禽鸟是会觉察的。

梦窗用这一典故是为了表明自己壮心并未真死。

下面说:“灯前宝剑清风断,正五湖、雨笠扁舟。

”清风是剑名,灯前照看已经折断的清风宝剑,自己却正驾一叶扁舟,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在风雨中遨游五湖。

感情沈郁而又放浪形骸,心中自然是有难言隐痛。

这里只有五湖游是实笔,其他都是借喻虚笔。

结三句:“最无情,岩上闲花,腥染春愁。

”这里才暗点题,写到思念文种,说:最无情的亦即最有恨的事,是文种墓石岩上的闲花野草,似乎带有剑下血腥之气,染成一片春愁。

腥字下得触目惊心。

文种是越王赐剑让他自杀的。

作者的感慨蕴而不露。

上片全属对世事兴亡而发的感慨,沈郁顿挫,含意深长,心情矛盾错杂,但又不正面写一字,必须从更深的层次上去体会。

  后片深入写文种昔日的埋葬之处,“当时白石苍松路,解勒回玉辇,雾掩山羞。

”当日文种墓道的白石路旁有几列苍松,葬后解下系马的缰绳,送葬的玉辇回去,雾气香冥,青山也为忠贤之死替越国含羞。

  古代写忠贤不幸死去,往往记当日雾气四塞,所以该词也这样写。

这几句纯属作者想象之笔。

下二句写:“木客歌阑,青春一梦荒丘。

”这也是用想象的笔写山上的荒凉,“木客歌阑就是李贺《秋来》诗:”秋坟鬼唱鲍家诗“的意思。

木客即山鬼,二句的意思是说:秋坟山鬼歌罢,英雄人物的青春一梦就只剩下荒凉的丘墓了。

  下三句:“年年古苑西风到,雁怨啼、绿水葓秋。

”写种山一带的古林苑,只剩下水边的鸿雁在绿水和秋葓(红蓼花)间哀怨啼鸣。

从文种之墓把词境扩展到种山一带的古越林苑。

这一层也是梦窗把自己的感慨更扩展开来,从而连系到国家的兴亡。

下面三句“莫登临,几树残烟,西北高楼”,则又递进一层,涉及到南宋末期的现实了。

这里的“西北高楼”和《古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用词有连系,但同时更是借西北边患,指北方遇有强敌而言。

而“几树残烟”和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极相类似。

所以梦窗这首词讲“莫登临,几树残烟,西北高楼”,其实是陡然转入自己国家的处境,说:不要登山临水吧,所能看到的也不过是疏柳残烟,西北高楼,而看不见长安。

最后几句很陡健,也很沉痛。

不过这时北方的强大对手已是蒙古人了。

  吴文英的这首《高阳台》,于婉约中呈现出豪放的色彩,爱国感慨深藏其间,可谓别具一格。

从词的结构看,先写自己重游种山,在弓折剑残,无可奈何之情后,遨游五湖,因而再来种山。

由自己及南宋处境写起,写到朝廷的失策和英雄人物壮志成灰的悲凉,而其中毫无造作的痕迹,这也是艺术构思的高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明月枝头香满路。

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

倒照秦眉天镜古。

秋明白鹭双飞处。

自摘霜葱宜荐俎。

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

帽堕笑凭纤手取。

清歌莫送秋声去。

明月枝头香满路。

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

倒照秦眉天镜古。

秋明白鹭双飞处。

自摘霜葱宜荐俎。

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

帽堕笑凭纤手取。

清歌莫送秋声去。

  “明月”三句,叙秋景。

“枝头香”,指桂花。

此言明月照桂树,花香飘满路。

词人见了眼前之景,忽然想起:如果接连刮起几天西风,那末树上的桂子将要被风吹得满地皆是。

“花如雨”,指桂花落如雨点一样,此是类比。

“倒映”两句,九日即景之词。

言重九夜月亮像秦镜般高悬天空,秋高气爽,水边的白鹭受到月光的惊动,双双冲霄飞去。

上片即景和韵。

  “自摘”三句,述过节。

言词人从自家菜园中摘来了比较干净、新鲜的青葱,适宜于作为重阳祭祀用的菜肴,装盆上供。

词人说:只可惜已到了重阳节,我还没有搞到几盆应时的菊花啊!

“帽堕”句,化用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意境。

两句言词人九日随俗登高,被山风吹落了帽子,他就笑着请同行佳人代他正冠。

他登上高处,清歌一阕,更觉得碧天高远而空旷,但他希望,歌声不要随着秋声的离去而随之消失。

此祝辞也。

“清歌莫送秋声去”,是词人的衷心希望,因为秋天是万物收获的佳节,所以他不希望匆匆送走“秋声”。

下片词人着重阐发自己对“秋声”的感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湖山经醉惯。

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

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

紫曲门荒,沿败井、风摇青蔓。

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春梦人间须断。

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

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

舞歇歌沈,花未减、红颜先变。

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

湖山经醉惯。

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

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

紫曲门荒,沿败井、风摇青蔓。

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那湖光山色仿佛也看惯了我的醉熏熏的嘴脸,满身都是啼痛酒迹,渍污了我的春衫。

我再一次来到京都临安客居,想到残破污浊的衣服,再也无人缝补洗涮,不免感到哀伤。

热闹的街头巷陌门径一早已经荒芜了,我沿着残破的断瓦残垣,看到的是微风轻轻地吹拂着荒草野蔓。

东邻的屋里传来燕语呢喃,那是一对曾在朱门大院居住过的双燕。

春梦人间须断。

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

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

舞歇歌沈,花未减、红颜先变。

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

我知道人间的欢乐是非常短暂的,仿佛一场短短的春梦很快就梦醒了。

只可惜当年,美好的梦竟然是那样的短暂。

在锦绣的帷幄中弹奏秦筝,依傍着海棠花缠绵缱绻,在深夜里歌舞盛宴。

到现在那欢乐的歌舞早已经渺无踪迹,虽然花儿的颜色还没有褪减,但是人的红颜早已改变。

我站立在河桥上不想离去,斜阳下,辛酸的泪水早已经溢满了我的两只眼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神子·送桂花吴宪时已有检详之命未赴阙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天街如水翠尘空。

建章宫。

月明中。

人未归来,玉树起秋风。

宝粟万钉花露重,催赐带,过垂虹。

夜凉沈水绣帘栊。

酒香浓。

雾濛濛。

钗列吴娃,腰褭带金虫。

三十六宫蟾观冷,留不住,佩丁东。

凄凉犯·重台水仙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空江浪阔。

清尘凝、层层刻碎冰叶。

水边照影,华裾曳翠,露搔泪湿。

湘烟暮合。

□尘袜、凌波半涉。

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

樊姊玉奴恨,小钿疏唇,洗妆轻怯。

汜人最苦,纷痕深、几重愁靥。

花隘香浓,猛熏透、霜绡细摺。

倚瑶台,十二金钱晕半掐。

空江浪阔。

清尘凝、层层刻碎冰叶。

水边照影,华裾曳翠,露搔泪湿。

湘烟暮合。

□尘袜、凌波半涉。

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

裾:一本作“裙”。

樊姊玉奴恨,小钿疏唇,洗妆轻怯。

汜人最苦,纷痕深、几重愁靥。

花隘香浓,猛熏透、霜绡细摺。

倚瑶台,十二金钱晕半掐。

绡:一本作“绢”。

掐:一本作“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一寸金·秋感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秋压更长,看见姮娥瘦如束。

正古花摇落,寒蛩满地,参梅吹老,玉龙横竹。

霜被芙蓉宿。

红绵透,尚欺暗烛。

年年记、一种凄凉。

绣幌金圆挂香玉。

顽老情怀,都无欢事,良宵爱幽独。

叹画图难仿,橘村砧思,笠蓑有约,莼洲渔屋。

心景凭谁语,商弦重、袖寒转轴。

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

秋压更长,看见姮娥瘦如束。

正古花摇落,寒蛩满地,参梅吹老,玉龙横竹。

霜被芙蓉宿。

红绵透,尚欺暗烛。

年年记、一种凄凉。

绣幌金圆挂香玉。

顽老情怀,都无欢事,良宵爱幽独。

叹画图难仿,橘村砧思,笠蓑有约,莼洲渔屋。

心景凭谁语,商弦重、袖寒转轴。

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

  《一寸金》,双调,一百零八字,上片十句五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

  “秋压”两句,言秋高云淡,只见天上的月儿瘦削得象条腊肉。

古人称干肉为束修,此即“束”也。

“正古花”四句,这是说当花叶零落时,蟋蟀儿四处乱蹦,词人却用笛子吹起了《梅花落》曲调。

“玉龙”,笛子名。

李白有《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中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即是言用笛子吹《梅花落》曲,梦窗化用其诗意。

“霜被”两句,写夜景。

言池中的荷叶上覆了一层白霜,半透明的红绵纸罩在灯笼上,遮暗了里面的烛光。

“年年记”两句,言每年这个时候,玉人从闺楼的绣帘缝间仰视天上的圆月高挂,越发牵动她的孤独感。

上片虽句句写景,却字字描绘人意,可谓一语双关。

我们也可理解为是描述一位女子孤独凄凉的心情:“姮娥”句,言该女因孤独而瘦削如束;

“正古花”四句,谓女子人老珠黄不值钱;

“霜被”两句状女子被欺压之喻;

“年年记”两句,实写女子所感受的月圆人单的孤独感。

  下片抒己情怀。

“顽老”三句,言己已是个衰钝的老人,心胸中不再存有男欢女爱的乐事。

逢到良辰美景,我却只希望孤身独处。

“叹画图”四句,言自叹壁上画卷中的山水,无法替代现实中的自然景色。

因此我又能到什么地方去垂钓自娱,并烧莼羹而一饱口福呢?

“心景”两句,言我心中的想往又能同谁商量?

我只能拂弦、转轴,调准音节,弹琴自乐。

“转轴”,又释为转调,即乐曲至中途转成他调。

此是以曲声的变换,表达出感情的转换。

“疏篱下”两句,宕开,故作轻松语。

词人效法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重阳日去篱下醉酒,采摘带露的菊花作乐。

结句想往的境界是一般落魄文人所追求的标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水龙吟·送万信州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几番时事重论,座中共惜斜阳下。

今朝翦柳,东风送客,功名近也。

约住飞花,暂听留燕,更攀情语。

问千牙过阙,一封入奏,忠孝事、都应写。

闻道兰台清暇。

载鸱夷、烟江一舸。

贞元旧曲,如今谁听,惟公和寡。

儿骑空迎,舜瞳回盼,玉阶前借。

便急回暖律,天边海上,正春寒夜。

几番时事重论,座中共惜斜阳下。

今朝翦柳,东风送客,功名近也。

约住飞花,暂听留燕,更攀情语。

问千牙过阙,一封入奏,忠孝事、都应写。

翦:亦写作“剪”。

闻道兰台清暇。

载鸱夷、烟江一舸。

贞元旧曲,如今谁听,惟公和寡。

儿骑空迎,舜瞳回盼,玉阶前借。

便急回暖律,天边海上,正春寒夜。

载:一本作“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3132333435 共4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