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赠韦南陵冰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三色 一作:三巴)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更多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胡人骄矜战马惊奔沙尘隆起,时局艰险石勒般的胡雏饮马京师之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三色 一作:三巴)您为远赴张掖近酒泉,我被流放来到三巴路程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颁诏大赦法令宽松如同天地再新,流放夜郎的迁谪之人携带一身寒霜归还。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怀忆西方的老朋友不可相见,东风把我的梦儿带到长安与你相会。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哪里想到在此地忽然相遇,惊喜之间又茫然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筵席上玉箫金管喧响四下,心情苦涩难以用七言长句淋漓抒发。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昨日里绣衣侍御绿褥频倾,我却有如得病桃李竟然无言无语。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昔日天子恩赐大宛马逍遥迈行,如今骑劣马步履艰难奔走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幸赖相遇南平太守李之遥心胸豁达,再加上夫子您陈述高论清谈。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有如青山顶上拨开万里云雾,眺望炙朗青天解除烦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人闷最终还是心闷,苦辛依旧长是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愁肠袭来饮酒二千石,渴望死灰复燃严寒中重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仿效山公酒醉仍能骑马出行,这也是主人与大家的一番风流。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头陀寺的云月烟空带有一股僧气,如此山水哪能称人心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要不然鸣筑击鼓相戏沧凉清流,呼唤江南女儿鼓棹讴歌。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我将为您捶碎这黄鹤高楼,您也为我翻倒那鹦鹉之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三国时赤壁争雄有如梦中之事,还是边歌边舞宽却离别的忧愁。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41-443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84-288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胡人骄矜战马惊奔沙尘隆起,时局艰险石勒般的胡雏饮马京师之水。

胡骄:《汉书·匈奴传》匈奴单于自称“南有大汉,北有强胡。

胡者,天之骄子也”。

此指安史叛军。

胡雏:年幼的胡人。

《晋书·石勒载记》:“石勒……上党武乡羯人也。

……年十四,随邑人行贩洛阳,倚啸上东门。

王衍见而异之,顾谓左右曰:‘向者胡雏,吾观其声视有奇志,恐将为天下之患。

’”这里亦指安史之兵。

天津:河南洛阳西南洛水上有天津桥。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三色 一作:三巴)您为远赴张掖近酒泉,我被流放来到三巴路程九千里。

张掖(yè)、酒泉:皆唐郡,在今甘肃张掖市、酒泉市一带。

瞿蜕园等《李白集校注》:“韦冰盖先曾官于张掖,旋至长安,今赴官南陵也。

”三巴:东汉末益州牧刘璋分巴郡为永宁、固陵、巴三郡,后改为巴、巴东、巴西三郡,合称三巴。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颁诏大赦法令宽松如同天地再新,流放夜郎的迁谪之人携带一身寒霜归还。

天地再新:指两京收复后形势重新好转。

法令宽:指乾元二年(759年)的大赦。

迁客:指自己。

带霜寒:比喻心有余悸。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怀忆西方的老朋友不可相见,东风把我的梦儿带到长安与你相会。

故人:指韦冰。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哪里想到在此地忽然相遇,惊喜之间又茫然如堕烟雾。

宁期:哪里料到,没想到。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筵席上玉箫金管喧响四下,心情苦涩难以用七言长句淋漓抒发。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昨日里绣衣侍御绿褥频倾,我却有如得病桃李竟然无言无语。

绣衣:指御史台的官员。

因其常出使幕府,故有时亦以绣衣称幕僚。

病如桃李:病得像不讲话的桃李。

此借《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的典故。

这两句大约是说:昨天曾与节度使的幕僚们在一起钦宴,但心里抑郁,像无言的桃李,没处诉说。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昔日天子恩赐大宛马逍遥迈行,如今骑劣马步履艰难奔走侯门。

大宛(yuān)马:古代西域大宛国所产的名马。

款段:行走缓慢的马。

此指劣马。

诸侯:此指地方长官。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幸赖相遇南平太守李之遥心胸豁达,再加上夫子您陈述高论清谈。

南平:指李白的族弟南平太守李之遥。

豁方寸:开心。

夫子:对韦冰的尊称。

清论:清高脱俗的言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有如青山顶上拨开万里云雾,眺望炙朗青天解除烦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人闷最终还是心闷,苦辛依旧长是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愁肠袭来饮酒二千石,渴望死灰复燃严寒中重生阳春。

二千石:中国古代计算酒的容量用升、斗、石等单位。

二千石是夸张的说法。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仿效山公酒醉仍能骑马出行,这也是主人与大家的一番风流。

山公:指晋人山简,常喝酒喝得烂醉如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蓠”(《世说新语·任诞》)。

贤主人:指韦冰。

此句以山简喻韦冰。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头陀寺的云月烟空带有一股僧气,如此山水哪能称人心意?

头陀:僧寺名,故址约在今湖北武昌县东南。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要不然鸣筑击鼓相戏沧凉清流,呼唤江南女儿鼓棹讴歌。

笳:古代一种乐器。

按鼓:击鼓。

戏沧流:到江中游玩。

歌棹(zhào)讴(ōu):以船桨打着拍子唱歌。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我将为您捶碎这黄鹤高楼,您也为我翻倒那鹦鹉之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三国时赤壁争雄有如梦中之事,还是边歌边舞宽却离别的忧愁。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41-443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84-288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三色 一作:三巴)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诗一开始,便是一段倒叙。

这是骤遇后对已往的追忆。

诗人说:“安史乱起,你远赴张掖,我避地三巴,地北天南,无缘相见。

而当叛乱初平,肃宗返京,我却琅当入狱,披霜带露,长流夜郎,自觉将凄凉了却残生。

想起长安旧交,此时必当随驾返朝,东风得意,而自己大约只能在梦中会见他们了。

谁料想,我有幸遇赦,竟然又遇见无望相会的长安故人。

这实在令人喜出望外,惊讶不已,简直不可思议,茫然如堕烟雾。

”李白是遇赦的罪人,韦冰系被贬的官员,在那相逢的宴会上,人众嘈杂,彼此的遭遇不可能说得了,道得清。

从开头到“苦心”句为一段,在概括追叙骤遇的惊喜之中,诗人寄托着自己和韦冰两人的不幸遭遇和不平情绪;

在抒写迷惑不解的思绪之中,蕴含着对肃宗和朝廷的皮里阳秋的讥刺。

这恍如梦魂相见的惊喜描述,其实是大梦初醒的痛心自白。

爱国的壮志,济世的雄图,竟成为天真的迷梦,真实的悲剧。

  诗人由衷感激故人的解慰。

他说:“昨天的宴会上,衣绣的贵达为自己斟酒,礼遇殊重。

但是,他们只是爱慕我的才名,并不真正理解我,而我‘病如桃李’,更有什么可讲的呢?

当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世人终会理解我的,对于我的今昔荣辱,就得到故人的了解。

前些时听到了南平太守李之遥一番坦率的真心话,使人豁开胸襟;

今日在这里又得闻你的清正的言论,真好像深山拨开云雾,使人看到晴朗的天空,驱散了心头的苦闷。

”从“昨日”句到“四望”句这一段,诗人口气虽然比较平缓,然而却使人强烈感受到他内心无从排遣的郁结,有似大雷雨来临之前的沉闷。

  最后一段,笔势奔放恣肆,强烈的悲愤,直泻而出,仿佛心头压抑的山洪,暴发了出来,猛烈冲击这现实的一切。

诗中写道:“人闷,心闷,苦痛,辛酸,接连不断,永远如此。

我只有借酒浇愁,痛饮它二千石。

汉代韩安国身陷囹圄,自信死灰可以复燃,我为什么不能呢?

晋朝山简镇守襄阳时,常喝得酩酊大醉,还能骑乘骏马,别是一番贤主人的风流倜傥之举。

”而李白喝的是苦闷之酒,孤独一人,自然没有那份闲适之情了,所以酒醉也不能遣闷。

于是他说:“还是去遨游山水吧,但又觉得山山水水都像江夏附近著名古刹头陀寺一样,充斥那苦行的僧人气,毫无乐趣,不称人意。

那么,哪里是出路,何处可解闷呢?

倒不如乘船飘游,招唤乐妓,鸣笳按鼓,歌舞取乐;

把那曾经向往、追求的一切都铲除掉,不留痕迹;

把那纷争逞雄的政治现实看作一场梦幻,不足介怀;

就让歌舞来宽解离愁吧!

”诗人排斥了自己以往自适的爱好,并非自暴自弃,而是极度苦闷的暴发,激烈悲愤的反抗。

这最后十四句,情调愈转越激烈。

矛头针对黑暗的政治,冷酷的现实。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是此篇感情最激烈的诗句,也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黄鹤楼”因神仙骑鹤上天而闻名,“鹦鹉洲”因东汉汉末年作过《鹦鹉赋》的祢衡被黄祖杀于此洲而得名。

一个令人向往神仙,一个触发不遇的感慨,虽然是传说和历史,却寄托了韦冰和李白的情怀遭际。

游仙不是志士的理想,而是失志的归宿;

不遇本非明时的现象,却是自古而然的常情。

李白以知己的情怀,对彼此的遭际表示极大的激愤,因而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不再怀有梦想,不再自寻苦闷。

然而黄鹤楼捶不碎,鹦鹉洲倒不了,诗人极大的愤怒中包含着无可奈何的悲伤。

  这诗抒写的是真情实感,然而构思浪漫奇特。

诗人抓住在江夏意外遇见韦冰的机缘,敏锐觉察这一意外相遇的喜剧中隐含着悲剧内容,浪漫地夸张地把它构思和表现为如梦觉醒。

它从遇赦骤逢的惊喜如梦,写到在冷酷境遇中觉醒,而以觉醒后的悲愤作结。

从而使诗人及韦冰的遭遇具有典型意义,真实地反映出造成悲剧的时代特点。

诗人是怨屈悲愤的,又是痛心绝望的,他不堪回首而又悲慨激昂,因而感情起伏转换,热烈充沛,使人清楚地看到他那至老未衰的“不干人、不屈己”的性格,“大济苍生”、“四海清一”的抱负。

这是诗人暮年作品,较之前期作品,思想更成熟,艺术更老练,而风格依旧,傲岸不羁,风流倜傥,个性突出,笔调豪放,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81-282

桃源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湲二水斜。

留别西河刘少府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秋发已种种,所为竟无成。

闲倾鲁壶酒,笑对刘公荣。

谓我是方朔,人间落岁星。

白衣千万乘,何事去天庭。

君亦不得意,高歌羡鸿冥。

世人若醯鸡,安可识梅生。

虽为刀笔吏,缅怀在赤城。

余亦如流萍,随波乐休明。

自有两少妾,双骑骏马行。

东山春酒绿,归隐谢浮名。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我知道今天你要独往黄山,也许可以和温伯雪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为采撷精华辞别五岳,攀岩临穴,经历艰险千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归来闲居白鹅岭上,渴了饮丹砂井中水。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凤凰叫时我即来,你要准备云霓车驾一起游览天宫。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来往陵阳仙山东,行走在芬芳的桂树丛中。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乘着弓桥步入彩虹中。

参考资料: 1、 周锡卿,施丁,周用宜.山河壮丽:团结出版社,2006-06-01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黄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石柱峰、吴蓉峰、莲花峰,均高耸峭拔。

直刺青天,形如蓬荷。

王琦在解释前两句诗时说:“诗意则谓黄山三十二峰曲口莲花,丹崖夹峙中,植立若柱然,其顶之圆平者如菡萏之未舒,其项之开放者,如关蓉之己秀。

未尝专指三峰而言也”   诗人自叙曾游黄山,描写其高峻神秀,有神仙遗踪。

黄山的朱砂泉,自朱砂峰流来,酌饮甘芳可口,浴洗令人心境清廓。

气爽体舒。

自己来到黄山时,有仙乐呜奏,温处士整理仙车相迎。

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踏着彩虹化成的石桥,拜访温处士。

  诗人以丰宫的想像、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黄山壮丽多姿的景象;

点出众降、练玉处、丹沙井,使人获得非常亲切的美感。

  诗人凭借他“伊者升绝顶”,游览黄山所得到的印象,根据所送的朋友的“处士”身份及其归居之地,驰骋想象和联想,运用有关的神话传说,创作出了这篇具右浪漫主义特色的作品。

前八句正面写黄山,描写它高峡、秀丽,是神仙修炼之地,为写送温处士归山养真修造作为铺垫。

以下十四句从“送”字着笔,是全诗的主旨,中分数层;

先写与温处士相遇;

次写温处士是游五岳归来,归休黄山白鹅旧居,并希望他在归休之地得道成仙,以引渡自己;

再次,“去去”四勺,是写同温处士分手时道剔的话,想象他在途中的经历和将要见到的景象;

最后两句写他日相访,表达了诗人对温处士的感情。

诗中表现出一种飘然欲仙的浪漫主义色彩。

参考资料: 1、 蔡守湘.历代山水名胜诗选:甘肃教育出版社,1987年09月:第156页-第158页

谢公宅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

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

惟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岁星入汉年,方朔见明主。

调笑当时人,中天谢云雨。

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

故交不过门,秋草日上阶。

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

置酒凌歊台,欢娱未曾歇。

歌动白紵山,舞回天门月。

问我心中事,为君前致辞。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

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

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

毒草杀汉马,张兵夺云旗。

至今西洱河,流血拥僵尸。

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

赖得契宰衡,持钧......更多

岁星入汉年,方朔见明主。

在木星下凡落入汉朝的那一年,东方朔侍奉汉武帝这位英明的君主。

调笑当时人,中天谢云雨。

我待诏翰林时也如同东方朔一样调侃嘲笑过时臣,由是被逐出朝而未能沾君恩露。

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

一旦离开了翰林院,便与朝廷和京城长久分开。

故交不过门,秋草日上阶。

交好的故友不再登门,秋草日渐长上了门前的台阶。

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

当今您却特别通达,独自与我交往心谐。

置酒凌歊台,欢娱未曾歇。

此来又置酒于凌歊高台,欢乐愉快未曾歇衰。

歌动白紵山,舞回天门月。

歌声震动了白纻山林,欢舞像缠绕着天门山月。

问我心中事,为君前致辞。

您问我心中有何事烦恼,我在您面前细细述说。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

您看我的才能,与鲁国的孔子多么相似。

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

像他那样的大圣人犹未遇到相知的君王,而我这小儒未被所用又何足悲戚?

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

前不久的云南夏季五月,朝廷的渡泸之师频频丧灭。

毒草杀汉马,张兵夺云旗。

有毒之草毒杀朝廷的战马,强大的敌军夺掠了唐军战旗。

至今西洱河,流血拥僵尸。

时至今日的西洱河中,流淌的血水仍然拥积着将士的尸体。

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朝廷的将领没有当年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谋略,百姓只得像鲁女惜葵一样担心国难不得生息。

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

长安作为京都是天下的枢纽,几年来百姓总是粮食不足。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

虽然那里有许多珍珠美玉,到这时却不如一盘米粟。

赖得契宰衡,持钧慰风俗。

幸赖有像古代贤人殷契那样的宰相,秉持国政慰藉风俗。

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归。

我看自己无所用世,辞家出游至今未归。

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

惊叹着壮士的鬓发如霜,泪水常常流满逐臣的衣襟。

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违。

因此我睡不安席,蹉跎的经历违背世事令人伤心。

终当灭卫谤,不受鲁人讥。

我终究要消除时人的毁谤,不再受到他人的讥评。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57-458

岁星入汉年,方朔见明主。

在木星下凡落入汉朝的那一年,东方朔侍奉汉武帝这位英明的君主。

岁星二句:岁星,即木星。

古人以其岁行一次,故名岁星。

方朔 ,即东方朔,字曼倩。

汉武帝时待诏金马门,官至太中大夫。

传说他是岁星下凡的人。

《太平广记》卷六引《洞冥记》及《东方朔别传》云:“朔未死时,谓同舍郎曰:‘天下人无能知朔,知朔者惟太王公耳。

’朔卒后,武帝得此语,即召太王公问之曰:‘尔知东方朔乎?

’公对曰:‘不知。

’‘公何所能?

’曰:‘颇善星历。

’帝问:‘诸星皆具在否?

’曰:‘ 诸星具在,独不见岁星十八年,今复见耳。

’帝仰天叹曰:‘东方朔生在朕旁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载!’惨然不乐。

”此李白以东方朔自喻。

入汉年,见明主,皆指天宝元年应诏入京见玄宗。

调笑当时人,中天谢云雨。

我待诏翰林时也如同东方朔一样调侃嘲笑过时臣,由是被逐出朝而未能沾君恩露。

调笑二句:云雨,咸本作雪雨。

误。

《诗经》毛传:“山出云雨,以润天下。

”后因以云雨喻恩译,二句谓供奉翰林时,因调侃嘲笑时臣被放还,未能沾君恩泽。

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

一旦离开了翰林院,便与朝廷和京城长久分开。

麒麟阁:《三辅黄图 · 阁》:“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

”阁在未央宫中。

此借唐翰林院。

朝市乖:朝市,朝廷与京城市肆。

乖,分离。

故交不过门,秋草日上阶。

交好的故友不再登门,秋草日渐长上了门前的台阶。

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

当今您却特别通达,独自与我交往心谐。

当时二句:当时,当今。

特达,特出不群。

《文选》卷五一王褒《四子讲德论》:“夫特达而相知者,千载之一遇也。

”谐,合。

此二句谓当今唯有你常赞府特出不群,能与我友好心谐。

置酒凌歊台,欢娱未曾歇。

此来又置酒于凌歊高台,欢乐愉快未曾歇衰。

凌歊台:在当涂城北黄山。

歌动白紵山,舞回天门月。

歌声震动了白纻山林,欢舞像缠绕着天门山月。

白纻山,在当涂城东五里。

胡本作白纻曲。

天门,即天门山,在当涂城西南三十五里。

问我心中事,为君前致辞。

您问我心中有何事烦恼,我在您面前细细述说。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

您看我的才能,与鲁国的孔子多么相似。

何似:朱本作何如。

小儒,朱本注:“小儒者,白自谓也。

” 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

像他那样的大圣人犹未遇到相知的君王,而我这小儒未被所用又何足悲戚?

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

前不久的云南夏季五月,朝廷的渡泸之师频频丧灭。

云南二句:《新唐书·玄宗纪》:天宝十三载六月,“剑南节度使留后李宓及云南蛮战于西洱河,死之。

”诸葛亮《出师表》云:“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泸,泸江,在今四川、云 南交界处。

此二句用《出师表》语。

毒草杀汉马,张兵夺云旗。

有毒之草毒杀朝廷的战马,强大的敌军夺掠了唐军战旗。

张兵句:张兵,强兵。

《左传》昭公十四年:“臣欲张公室也。

”杜注:“张,强也。

”秦旗,与上句“汉马”皆借指唐军。

萧本、元刊二十六卷本、郭本、朱本、严评本、全唐诗本俱作云旗。

至今西洱河,流血拥僵尸。

时至今日的西洱河中,流淌的血水仍然拥积着将士的尸体。

西洱河:宋本原作西二河。

胡本、朱本作西洱河。

王本注云:“当作洱。

”今据改。

西洱河又名洱海,古名叶榆泽。

在今云南大理市东。

因湖形如耳得名。

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朝廷的将领没有当年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谋略,百姓只得像鲁女惜葵一样担心国难不得生息。

七擒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

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

募生致之。

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问曰:‘此军如何?

’获对曰 :‘向者不知虚实,故败。

今蒙赐观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

’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朱本作七禽略。

鲁女句:《列女传·仁智传》:“鲁漆室之女也,过时未适人。

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 女倚柱而啸。

……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耶?

吾为子求偶。

’漆室女曰:‘嗟乎!吾岂为不嫁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太子幼。

’邻女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

’漆室女曰:‘不然。

……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逸驰走,践吾葵 ,使我终岁不食葵。

……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奸伪日起。

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

妇人独安所避乎?

吾甚忧之。

子乃曰妇人无与者,何哉?

’邻妇谢曰:‘子之所虑,非妾所及。

’三年,鲁果乱。

齐、楚攻之,鲁连有寇。

男子战斗,妇人转输,不得休息。

”此句谓百姓忧国家有难,使百姓遭殃。

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

长安作为京都是天下的枢纽,几年来百姓总是粮食不足。

咸阳句:咸阳,代指长安。

天地枢,萧本、玉本、郭本、朱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天下枢 。

《文选》卷三一袁淑《效曹子建乐府白马篇》:“秦地天下枢,八方凑才贤。

”李善注: “《战国策》:范子见秦王,曰:今韩魏,天下之枢也。

”高诱曰:“枢,要也。

”人不足:指贫民粮食不足。

一盘,咸本作一杯。

契宰衡,《史证·殷本纪》:“殷契, 母曰简狄,有[女戎]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

”宰衡,即宰相。

此处喻杨国忠。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

虽然那里有许多珍珠美玉,到这时却不如一盘米粟。

赖得契宰衡,持钧慰风俗。

幸赖有像古代贤人殷契那样的宰相,秉持国政慰藉风俗。

持钧:《淮南子·原道》注:“钧,陶人作瓦器法,下转旋者。

”古人常以陶钧喻治理国家 。

持钧即秉持国政。

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归。

我看自己无所用世,辞家出游至今未归。

方来归:咸本作方求归。

萧本、玉本、郭本、朱本、严评本、全唐诗本俱作方来归。

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

惊叹着壮士的鬓发如霜,泪水常常流满逐臣的衣襟。

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违。

因此我睡不安席,蹉跎的经历违背世事令人伤心。

身世违:萧本、玉本、郭本、朱本、严评本、胡本俱作因身违。

终当灭卫谤,不受鲁人讥。

我终究要消除时人的毁谤,不再受到他人的讥评。

卫谤:朱本注云:“卫谤者,孔子见卫南子也。

”《论语·雍也》朱熹《集注》:“南子,卫灵公之夫人,有淫行。

孔子至卫,南子请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

盖古者仕于其国,有见其小君之礼,而子路以夫子见此淫乱之人为辱,故不悦。

”李白在待诏翰林期间遭谤,故有此语。

鲁人讥:朱本注云:“鲁人讥者,叔孙、武叔毁仲也。

”《论语·子张》:“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此亦指灭谤而言。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57-458

北山独酌寄韦六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巢父将许由,未闻买山隐。

道存迹自高,何惮去人近。

纷吾下兹岭,地闲喧亦泯。

门横群岫开,水凿众泉引。

屏高而在云,窦深莫能准。

川光昼昏凝,林气夕凄紧。

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

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

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

念君风尘游,傲尔令自哂。

赠武十七谔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马如一匹练,明日过吴门。

乃是要离客,西来欲报恩。

笑开燕匕首,拂拭竟无言。

狄犬吠清洛,天津成塞垣。

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

林回弃白璧,千里阻同奔。

君为我致之,轻赍涉淮原。

精诚合天道,不愧远游魂。

赠卢司户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白云遥相识,待我苍梧间。

借问卢耽鹤,西飞几岁还。

元丹丘歌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元丹丘啊,爱神仙,早上你还在颍川的清流中饮水, 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

晚上就回到紫烟缭绕的高山中来了,你常在嵩山的三十六峰上来回盘旋。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你来往于群峰之间时,身骑飞龙,耳边呼呼生风,其速度之快可追赶流星。

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你可横跨河海与天相通,我知道你是想游无穷之境,追求无边的快乐啊。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62-263

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元丹丘啊,爱神仙,早上你还在颍川的清流中饮水,爱神仙:一作“好神仙”。

“好”字似更合理。

颍川:这里指颍水,即今颍河,源出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西南阳乾山,东南流至今安徽颍上县东南入淮河。

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

晚上就回到紫烟缭绕的高山中来了,你常在嵩山的三十六峰上来回盘旋。

嵩岑:嵩山之颠。

岑,山小而高曰岑,此泛指山。

紫烟:紫色的云气。

三十六峰:王琦注引《河南通志》:嵩山,居四岳之中,故谓之中岳。

其山二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

南跨登封,北跨巩邑,西跨洛阳,东跨密县,绵亘一百五十余里。

少室山,颍水出焉。

共有三十六峰。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你来往于群峰之间时,身骑飞龙,耳边呼呼生风,其速度之快可追赶流星。

蹑星虹:谓登上星宿和彩虹。

蹑是踏的意思。

星虹,指流星和虹霓。

身骑飞龙:道家有驾龙飞升之说。

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你可横跨河海与天相通,我知道你是想游无穷之境,追求无边的快乐啊。

与天通:上通天界。

《列仙传·陶安公传》:朱雀止冶上曰:“安公安公,治与天通。

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

”“我知”句:此句《文苑英华》作“我知尔心游无穷”。

《庄子·在宥篇》:广成子曰:“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

”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62-263

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道教的神话常常会激超诗人的丰富想象,仿佛道士们过的也是神仙生活,也能摆脱人世间的种种限制,享受神仙的超脱和自由,以满足他们向往自由的心理和愿望。

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就是这样。

  “元丹丘,爱神仙。

”正因为元丹丘喜好神仙之术,所以他才长期在嵩山修炼。

下三句就是他常年在嵩山中求仙学道的夸张描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常周旋。

”诗中把元丹丘长期在嵩山的活动浪漫化,夸张地说成是一天之内的活动,仿佛他已成仙得道,有了神仙飞腾之术。

早上,他还在清清的颍川边饮水,晚上就出现在紫烟缭绕的嵩山峰顶,在嵩山三十六峰的绝顶灿列处都有元丹丘的踪迹。

嵩山在今河南登封,是五岳之一的中岳。

唐时这里是道教最盛的地方。

著名的道教胜地嵩阳观和中岳庙就在这里。

嵩山有太室、少室二山,二山各有三十六峰,共计七十二峰。

大概在唐时嵩山有名字的只有三十六峰,后来愈来愈多,但三十六峰也只是一个约数,言其多而已。

  下面诗中着重写元丹丘的神通:“长周旋,蹑星虹。

身骑飞龙耳生风。

横河跨海与天通。

”以上诗句意即脚踏星虹,身骑飞龙,速度之快,星驰电闪,只觉得两耳生风。

可以横跨江河,飞越大海,在天空自由邀游,一直通向神话中的天国。

这与屈原《离骚》中的乘飞龙遨游天国是同一寓意,即借飞升以向往自由,借游仙以寄托理想。

  诗的最后一句说。

“我知尔游心无穷。

”《文苑英华》“游心”作“心游”,意思就更为明显。

原来“蹑星虹”、“乘飞龙”,“横河跨海”的无穷之游,都只是“心游”而已。

这一切都是诗人想象中的产物。

并非真实。

原来只是精神上的一番自由和逍遥之游。

这与庄子“游心”(《庄子·则阳》:“知游心于无穷。

”)的精神遨游是完全一致的。

  此诗赞扬元丹丘爱神仙。

“爱神仙”是全诗之眼。

诗中故意把元丹丘写成一个能骑龙升天、横河跨海的神仙,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美好祝愿,也是对老友的戏谑。

李白真心希望元丹丘像神仙一样的自由快活,当然这也是李白自己的愿望。

诗是歌谣体,用三、三、七的句式,使诗句更加活泼,富有变化。

诗的前半首和后半首结构重叠,有一种长短相间,循环复沓的音乐美。

后半首的首句与前半首的来句还用顶针格的修辞手法,使前后段自然衔接,天衣无缝。

此诗有语言明白如话,自然天成的民歌风味,读起来朗朗上口。

由此可见,李白在学民歌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此诗就是他学习民歌的优秀结晶。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李白思想艺术探骊.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260-262

5152535455 共81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