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行役忘衰暮,逢春感物华。

一来梅岭外,三见木绵花。

山鹿宁游市,江鸥本卧沙。

红尘无了日,白发未还家。

明发西馆晨炊蔼冈四首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

日日锦江呈锦檨,清溪倒照映山红。

巳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半晴半雨半暄凉,拖带春光未要忙。

为报州家兼县里,五乡改作万花乡。

与长孺共读东坡诗,前用唐律,後用进退格二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急性平生不少徐,读书不喜喜观书。

十行俱下未心醒,两目顿昏还月余。

偶与儿曹翻故纸,共看诗句煮春蔬。

问来却是东坡集,久别相逢味胜初。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清浅池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横枝直下是清池,花映清池水映枝。

知是君描和靖句,不知和靖寄君诗。

东园晴步二首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浅暖疏寒十日晴,桃花红暗李花明。

小蜂扑得浑无益,羽扇徒劳不作声。

题孙舜俞府判瑞石图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鸡冠山青龟浦碧,松桂梢云三万尺。

何年星霣化为石,风吹木凝冰玉色。

仙人擘开光烛天,山下人家夜不眠。

松花桂子落如雪,飞入石中坚似铁。

石中种树人不知,石中生树人始奇。

君不见只今瑞图满四海,骚人诗卷牛腰大。

社日南康道中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东风试暖却成寒,春恰平分又欲残。

淡著烟云轻著雨,近遮草树远遮山。

人行柳色花光里,天接江西岭北间。

管领社公须竹叶,在家在外匹如闲。

小池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参考资料: 1、 余建忠 .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 :363页 . 2、 萧练武 杨敬华 .中国语文 .上海市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 :192页 . 3、 羊玉祥 .古典诗文鉴赏 .北京市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 :204-205页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参考资料: 1、 余建忠 .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 :363页 . 2、 萧练武 杨敬华 .中国语文 .上海市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 :192页 . 3、 羊玉祥 .古典诗文鉴赏 .北京市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 :204-205页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参考资料: 1、 余建忠 .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 :363页 . 2、 萧练武 杨敬华 .中国语文 .上海市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 :192页 . 3、 羊玉祥 .古典诗文鉴赏 .北京市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 :204-205页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

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

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37-40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无情思:没有情绪,指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绪。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37-40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无情思:没有情绪,指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绪。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37-40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软”字,表现出他的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尤其是“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73-1074
6162636465 共364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