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制诰

拼音:zhī zhì ɡào 首字母大写:ZZG五笔:td tgm ytfk 知制诰的同义词反义词
1.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开元末,改翰林供奉为学士院,翰林入院一岁,则迁知制诰,专掌内命,典司诏诰。宋代因之,为清要之职。明代翰林学士或内阁学士,得兼此职。清代废。

制诰

拼音:zhì ɡào 首字母大写:ZG五笔:tgm ytfk 制诰的同义词反义词
1.皇帝的诏令。 2.指承命草拟诏令。

翰林学士

拼音:hàn lín xué shì 首字母大写:HLXS五笔:fjw ss ipb fghg 翰林学士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官名。唐玄宗开元初以张九龄﹑张说﹑陆坚等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司起草诏书及应承皇帝的各种文字。德宗以后,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亲近顾问兼秘书官,常值宿内廷,承命撰拟有关任免将相和册后立太子等事的文告,有"内相"之称。唐代后期,往往即以翰林学士升任宰相。北宋翰林学士仍掌制诰。清代以翰林掌院学士为翰林院长官,其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清末复置翰林学士,仅备侍读学士的升迁。

三字

拼音:sān zì 首字母大写:SZ五笔:dg pb 三字的同义词反义词
1.指古字﹑篆﹑隶三种字体。 2.知制诰的别称。 3.指"莫须有"三字。

刀笔

拼音:dāo bǐ 首字母大写:DB五笔:vnt teb 刀笔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代书写工具。古时书写于竹简,有误则用刀削去重写。 2.借指文章。 3.指法律案牍。 4.见"刀笔吏"。 5.指诉讼文字。 6.指奏议及制诰等公牍文字。 7.指尺牍。

高文大册

拼音:ɡāo wén dà cè 首字母大写:GWDC五笔:ymk yygy dd mm 高文大册的同义词反义词
原指朝廷发布的重要文书,如诏今制诰等。引申为经典性著述。

谥告

拼音:shì ɡào 首字母大写:SG五笔:yuw tfkf 谥告的同义词反义词
1.亦作"谥告"。 2.赠谥的制诰。

外制

拼音:wài zhì 首字母大写:WZ五笔:qh tgm 外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1.唐宋时由中书舍人或知制诰所掌的皇帝诰命称外制,由翰林学士所掌之诰命称内制。唐时两制尚无严格分别。

当制

拼音:dānɡ zhì 首字母大写:DZ五笔:iv tgm 当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1.谓值班起草制诰。

二郎作相

拼音:èr lánɡ zuò xiānɡ 首字母大写:ELZX五笔:fgg yvb wthf sh 二郎作相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宋王佑事太祖为知制诰,太祖遣使魏州,许以使还为相。及还而未果,佑笑谓亲宾曰:"某不做,儿子二郎必做。"二郎,其仲子旦,后果为真宗相。事见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后因以为子侄为相的典故。
12 共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