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
拼音:jūn shì tǎn dīnɡ 首字母大写:JSTD五笔:vtk fghg fjg sgh 君士坦丁的同义词反义词
阿尔及利亚历史名城。人口449万(1983年)。农牧产品重要集散地。有毛纺织、制革、农机、瓷器等工业。手工地毯以精美著名。多罗马时代和中世纪古迹。
拉丁帝国
拼音:lā dīnɡ dì ɡuó 首字母大写:LDDG五笔:ru sgh yuph l 拉丁帝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十字军东侵期间西欧封建主在拜占庭帝国领土上建立的国家。1202年组成的西欧十字军原定进攻埃及,但在威尼斯商人诱使下反而去进攻拜占庭帝国。1204年十字军攻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后,在其巴尔干半岛东南部一带的领土上建立国家。因为西欧人使用拉丁语,所以这个国家被称为“拉丁帝国”。1261年,君士坦丁堡被拜占庭人收复,帝国灭亡。
聂斯脱利派
拼音:niè sī tuō lì pài 首字母大写:NSTLP五笔:bcc dwr euk tjh ire 聂斯脱利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1.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信奉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脱利所倡导的教义﹐故名。曾于唐代传入我国﹐称景教。
正教
拼音:zhènɡ jiāo 首字母大写:ZJ五笔:ghd ftbt 正教的同义词反义词
也称“东正教”。与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教派。基督教产生后不久,就逐渐分化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教会和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派教会。1054年,两派正式分裂,东派教会自称“正教”。16世纪末,莫斯科大主教脱离君士坦丁堡而自主,成为俄罗斯正教。主要分布在希腊、塞浦路斯、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俄罗斯等国。1727年后,俄罗斯正教正式派传教士进入中国。
拜占庭帝国
拼音:bài zhàn tínɡ dì ɡuó 首字母大写:BZTDG五笔:rdfh hk ot yuph l 拜占庭帝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即“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为东、西两部。因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古称拜占庭,所以又称“拜占庭帝国”。领土以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为中心。曾一度收复意大利。在东方与波斯萨桑王朝长期作战。7世纪后,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领地为阿拉伯人征服。1204年君士坦丁堡一度为十字军所陷。1261年灭拉丁帝国后复国,但势力大为削弱。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
罗马帝国
拼音:luó mǎ dì ɡuó 首字母大写:LMDG五笔:lq cg yuph l 罗马帝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政治,罗马共和国进入帝国时代。帝国初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版图扩大;基督教产生并开始传播。从公元3世纪开始,罗马奴隶制转入危机,政治混乱。284年戴克里先当皇帝后实行改革,元首政治转变为君主制。君士坦丁在位时,以基督教作为帝国精神支柱。395年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被废,标志罗马帝国结束和欧洲从古代转入中世纪。
天主教
拼音:tiān zhǔ jiāo 首字母大写:TZJ五笔:gd y ftbt 天主教的同义词反义词
也称“罗马公教”。与正教、基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教派。基督教产生后不久,就逐渐分化为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派教会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教会。1054年两派正式分裂,西派教会自称“公教”,有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中世纪时在西欧各国占统治地位。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脱离天主教的基督教新教后,在欧洲部分国家中丧失统治地位。主要分布于意、法、比、西、葡、匈、波、美及拉丁美洲各国。12世纪末13世纪初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