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
拼音:chuān jù 首字母大写:CJ五笔:kthh ndj 川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以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清初到清中叶,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等相继流入四川,与当地语音结合,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声腔。各种声腔与当地民间灯戏经常同台演出,风格趋向统一,清末统称“川戏”,后改今称。剧目有《柳荫记》、《秋江》、《芙蓉传》等两千余种。
剧种
张德成(1888-1967)
拼音:zhānɡ dé chénɡ (1888-1967)首字母大写:ZDC(1888-1967)五笔:xta tfl dn (1888-1967) 张德成(1888-1967)的同义词反义词
川剧演员。四川自贡人。七岁学艺。演老生。唱腔高亢圆润。擅演《柴市节》、《扬州恨》、《太白醉写》等剧。曾任西南川剧院副院长、四川省川剧院院长。著有《川剧高腔乐府》。
地方戏
拼音:dì fɑnɡ xì 首字母大写:DFX五笔:f yy ca 地方戏的同义词反义词
产生或流行在一定地区,用某一方言演唱,具有乡土色彩的戏曲剧种。如川剧、汉剧、秦腔、闽剧、沪剧等。大多数戏曲剧种属地方戏范畴。流行全国、乡土色彩较少的,如京剧,属全国性剧种。
芙奴传
拼音:fú nú chuán 首字母大写:FNC五笔:agu vcy wfn 芙奴传的同义词反义词
川剧剧目。原名《苦节传》。取材于清初传奇《琥珀匙》。1955年改编并改现名。叙杭州知府苏冉欲霸占才女陶芙奴为妾,遭拒绝后竟诬陶父为盗入狱,又逼死陶母,罚芙奴为官妓。盲艺人贾连将陶家遭遇写成唱本出售,太湖英雄陈刚见唱本后杀死苏冉,救出芙奴。
高腔
黄吉安(1836-1924)
拼音:huánɡ jí ān (1836-1924)首字母大写:HJA(1836-1924)五笔:amw fk pv (1836-1924) 黄吉安(1836-1924)的同义词反义词
川剧作家。名云瑞,安徽寿春(今寿县)人。在四川作幕僚。作有川剧剧本《江油关》、《柴市节》、《闹齐宫》等八十多种和四川扬琴唱本二十多种。有《黄吉安剧本选》。
贾培之(1882-1954)
拼音:jiǎ péi zhī (1882-1954)首字母大写:JPZ(1882-1954)五笔:sm fuk pp (1882-1954) 贾培之(1882-1954)的同义词反义词
川剧演员。四川温江人。初为票友,1914年下海,演老生、花脸。1927年加入三庆会,曾任会长。嗓音宽厚。擅演《马房放奎》、《柴市节》、《九里营》等剧。 【贾培之(1882-1954)】川剧演员。四川温江人。初为票友,1914年下海,演老生、花脸。1927年加入三庆会,曾任会长。嗓音宽厚。擅演《马房放奎》、《柴市节》、《九里营》等剧。
摇旦
周慕莲(1900-1961)
拼音:zhōu mù lián (1900-1961)首字母大写:ZML(1900-1961)五笔:mfk ajdn alp (1900-1961) 周慕莲(1900-1961)的同义词反义词
川剧演员。四川成都人。十三岁学艺,演花旦、青衣。1920年加入三庆会,曾拜康子林为师。表演细腻传神,世称“周派”。擅演《情探》、《评雪辨踪》等剧。曾任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有《周慕莲舞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