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鸣乐器
拼音:xián mínɡ yuè qì 首字母大写:XMYQ五笔:xyx kqg tn kkd 弦鸣乐器的同义词反义词
乐器类别之一。以弦的振动发声。分为拨弦乐器(如琵琶、吉他)、擦弦乐器(如二胡、小提琴)、击弦乐器(如扬琴、钢琴)三类。
大提琴
拼音:dà tí qín 首字母大写:DTQ五笔:dd rj ggw 大提琴的同义词反义词
擦弦类弦鸣乐器。木制。形制与小提琴相似,但琴身比小提琴长约一倍。演奏时以下端支柱支立地上。音质浑厚。可独奏、重奏,是管弦乐队中的重要乐器。
琵琶
拼音:pí pá 首字母大写:PP五笔:ggx ggc 琵琶的同义词反义词
拨弦类弦鸣乐器。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张四弦,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三味线
拼音:sān wèi xiàn 首字母大写:SWX五笔:dg kfy xg 三味线的同义词反义词
拨弦类弦鸣乐器。流行于日本。相传其前身为16世纪传入日本的中国三弦。音箱两面蒙猫皮或狗皮,长颈,张弦三根,用水牛角、象牙或黄杨木制大拨子弹奏。常用以伴奏戏剧和歌唱。
三弦
拼音:sān xián 首字母大写:SX五笔:dg xyx 三弦的同义词反义词
也称“弦子”。拨弦类弦鸣乐器。相传由秦代的“弦鼗”演变而来。音箱木制,两面蒙蟒皮,柄长,张弦三根。有大小两种形制:大三弦用以伴奏大鼓等北方曲艺;小三弦用以伴奏弹词,亦用于独奏和合奏。
竖琴
拼音:shù qín 首字母大写:SQ五笔:jcu ggw 竖琴的同义词反义词
拨弦类弦鸣乐器。由古代武器弓演变而来。历代形制不一,现代竖琴为1811年法国人埃拉所创制。琴架近似三角形,张弦四十八根,另有调节音高的七个踏板。演奏时坐抱膝前,双手拨奏,音色柔美如行云流水。用于独奏、重奏和管弦乐队。
小提琴
拼音:xiǎo tí qín 首字母大写:XTQ五笔:ih rj ggw 小提琴的同义词反义词
擦弦类弦鸣乐器。木制,分琴颈和琴身(共鸣箱)两部分,张弦四根,音域约四个八度。演奏时将琴身夹在左下腮与锁骨之间,以左手执琴颈按弦,右手持琴弓拉奏,发音极富表现力。可独奏、重奏,是管弦乐队中的重要乐器。
扬琴
拼音:yánɡ qín 首字母大写:YQ五笔:rnr ggw 扬琴的同义词反义词
一作“洋琴”,也称“蝴蝶琴”、“扇面琴”。击弦类弦鸣乐器。相传源于西亚古亚述、波斯等国,约明末传入中国。音箱木制,扁平,梯形。原张弦八至十档,经改革增至十三至十八档,每档二至四根,用琴竹(竹制双签)击奏。多用于民族乐队。
月琴
拼音:yuè qín 首字母大写:YQ五笔:eee ggw 月琴的同义词反义词
拨弦类弦鸣乐器。因音箱圆如满月而得名。木制。音箱扁平,两面蒙桐木板,中有金属丝弹簧。琴颈短,由琴颈至面板设十品或十二品,今已增至二十四品。张弦三至四根,以拨子弹奏。用以伴奏戏曲、曲艺。在中国民族音乐中,也常用作独奏、合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