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

拼音:kūn jù 首字母大写:KJ五笔:jx ndj 昆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也称“昆曲”、“昆腔”。戏曲剧种。起源于元末明初流行于昆山(今属江苏)一带的昆山腔。明嘉靖年间,经魏良辅改革,成为一种婉转、柔和的新腔,称“水磨调”,逐渐成为流行于全国的剧种,并派生出北昆、湘昆、川昆等许多支派,形成昆腔这一声腔系统,在戏剧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对中国许多剧种有过深远影响。

武丑

拼音:wǔ chǒu 首字母大写:WC五笔:gah nhg 武丑的同义词反义词
1.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丑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而性格机警﹑语言幽默的男性人物。着重翻跳武技,也讲究口齿清楚有力,俗称"开口跳"。如京剧《三岔口》中的刘利华﹑昆剧《挡马》中的焦光普。

刺虎

拼音:cì hǔ 首字母大写:CH五笔:smj hwv 刺虎的同义词反义词
1.杀虎。战国时陈畛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齐楚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见《战国策.秦策二》及《史记.张仪列传》。后因以"刺虎"为一举两得之典实。 2.中草药名。 3.昆剧传统剧目。清传奇《虎口馀生》之一出(一般多误为《铁冠图》之一出)。写明将周遇吉兵败代州,回宁武关别母,其母责令再战,并先令媳﹑孙自尽,然后放火自焚。周出战,被闯王部将射伤,后自尽。

刮地风

拼音:ɡuā dì fēnɡ 首字母大写:GDF五笔:tdjh f wr 刮地风的同义词反义词
1.曲牌名。在南曲和北曲中都属黄钟宫,北曲用之较多。一般用在黄钟套曲内。如昆剧《麒麟阁.三挡》中秦琼见贺方时所唱"这马儿一声声不住嘶"即是。 2.掠地大风。

盖叫天(1888-1970)

拼音:ɡài jiào tiān (1888-1970)首字母大写:GJT(1888-1970)五笔:ugl kn gd (1888-1970) 盖叫天(1888-1970)的同义词反义词
京剧演员。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幼入天津隆庆和科班,学武生。宗法南派武生李春来,又广泛吸收京、昆剧各派武生之长,形成一家,世称“盖派”。以演《武松》著名。著有《粉墨春秋》。

官生

拼音:ɡuān shēnɡ 首字母大写:GS五笔:pn tgd 官生的同义词反义词
1.明代高级官员所请荫之子称官生。 2.清代科举制度,大臣子侄应乡试者为官生,其卷为官卷。 3.指钦天监之天文生。 4.昆剧脚色行当之一,扮演帝王﹑官吏一类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与京剧的纱帽生性质相似。

韩世昌(1897-1977)

拼音:hán shì chānɡ (1897-1977)首字母大写:HSC(1897-1977)五笔:fjfh anv jj (1897-1977) 韩世昌(1897-1977)的同义词反义词
北昆演员。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十二岁在昆弋班学艺,先习弋腔武生,后习昆旦。吸取弋腔、梆子腔的演法,丰富昆曲演技,以身段优美、神情逼真著称。擅演《闹学》、《思凡》、《痴梦》等。曾任北方昆剧院院长。

急三枪

拼音:jí sān qiānɡ 首字母大写:JSQ五笔:qvn dg swb 急三枪的同义词反义词
1.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入双调。如昆剧《琵琶记.扫松》张广才所唱"他公婆的亲看见"一曲即是。京剧常用为剧中写信﹑看信﹑寒暄或复述已有明场交代的事件时的伴奏乐曲。 2.对急性子的人的戏称。

李慧娘

拼音:lǐ huì niánɡ 首字母大写:LHN五笔:sb dhd vyv 李慧娘的同义词反义词
北昆剧目。1961年孟超据明代传奇《红梅记》改编。删去原作中裴禹与卢昭容婚姻一线,集中写李慧娘鬼魂与贾似道的斗争。同一题材剧目有《红梅阁》、《游西湖》等。

昆曲(-qǔ)

拼音:kūn qǔ ( - q ǔ )首字母大写:KQ(-Qǔ)五笔:jx ma ( - q ǔ ) 昆曲(-qǔ)的同义词反义词
即“昆剧”。
12 共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