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立宪
立宪
立宪派
拼音:lì xiàn pài 首字母大写:LXP五笔:uu ptf ire 立宪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清末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以梁启超、张謇、汤寿潜等为代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先后在各地成立各种立宪团体,并领导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曾成立全国性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并发动三次请愿活动,要求速开国会。辛亥革命时大都宣布赞成共和。
预备立宪
拼音:yù bèi lì xiàn 首字母大写:YBLX五笔:cnhm tl uu ptf 预备立宪的同义词反义词
清政府为抵制革命而采取的政治措施。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次年宣布预备立宪。后又颁布“宪法大纲”,定预备立宪时间为九年,并宣布提前召开国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揭穿预备立宪的骗局。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推翻,预备立宪终止。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拼音:bó kānɡ yǒu wéi lùn ɡé mìnɡ shū 首字母大写:BKYWLGMS五笔:cgr ovi e o ywx af wgkb nnh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篇名。章炳麟著。写于1903年。以公开信的形式,逐点驳斥康有为发表的《答南北美洲诸华侨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文章抨击封建专制,强调中国的出路在革命。是辛亥革命时期有很大影响的历史文献。
帝国
民报
拼音:mín bào 首字母大写:MB五笔:n rb 民报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刊,前身是《二十世纪之支那》。初为月刊,后改为不定期出版。主要撰稿人有胡汉民、汪精卫、陈天华、宋教仁、章炳麟等。宣传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与立宪派刊物《新民丛报》等进行论战。曾被日本政府查封。共出二十六期。另有《天讨》等增刊。
筹安会
拼音:chóu ān huì 首字母大写:CAH五笔:tdtf pv wfc 筹安会的同义词反义词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御用团体。1915年8月由杨度出面,联络严复、孙毓筠、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组成。宣称其目的为“筹一国之治安”,宣扬君主立宪,为袁世凯称帝进行鼓吹。遭到全国人民的谴责。后改为宪政协进会。
斐扬派
拼音:fěi yánɡ pài 首字母大写:FYP五笔:hdhy rnr ire 斐扬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1791年7月从雅各宾俱乐部中分裂出去。因在斐扬修道院举行集会而得名。革命初期一度当政。1792年8月,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后停止活动。
光荣革命
拼音:ɡuānɡ rónɡ ɡé mìnɡ 首字母大写:GRGM五笔:ig aps af wgkb 光荣革命的同义词反义词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一次政变。1685年詹姆士二世即位后,企图恢复天主教会和专制统治,遭到人民反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害怕人民运动再度兴起,便向封建贵族妥协,邀请詹姆士二世的长女玛丽和她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当女王和国王,詹姆士二世被迫逃亡。玛丽和威廉即位后批准国会提出的《权利法案》,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由于这次政变没有引起内战,所以资产阶级史学家称之为“不流血革命”或“光荣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