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役

拼音:zhí yì 首字母大写:ZY五笔:bk twc 职役的同义词反义词
1.犹职事。多指较为低贱的职务。 2.古代官府分派民户充当官差并供应财物的徭役。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令州县作差科簿﹐按户等轮差。宋职役分四类:(1)供应官物的﹐如衙前;(2)督课赋税的﹐如里正﹑户长﹑乡书手等;(3)逐捕盗贼的﹐如耆长﹑弓手﹑壮丁等;(4)供官府使唤的﹐如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熙时职役改为雇役﹐到南宋恢复差役。明时亦有职役。

衙前

拼音:yá qián 首字母大写:YQ五笔:tgks ue 衙前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宋代职役之一。唐有衙前军,但非官役。宋衙前始成为负担最重的差役。职掌官物押运和供应,负赔偿失误和短缺等责任,承役者往往赔累破产。宋初无固定役法。仁宗初期,有派里正轮充的"里正衙前",募充的"长名衙前"和以富户承充的"乡户衙前"等名色。为减轻亏累,官府特许承担重难差役的衙前,承包酒坊,以资弥补。但在嘉佑治平间(1056-1067)各地又相继废止。熙宁三年(1070)行免役法,衙前改为雇役,以坊场钱(酒税)募充。

行走

拼音:xínɡ zǒu 首字母大写:XZ五笔:tgs fhu 行走的同义词反义词
1.行路;走动。 2.犹言入值办事。清制,凡不属于专设官职,调充某项职役的都用此称。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此称额外派充的官。

总甲

拼音:zǒnɡ jiǎ 首字母大写:ZJ五笔:ukn lhnh 总甲的同义词反义词
1.元明以来职役名称。明清赋役制度,以一百十户为一里,里分十甲,总甲承应官府分配给一里的捐税和劳役等。

乡户

拼音:xiānɡ hù 首字母大写:XH五笔:xt yne 乡户的同义词反义词
1.泛指乡村住户。 2.宋代特指有恒产的平民,主要是地主,多充官府职役。

总催

拼音:zǒnɡ cuī 首字母大写:ZC五笔:ukn wmw 总催的同义词反义词
1.旧时总管催征钱粮的乡里职役。里长负责催征钱粮;里甲的总催,则由里长排年轮值。

总坊

拼音:zǒnɡ fānɡ 首字母大写:ZF五笔:ukn fy 总坊的同义词反义词
1.明代坊厢(城镇管辖地区)地方职役的总头目。

三大户

拼音:sān dà hù 首字母大写:SDH五笔:dg dd yne 三大户的同义词反义词
1.后周显德五年,令乡村中以百户为一团,每团选三大户为耆长,察民家之奸盗,均民田之耗登。见《文献通考.职役一》。后因称耆长为三大户。

衙职

拼音:yá zhí 首字母大写:YZ五笔:tgks bk 衙职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官衙中的职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