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调

拼音:qiānɡ diào 首字母大写:QD五笔:epw ymf 腔调的同义词反义词
1.指音乐﹑戏曲﹑歌曲等的调子。 2.指诗词文章的声律格调。 3.指说话的声音﹑语气;亦指人动作的模样。

高拨子

拼音:ɡāo bō zǐ 首字母大写:GBZ五笔:ymk rnt bb 高拨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徽剧主要腔调之一。京剧、婺剧等剧种也用高拨子。简称拨子。

京剧

拼音:jīnɡ jù 首字母大写:JJ五笔:yiu ndj 京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我国全国性的主要剧种之一。清中叶以来,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徽调、汉调相继进入北京,徽汉合流演变为北京皮黄戏,即京剧。也叫京戏。

妖声怪气

拼音:yāo shēnɡ ɡuài qì 首字母大写:YSGQ五笔:vtd fnr nc rtg 妖声怪气的同义词反义词
说话腔调妖里妖气,姿态怪异而轻佻。

白云鹏(1874-1952)

拼音:bái yún pénɡ (1874-1952)首字母大写:BYP(1874-1952)五笔:rrr fcu eeq (1874-1952) 白云鹏(1874-1952)的同义词反义词
京韵大鼓演员。河北霸县(今霸州市)人。早年在农村说唱,后在北京从史振林学艺。长期在北京、天津演出。结合自身嗓音条件,形成韵味醇厚、吐字清晰、腔调柔美的艺术风格,世称“白派”。代表作有《黛玉焚稿》、《哭祖庙》等。

吹腔

拼音:chuī qiānɡ 首字母大写:CQ五笔:kqw epw 吹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1.戏曲腔调之一。又称枞阳腔﹑石牌调﹑安庆梆子﹑芦花梆子等。明末清初从江西弋阳腔发展而来的四平腔,受昆腔影响,在安徽枞阳一带形成,为徽剧主要腔调之一。最初是曲牌体(长短句),后逐渐发展为七字句﹑十字句。用笛子伴奏。京剧﹑婺剧中都保存有吹腔,在湘剧﹑祁剧里则称为安庆调。

大弦子戏

拼音:dà xián zi xì 首字母大写:DXZX五笔:dd xyx bb ca 大弦子戏的同义词反义词
1.亦称"大弦戏"。 2.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西南部和河南滑县一带。渊源于元明以来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部分剧目﹑曲调同柳子戏近似﹐但风格较粗犷﹐当地民间有"粗弦子﹐细柳子"的说法。也保存了一些高腔﹑青阳﹑罗罗等古老腔调。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笙笛为辅。

调门

拼音:diào mén 首字母大写:DM五笔:ymf uyh 调门的同义词反义词
1.唱腔﹔曲调。 2.引申为腔调﹑口吻。 3.指歌唱或说话时音调的高低。

拿腔作调

拼音:ná qiānɡ zuò diào 首字母大写:NQZD五笔:wgkr epw wthf ymf 拿腔作调的同义词反义词
故意装出特殊的腔调。

腔子

拼音:qiānɡ zǐ 首字母大写:QZ五笔:epw bb 腔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1.胸腹;躯体。 2.曲调;声调;语气。 3.犹言腔调架势。
1234 共3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