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
拼音:qīnɡ tónɡ qì 首字母大写:QTQ五笔:gef qmgk kkd 青铜器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古代用铜和锡的合金制造的器物。是商周奴隶制时代最重要的手工业。当时铸造了大量礼器、兵器和生产工具。流传于后代,成为精美的艺术品;器物上铸刻的文字则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哈拉帕文化
拼音:hā lā pà wén huà 首字母大写:HLPWH五笔:kwg ru mhr yygy wx 哈拉帕文化的同义词反义词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代表遗址有哈拉帕及摩亨约、达罗(均在今巴基斯坦境内)。存在时期约为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到前2000年代中期。属青铜文化。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种植多种作物,最早栽培棉花;城市规模宏大;陶器、青铜器工艺精良;并产生了文字。
蝉纹
拼音:chán wén 首字母大写:CW五笔:jujf xyy 蝉纹的同义词反义词
1.青铜器纹饰之一。大多以略呈三角形的图案表示蝉体﹐不带蝉足﹐四周填云雷纹。另有一种长形的蝉纹﹐带蝉足﹐也填云雷纹。盛行于商至西周。
交虬盦
夔凤纹
南公鼎
拼音:nán ɡōnɡ dǐnɡ 首字母大写:NGD五笔:fm wc hnd 南公鼎的同义词反义词
1.西周初期青铜器。清道光年间在陕西省岐山礼村出土,为南公之孙盂所造,故称。或称"盂鼎"。详"盂鼎"。
蟠夔纹
商代城墙遗址
拼音:shānɡ dài chénɡ qiánɡ yí zhǐ 首字母大写:SDCQYZ五笔:yum wa fd ffuk khgp fhg 商代城墙遗址的同义词反义词
1.在河南省郑州市。城垣周长七公里,用土分层夯筑。城墙剖面为梯形,底面一般宽二十米,高约九米,部分城墙被掩埋在现今的地面之下。环城发现十一个缺口,某些缺口可能与城门有关。城墙附近有大量的商代文化遗址。西墙外杜岭出土两件大型铜方鼎,南墙﹑北墙外各发现一处青铜器铸造作坊遗址,郑州市内曾发现商代早期的房基﹑地窖﹑壕沟﹑水井﹑墓葬及雕刻字骨和陶文符号。
司母戊方鼎
拼音:sī mǔ wù fānɡ dǐnɡ 首字母大写:SMWFD五笔:ngk xnny dgty yy hnd 司母戊方鼎的同义词反义词
1.商代晩期王室的祭器。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方形,四足,立耳,饰饕餮纹。通耳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公斤,为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也是古代世界青铜文化中仅见的。方鼎结构复杂,鼎身和四足是整体铸造,耳则是在鼎身铸成后再在其上安模﹑翻范﹑浇铸而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商晩期青铜器冶铸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鼎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陶范
拼音:táo fàn 首字母大写:TF五笔:bq aib 陶范的同义词反义词
1.铸造青铜器的陶质模型。中国古代铸造青铜器大都用陶范﹐一般由外范﹑内范组成。外范按器物外形制造﹐常分割成几块﹐有的用"子母口"(即凹凸连接体)接合﹐因此称为合范。内范是比外范较小的范心。内外范之间容受铜液。范上雕镂有纹饰或铭文。
2.指陶瓷器的坯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