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
三声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shēng1.旧指军中用以传令的金鼓﹑笳﹑铎之声。
第三声
第三声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 sān shēng1.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絶﹐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因以"第三声"指令人凄切的猿鸣声。 2.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上声。如"板""此""鬼""也"等字调为第三声。
两同心
两同心的同义词反义词
liǎng tóng/tòng xīn1.词牌名。此调有三体,仄韵创自柳永,平韵创自晏几道,三声叶韵创自杜安世。 2.曲牌名。北曲入高大石角只曲,套曲入高大石角。
务头
务头的同义词反义词
wù tóu/tou1.戏曲﹑说唱艺术术语﹐解说不一。或指曲中最紧要或最精彩﹑动听之句﹐或指曲中平﹑上﹑去三声联串之处。
画角
画角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à jiǎo/jué古代乐器。竹木或皮革制成,外面绘彩,口细尾大,声音高亢激厉。古代军中常用:城头画角二三声。
声辩
声辩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ēng biàn公开辩白解释:再三声辩|没人听你声辩。
宗泽(1060-1128)
宗泽(1060-1128)的同义词反义词
zōng zé/shì (1060-1128)宋代抗金名将。字汝霖,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进士出身。1126年在磁州(今河北磁县)募集军队,抗击金兵。北宋灭亡后,任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联络河北八字军,重用岳飞,屡败金兵。多次上书请高宗还都,收复失地,不被采纳,忧愤成疾,临死前连呼三声“过河”。
江城梅花引
江城梅花引的同义词反义词
jiāng chéng méi huā yǐn1.词牌名。又名《江梅引》﹑《摊破江城子》等。《词律》谓"此词相传为前半用《江城子》,后半用《梅花引》,故合名《江城梅花引》,盖取'江城五月落梅花'句也。前半确然为《江城子》,而后半全不似《梅花引》,未知以为《梅花引》是何故也。"又说"或腔有可通,未可知也"。双调八十七字,有平﹑上﹑去三声叶韵与全押平韵两体。
上声(shǎng-)
上声(shǎng-)的同义词反义词
shǎng shēng1.古汉语四声的第二声。 2.普通话声调的第三声。念降升调。
平仄
平仄的同义词反义词
píng zè指古汉语字调的平声和仄声。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体文中所用的字音讲求平声和仄声相互交替,使声调谐协,有一定格式,称为调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