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huá mín ɡuó lín shí yuē fǎ辛亥革命后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1912年3月由孙中山公布。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言论、集会、结社、著作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精神,后被袁世凯撕毁。
南京临时参议院
南京临时参议院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jīng lín shí cān/shēn yì yuàn1912年1月各省都督选派代表在南京组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执行议会职权。2月批准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制定并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久迁往北京。次年4月解散。
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jīng lín shí zhèng fǔ辛亥革命时在南京建立的临时中央政权。武昌起义后十七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正式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又组成南京临时参议院,并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临时政府被迫迁往北京,革命政权为袁世凯篡夺。
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的同义词反义词
mín zú píng děng各民族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不享有任何特权。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最初由资产阶级提出,在反对封建主义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曾起过进步作用。在中国,孙中山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首次作了规定。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民族平等,从法律上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在国际交往中,反对大国沙文主义。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n hài gé mìng1911年(旧历辛亥年)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后又成立中国同盟会,多次发动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掀起保路运动。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先后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解体。独立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孙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更多
约法
约法的同义词反义词
yuē fǎ1.谓约束以法。 2.简省法令。 3.宪法制定前,暂行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如辛亥革命后所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亦指政治集团在夺取政权过程中制定的政策或法律。如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公布的约法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