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领
兼领的同义词反义词
jiān lǐng1.一并管领;兼任。
加官
加官的同义词反义词
jiā guān1.于本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 2.晋升官阶。参见"加官进禄"﹑"加官进爵"。 3.旧时在戏曲正式节目演出前外加的单人或多人表演。表演者身穿红袍,戴笑容假面具(名"加官脸"),不作唱白,边跳边向观众展示手中所持写有颂词的条幅,又称"跳加官"。多于节日或喜庆之时行之。 4.指加官脸。
右貂
右貂的同义词反义词
yòu diāo1.指冠的右方加饰貂尾。汉侍中﹑中常侍和唐右散骑常侍﹑中书令的冠饰。汉应劭《汉官仪》卷上:"侍中,左蝉右貂。"又:"中常侍,秦官也。汉兴,或用士人……光武以后,专任宦者,右貂金珰。"《后汉书.宦者传序》:"自明帝以后……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亦二十人,改以金珰右貂,兼领卿署之职。"《新唐书.百官志二》:"右散骑与中书令为右貂。"后因以为右散骑常侍的代称。
山长
山长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n cháng/zhǎng1.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唐代刺史孙丘于阆州古台山置学舍,延尹恭初为山长;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岳,受业者称蒋为山长。事见宋马永易《实宾录》卷十一。宋元时为官立书院置山长,讲学兼领院务;明清时改由地方聘请。清末改书院为学堂,山长之制乃废。 2.隐者之称。
东府
东府的同义词反义词
dōng fǔ1.东晋﹑南朝都建业时丞相兼领扬州刺史的治所。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内。 2.唐宋时指丞相府。
太傅
太傅的同义词反义词
tài fù1.官名。(1)三公之一。周代始置﹐辅弼天子治理天下。《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秦废。汉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以他官兼领。明清则为赠官﹑加衔之用,并无实职。参阅《历代职官表》卷六七。(2)辅导太子的官﹐西汉时称为太子太傅。
昭文馆
昭文馆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o wén guǎn1.官署名。唐武德四年于门下省置修文馆,九年改为弘文馆。神龙元年避孝敬皇帝(李弘)讳改为昭文馆。置学士,掌详正图籍,参议朝廷制度礼仪,教授生徒。武后垂拱后,以宰相兼领馆务,号馆主;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宋承唐制,以上相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学士﹑直学士不常置,直馆以京朝官充任,掌书籍修写校雠之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宋史.职官志一》﹑宋程俱《麟台故事.官联》。
典史
典史的同义词反义词
diǎn shǐ1.主管官吏。 2.官名。元始置﹐明清沿置﹐为知县下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如无县丞﹑主簿﹐则典史兼领其职。
台谏
台谏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i/tāi jiàn1.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台谏"泛称之。明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开始合流。至清雍正元年﹐又使之同隶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为一。
史馆
史馆的同义词反义词
shǐ guǎn1.官修史书的官署名。北齐时设立,唐太宗时始由宰相兼领,以后沿为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