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běi jīng tiáo yuē英、法、俄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10月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为: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给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八百万两。11月,沙俄也强迫清政府订立《北京条约》。规定:开放喀什噶尔(今喀什市)为商埠;割取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é kān fēn xī běi jiè yuē jì沙俄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64年在塔城签订。根据《中俄北京条约》关于中俄西段边界的原则规定,具体划定了中俄西段边界。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侵占了中国西部四十四万多平方千米的大片领土。

咸丰帝(1831-1861)

咸丰帝(1831-1861)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án fēng dì (1831-1861)清朝皇帝。即“爱新觉罗·奕宁”。庙号文宗,年号咸丰。满族。1850-1861年在位。依靠曾国藩等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同俄、美、英、法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他逃往热河(治今河北承德市),命奕欣同英、法、俄签订屈辱的《北京条约》,还承认沙俄强迫订立的《瑷珲条约》。后在热河行宫病死。

海参崴

海参崴的同义词反义词
hǎi cān/shēn wǎi/wēi1. 位于绥芬河口海湾东岸,渤海的率宾府地,元称永明城,清属吉林珲春协领管辖。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被俄国割占,1862年改为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意为控制东方。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 èr cì yā piàn zhàn zhēng又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次年,法国也乘机出兵,与英国组成侵华联军。联军先后攻陷广州、大沽,直逼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沙俄又逼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1860年,英法联军扩大战争,攻陷天津、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行宫。不......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