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金
厘金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 jīn旧时在内地交通要道对过往货物征收的税,清咸丰年间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筹措军费而设,民国二十年改定税制时撤消。也叫厘捐或厘金税。
厘金局
厘金局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 jīn jú1.亦称"厘捐局"。 2.征收厘金的机关。又名厘局。
厘卡
厘卡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 qiǎ/kǎ1.旧时征收厘金的机构。一般于通商要道设置正卡,下设分卡﹑巡卡等。分卡下再设置查验分卡和收厘分卡。前者专司查验和缉私;后者专管征收。
木税
木税的同义词反义词
mù shuì1.对木商征收的厘金税。
肉厘
肉厘的同义词反义词
ròu lí1.指旧中国政府对肉类征收的厘金。
中英烟台条约
中英烟台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yīnɡ yān tái tiáo yuē又称《芝罘条约》。英国借口马嘉理案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76年9月在烟台签订。主要内容为:英国可派员入云南通商与调查;英人可经甘肃、青海、四川进入西藏,也可由印度进入西藏;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品在租界免征厘金,在内地只收子口税,免其他内地税。这个条约扩大了英国在华特权,并使英国得以侵入中国云南、西藏地区。
厘局
厘局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 jú1.旧时管理征收厘金的机关。局下设卡,卡又有分卡﹑巡卡。
厘捐局
厘捐局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 juān jú1.见"厘金局"。
厘税
厘税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 shuì1.晩清起实行的一种商业税。分坐厘﹑行厘两种,前者征货物交易税,后者征货物通过税。因税率按货值抽若干厘,故名"厘税"。又叫"厘捐"﹑"厘金"。咸丰三年(1853年)起征,至1931年裁撤。
子口税
子口税的同义词反义词
zǐ kǒu shuì1.旧中国海关征收的一种国内关税。凡进口洋货运销中国内地或出口土货从内地运销国外,除在口岸海关完纳值百抽五的进口税或出口税外,另缴2.5%的子口税,以代替沿途所经各内地关﹑卡应征的税﹑捐和厘金。这种代替内地关﹑卡应征的各种捐税称"子口税"。子口税的开征,始于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的规定,其目的为便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内地倾销洋货和掠夺原料。1931年,子口税与厘金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