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田
受田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òu tián1.古代有授给人民田地的制度,民年二十后可受公家分与的田地,六十归还。参阅《汉书.食货志上》﹑《通典.食货一﹑二》。
授田
授田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òu tián1.古时按户分田的制度。如夏的贡法,殷的助法,周的彻法。田为公有,受田者向国家纳税。年老及身故,还田。唐代亦实行授田法,其制有异前代。
余夫
余夫的同义词反义词
yú fū/fú1.古代谓法定的受田人口之外的人。
十夫
十夫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fū/fú1.十人。 2.千亩田。古代井田制,一夫受田百亩,故以"夫"借指百亩田。
口分田
口分田的同义词反义词
kǒu fēn/fèn tián1.唐代按人口授田。每口人所受者,皆包含永业田二十亩,其余为口分田。如男丁受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
夫税
夫税的同义词反义词
fū/fú shuì1.一夫受田百亩所出之租税。
爰田
夫田
夫田的同义词反义词
fū/fú tián1.古代有计口受田制度。一夫所受之田﹐谓之夫田。 2.指计口受田制度。
租庸调
租庸调的同义词反义词
zū yōng tiáo/diào1.唐代对受田课丁征派的三种赋役的并称。导源于北魏到隋代的租﹑调﹑力役制度。凡丁男授田一顷﹐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岁输绢二匹﹐绫﹑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三两﹐麻三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役人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调﹐三十日租调皆免。唐开元末年均田制破坏﹐这种承袭北魏的赋役制度渐不适用;安史之乱后﹐为两税法所代替。
职分田
职分田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í fēn/fèn tián1.古代按品级授予官吏作俸禄的公田。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均田﹐地方官吏也按级分给公田﹐为授职分田之始。隋时已有职分田之称﹐以后历代相沿﹐唯授田数量各有增减。职分田于解任时移交后任﹐不得买卖。官吏受田佃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明以后废除﹐但仍有养廉田﹑庄田等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