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蜀

后蜀的同义词反义词
hòu shǔ1.五代十国之一。后唐西川节度使孟知祥据蜀称帝,建号蜀,为别于唐末王建之蜀,故称后蜀(公元934年-965年)。

成都市

成都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éng dū shì四川省省会。在省境中部、成都平原中心,成渝、宝成、成昆等铁路交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国蜀汉、五代前后蜀及北宋李顺、明末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先后在此建都。前蜀皇帝在此广植芙蓉,故成都简称“蓉”,别称“芙蓉城”。又因成都古代织锦著名,又称“锦城”。1928年设市。人口307.8万(1995年)。为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名胜古迹有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青羊宫等。有四川大学、成都工学院等高等学校。

睡相

睡相的同义词反义词
shuì xiāng/xiàng1.后蜀宰相徐光溥的绰号。 2.睡觉时的姿态。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dài shí guó历史时期名。公元907年,朱温灭唐称帝,建立后梁,占有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此后相继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历史上称为五代。同时,中国南方和今山西地区,先后出现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国,历史上合称十国。960年,赵匡胤(即宋太祖)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979年,宋灭北汉,五代十国时期结束。

南乡子

南乡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xiāng zǐ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以咏南中风物为题,故名。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词,双调始自南唐冯延己词。单调二十七字或二十八字﹑三十字﹐先用两平韵﹐后转为三仄韵;双调五十六字或五十四字﹑五十八字﹐平韵。 2.曲牌名。属北曲越调。字数格律与词的双调五十六字体半阕相同。用在套曲中。

幈宫

幈宫的同义词反义词
píng gōng1.宫殿名。五代后蜀高祖所造。

应天三絶

应天三絶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ng/yìng tiān sān jué1.唐僖宗年间,孙位在成都应天寺左壁画坐天王及其部从鬼神像。后蜀景焕又在右壁画天王像,与之相对。当时的词人欧阳炯为此作长歌,僧梦归草书此歌于壁。因画﹑诗﹑书法三者俱佳,时人称之"应天三絶"。参阅宋郭若虚《图书见闻志.应天三绝》。

石经

石经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dàn jīng1.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汉平帝元始元年王莽命甄丰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汉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有:(1)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亦称"一字石经"。(2)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3)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更多

破柴都

破柴都的同义词反义词
pò chái dū/dōu1.五代时后蜀军队的一种称号,其兵士涅面成斧形。

芙蓉城

芙蓉城的同义词反义词
fú róng chéng1.今四川省成都市的别名。后蜀孟昶于宫苑城上遍植木芙蓉,因以得名。简称蓉城。见宋张唐英《蜀梼杌》卷下。 2.古代传说中的仙境。
12 共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