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
和硕的同义词反义词
hé/hè/huó/huò/hú shuò/shí1.满语,一方之意。清代顺治时皇子封亲王者加和硕之号,皇女由妃嫔所生者称和硕公主,亲王女称和硕格格。
亲王
亲王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n/qìng wáng爵位名。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后以皇帝的兄弟及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沿用。清代宗室封爵第一级称和硕亲王,蒙古贵族也有称亲王的。
曷苏馆
曷苏馆的同义词反义词
hé sū/sù guǎn1.辽代女真部落名。又称合苏衮﹑和硕馆。契丹阿保机移其大姓于辽阳之南。金代在辽阳的南部置曷苏馆路,治所在今辽宁省盖县。参阅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三﹑《金史.地理志上》﹑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山东八.盖州卫》。
乾隆帝(1711-1799)
乾隆帝(1711-1799)的同义词反义词
qián/gān lóng dì (1711-1799)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庙号高宗,年号乾隆。雍正帝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即位后继续用兵平定准噶尔部,又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在位时编成《四库全书》,但屡兴文字狱。曾六次南巡,挥霍浪费。后期任用权臣和珅二十年,贪污腐败风气盛行。1796年让位给皇太子(嘉庆帝),自称太上皇帝。
卫拉特
卫拉特的同义词反义词
wèi lā/lá tè1.清代对西部蒙古各部的总称。"卫拉特"乃蒙语音译,为部落之意。元代称斡亦剌,明称瓦剌,清曰厄鲁特,也称额尔特﹑卫拉特。后分裂为四部: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
多尔衮(1612-1650)
多尔衮(1612-1650)的同义词反义词
duō ěr gǔn (1612-1650)清代摄政王。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原封和硕睿亲王,屡次率部进攻明朝。后拥立皇太极幼子福临(顺治帝)即位,自为摄政王,独揽大权。1644年统率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后为明崇祯帝发丧,废除明末苛捐,又攻灭南明政权,镇压张献忠农民军和各地抗清义军,为清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八分
瓦剌
瓦剌的同义词反义词
wǎ/wà là/lá明时总称西部蒙古各部,活动于鞑靼以西地区。也先任首领时曾统一蒙古各部,势力强盛,多次进攻明朝,土木之变曾俘获明英宗。后因内讧势衰。清时分为杜尔伯特、准噶尔、土尔扈特、和硕特四部。
班禅(-chán)
班禅(-chán)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n chán“班禅额尔德尼”的简称。与达赖并称为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两大活佛。1645年和硕特蒙古固始汗尊格鲁派领袖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即班禅四世,前三世是追认的)。1713年,清朝册封班禅五世罗桑意希为班禅额尔德尼,正式确定其地位。此后,历世班禅转世,必经中央政府册封,成为定制。驻地日喀则。
班禅额尔德尼
班禅额尔德尼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n chán é ěr dé ní1.西藏喇嘛教黄教中主持扎布伦寺及后藏事务的教主封号,意为"大学者"。在黄教两大活佛系统中仅次于达赖。清顺治二年和硕特蒙古固始汗尊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康熙五十二年援达赖例,立班禅额尔德尼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