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音

嗓音的同义词反义词
sǎng yīn1.说话或歌唱的声音。

倒嗓

倒嗓的同义词反义词
dǎo/dào sǎng1.指戏曲演员嗓音变哑,不能发出圆润的声音。

刘宝全(1868-1942)

刘宝全(1868-1942)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ú bǎo quán (1868-1942)京韵大鼓演员。原名毅民,河北深县(今深州)人。初在农村说唱木板大鼓,后到天津,先后师从宋五、胡十、霍明亮。从其他曲种和戏曲艺术中吸取养料,依照北京语音创造了京韵大鼓。嗓音宏亮清脆,唱腔丰富多变,世称“刘派”。代表作有《长坂坡》、《大西厢》等。

宽洪

宽洪的同义词反义词
kuān hóng①(嗓音)宽而洪亮:~的歌声。②同‘宽宏’。

白云鹏(1874-1952)

白云鹏(1874-1952)的同义词反义词
bái yún péng (1874-1952)京韵大鼓演员。河北霸县(今霸州市)人。早年在农村说唱,后在北京从史振林学艺。长期在北京、天津演出。结合自身嗓音条件,形成韵味醇厚、吐字清晰、腔调柔美的艺术风格,世称“白派”。代表作有《黛玉焚稿》、《哭祖庙》等。

萧长华(1878-1967)

萧长华(1878-1967)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o cháng huá (1878-1967)京剧演员,戏曲教育家。江西新建人。十一岁学艺,先后学老生、老旦和丑,后专工文丑。嗓音清脆,念白流畅,善唱功。长期与梅兰芳合作。曾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有《萧长华戏曲论丛》和《萧长华演出剧本选集》。

丁果仙(1909-1972)

丁果仙(1909-1972)的同义词反义词
dīng/zhēng guǒ xiān (1909-1972)晋剧演员。艺名果子红,直隶束鹿(今属河北)人。女。七岁学艺,先习青衣,后改须生。是晋剧史上第一个女须生。嗓音洪亮,擅用多种唱腔表现人物感情,形成独特风格,世称“丁派”。擅演《双罗衫》、《走雪山》等剧。曾任山西省晋剧院副院长、山西省戏曲学校校长。

严凤英(1930-1968)

严凤英(1930-1968)的同义词反义词
yán fèng yīng (1930-1968)黄梅戏演员。安徽桐城人。女。十三岁学艺,演花旦。吸收昆剧、京剧、话剧等的表演艺术,丰富黄梅戏的表演和音乐。嗓音清脆甜美,唱腔朴实流畅。擅演《打猪草》、《天仙配》、《女驸马》等剧。曾任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副团长。

伧重

伧重的同义词反义词
cāng zhòng1.指嗓音粗重宏亮。

假嗓

假嗓的同义词反义词
jiǎ/jià sǎng1.亦称"假嗓子"。 2.非自然的嗓音,发音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京剧中青衣﹑花旦﹑小生等角色常用之。
12345 共5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