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
国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ó jūn1.国家的军队。 2.国民党政府自称其军队为"国军"。
护国军
护国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hù guó jūn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因以保卫共和政体为号召,故名。护国军组织三个军,蔡、李、唐分任总司令。讨袁战争由蔡锷第一军担任,入川与袁军激战。次年6月袁病死,护国军之名撤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ɡuó rén mín kànɡ rì zhàn zhēnɡ jì niàn ɡuǎn在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城内街101号。1987年7月6日“七七事变”爆发50周年前夕落成。占地26万平方米。由邓小平题写馆名。由序厅、展厅、半景画馆三部分组成。陈列有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这一历史时期的抗战文物及图片资料。以声光结合立体画面再现了日军在卢沟桥的侵华罪行和中国军民奋起抗战的壮烈情景。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fǎ zhàn zhēnɡ1883-1885年法国侵略越南和中国的战争。1883年,法军进攻驻越南的中国军队。次年,法舰进犯台湾基隆,并突袭福州马尾军港,清政府被迫宣战。台湾军民在沪尾(今淡水)击败法军。1885年,清军老将冯子材率部在广西抗击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黑旗军在越南义军配合下,也大败法军。但清政府妥协求和,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法国不仅把越南变成了它的殖民地,而且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àng gān lǐng zhàn yì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上甘岭地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攻的阵地防御战。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集中六万余人,以夺取上甘岭东西两个高地为目标,发动“金化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四万余人在严重缺粮、缺水、缺氧和缺弹的情况下,坚守坑道阵地,打退敌军数百次冲击,共歼敌二万五千余人,至11月25日战役胜利结束。
东北抗日义勇军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dōng běi kàng rì yì yǒng jūn“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武装的统称。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下,东北人民和国民党军队部分爱国官兵,组成了名为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数百支抗日武装,在东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但因缺乏统一领导和各部队间缺乏相互支援,至1933年春大部溃散。其中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部分。
中俄密约
中俄密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é mì yuē即《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沙俄以中俄共同防止日本侵略为名,引诱清政府订立的密约。1896年在莫斯科签订。主要内容为:日本如侵犯俄国或中国、朝鲜时,中俄共同出兵互相援助;开战时,俄国军舰可驶入中国所有口岸;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崴。从此沙俄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ɡuó rén mín zhì yuàn jūn中国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组成的志愿部队。1950年10月组建,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19日开赴朝鲜前线。经中朝联合作战,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由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并迫使其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1958年10月26日,全部撤离朝鲜回国。
中美望厦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měi wànɡ shà tiáo yuē美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共三十四款。规定美国享有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等特权,并准许美国军舰可以任意出入中国沿海各港口,美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楼,设立教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