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同义词反义词
zōng/zèng hé/gě guó lì一国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教、资源、国防、外交等各方面力量的有机综合。反映国家强弱的标志。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国力

国力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ó lì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所具备的实力:增强~丨~强大。

俄土战争

俄土战争的同义词反义词
é tǔ zhàn zhēng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的战争。从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两国进行了十余次战争,俄国胜多负少,相继夺得黑海沿岸、高加索地区和巴尔干半岛大片土地。俄国力图控制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两海峡,因遭英、法等国反对,未能成功。

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jiàn zhú kè shū散文篇名。战国末期秦李斯作。秦王发现韩国间谍利用为秦开掘水渠企图耗费秦的国力,下令驱逐在秦任官的外国人。当时任秦客卿的楚人李斯上书秦王,列举秦历代任用外国人所取得的业绩,并陈说“逐客”的害处,秦王遂取消此令。篇中大量运用铺陈排比手法,辞采华丽,富有说服力。

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的同义词反义词
rén kǒu pǔ chá/zhā一国或一地区在特定的基准时点,对境内人口数,以及该人口按各种不同特征分布的详情,进行调查分析的全部工作。是精确掌握人口状况,查清国情国力的基本方法之一。实行普查的时间及调查人口的基准时点一般都由国家法令规定。

修明

修明的同义词反义词
xiū míng指政治有序、有法度:有着修明的内政与强大的国力为后盾。

姜尚

姜尚的同义词反义词
jiāng shàng又叫“吕尚”、“姜子牙”,俗称“姜太公”。中国古代著名的贤相。曾帮助周文王治理国家,国力逐渐强大。后又帮助武王灭商,封于齐。是周朝齐国的始祖。周公东征时,成王命他征讨参加叛乱的东夷。

官势

官势的同义词反义词
guān shì1.国势;国力。 2.官吏的权势。

晋文公(前697-前628)

晋文公(前697-前628)的同义词反义词
jìn wén gōng (qián 697-qián 628)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名重耳。晋献公子。因献公立幼子为太子。他流亡在外十九年。后由秦国送回。即位后整顿内政,增强军队,使国力强盛。公元前632年亲自率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大败楚军;又大会诸侯于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成为霸主。

三制

三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zhì1.指国力的强﹑弱﹑中三种等级。 2.三篇敕命文书。
123 共2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