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调查局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同义词反义词
měi guó lián bāng tiáo/diào chá/zhā jú美国刑事调查机构。属于美国司法部。总部设在华盛顿。建于1908年。主要任务是,调查违反联邦政府法律的情况,也可应美国州政府的请求协助警察和刑事调查机构开展工作。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同义词反义词
quán guó gè jiè jiù guó lián hé huì简称“救国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立的抗日救亡组织。1936年5月31日由上海各界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等发起成立。通过了《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赞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要求建立统一的抗日政权等。1942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中国人民救国会。1949年12月在北京宣告结束。
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 guó lián jūn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华联军。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帝国主义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出兵,以瓜分中国。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掠夺财物,残杀人民。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不久德国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侵略军增至十万人。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后,八国联军除留一部外,其余撤回本国。
国联
国联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ó lián国际联盟的简称。
廊坊之战
廊坊之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láng fāng/fáng zhī zhàn义和团联合清军阻击外国侵略军的一次战斗。1900年6月西摩尔率八国联军二千余人,由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义和团拆毁路轨,将敌人包围在廊坊车站。在清军配合下,义和团发起猛攻,毙伤敌军近三百人,侵略军狼狈逃回天津。
晏婴(?-前500)
晏婴(?-前500)的同义词反义词
yàn yīng (?-qián 500)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为卿。奉景公命出使晋国联姻,与晋大夫叔向议论齐国政局,预言齐国政权将被田氏取代。传世有《晏子春秋》,为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马恩河会战
马恩河会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 ēn hé huì/kuài zhàn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一次会战。1914年英国、法国联军同德国军队在巴黎附近的马恩河地区进行会战。英法联军击退了德军的进攻,保卫了巴黎,使德军迅速灭亡法国的企图破灭。
七十七国集团
七十七国集团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 shí qī guó jí tuán发展中国家为摆脱发达国家的经济控制和剥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组成的国际性组织。因1963年形成初期有七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故名。1964年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这些国家联合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虽然后来成员扩大到一百多个国家,但仍用现名。其宗旨是,在参加全球性国际经济会议前,成员国协调立场,共商对策,表达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
七君子事件
七君子事件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 jūn zǐ shì jiàn1936年5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后,多次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和释放政治犯等要求。11月22日深夜,国民党政府在上海逮捕了救国会领袖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等七人,史称“七君子事件”。事件发生后,全国人民极为愤慨,广泛开展营救运动。1937年7月后,国民党政府被迫释放沈钧儒等七人。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 hé tuán yùn dòng清末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山东、直隶等地的民间秘密组织,以传授拳术、散发传单等形式进行反清和反教会斗争。成员多为贫苦农民和破产失业的城乡居民。1899年改称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势力日益壮大。次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义和团在保卫京津的廊坊和紫竹林战斗中,多次痛击侵略军。在八国联军和清政府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终遭失败。《辛丑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