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合唱

大合唱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hé chàng大型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还穿插朗诵及表演动作。通常用管弦乐队伴奏。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西洋的康塔塔和清唱剧在中国也常称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áng hé dà/dài/tài hé/gě chàng光未然词,冼星海曲。1939年作于延安。全曲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等九个乐章组成。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救国战争为题材,音乐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ɡuó rén mín jiě fànɡ jūn jūn ɡē公木词,郑律成曲,创作于1939年,是《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原名《八路军进行曲》。解放战争时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51年总政治部对歌词进行修改,并于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正式定为现名。

八路军军歌

八路军军歌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 lù jūn jūn gē公木词,郑律成曲。创作于1939年。原为《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表现八路军为拯救民族危亡,坚决开赴前线,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冼星海(1905-1945)

冼星海(1905-1945)的同义词反义词
xiǎn xīng hǎi (1905-1945)作曲家。广东番禺人,生于澳门。曾在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乐院及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35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至延安,曾任鲁艺音乐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赴苏联为在延安拍摄的影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后病逝于莫斯科。作有大合唱《黄河》、《生产》等四部,歌曲《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五百余首以及交响曲《民族解放》、管弦乐《中国狂想曲》等。

轮唱曲

轮唱曲的同义词反义词
lún chàng qū/qǔ1.歌唱演唱形式之一。所有声部都按同一旋律,但非同时出现,而是按一定时距先后歌唱,各声部相互追逐而又交叠出现,构成良好的和声效果。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

马思聪(1911-1987)

马思聪(1911-1987)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 sī cōng (1911-1987)作曲家,小提琴家。广东海丰人。1923年留学法国,毕业于南锡音乐学院。后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作曲。1929年回国。1932年创办私立广州音乐院。抗战期间在重庆参加进步音乐活动。1946年起任台湾交响乐团客席指挥。建国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1967年移居美国。作有歌剧《热碧亚》,管弦乐《山林之歌》,大合唱《祖国》、《春天》,诗剧配乐《屈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