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

太平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tài píng jūn太平天国的军队。金田起义时定名。在正副军师之下,有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各级指挥官。带兵官有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等。有陆营、水营和土营,并有女军。另设圣库管收支,诸匠营和百工衙制造武器和军需物品。将士必须遵守命令,保护武器,爱护人民。

太平军北伐

太平军北伐的同义词反义词
tài píng jūn běi/bèi fá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率两万人由扬州出师北伐。北伐军经河南渡黄河,进攻山西,一直打到直隶(今河北),进逼天津。由于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北伐军经过两年血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太平军西征

太平军西征的同义词反义词
tài píng jūn xī zhēng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派胡以晃、赖汉英等率军西征,夺取长江中游各省以巩固天京。西征军先后攻克安庆、九江、汉口、武昌等地,多次大败湘军。经过将近三年的艰苦斗争,西征军控制了湖北东部和江西、安徽大部地区,发展了革命力量。

札嘴

札嘴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á zuǐ1.太平军中口语。矛的枪头。

左宗棠(1812-1885)

左宗棠(1812-1885)的同义词反义词
zuǒ zōng táng (1812-1885)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湖南湘阴人。曾率湘军镇压太平军。后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进攻捻军和西北回民军。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兵平定侵犯中国南疆的阿古柏政权,阻止了外国对新疆的侵略。曾提出一些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张,并在西北等地创办了一些新式企业。后任军机大臣、两江总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病死于福州。有《左文襄公全集》。

李秀成(1823-1864)

李秀成(1823-1864)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 xiù chéng (1823-186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藤县人。1851年参加太平军。参与破江北、江南大营,封后军主将。后又与陈玉成取得三河大捷。1859年封为忠王,攻克苏州、常州,并进军上海。1862年回援天京(今南京)。城陷后被俘,写有供词数万言(即《李秀成自述》)。后被杀害。

李续宾(1818-1858)

李续宾(1818-1858)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 xù bīn (1818-1858)清末湘军将领。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双峰)人。初从曾国藩办团练。后在江西与太平军作战,攻陷武昌、九江等地,升浙江布政使,加巡抚衔。后在三河镇被击败,自杀而死。

铅码

铅码的同义词反义词
qiān/yán mǎ1.太平军军中口语。即枪炮子弹。因子弹多用铅制弹头﹐而弹体圆如砝码﹐故名。

三河大捷

三河大捷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hé dà/dài/tài jié太平天国著名战役之一。1858年9月,李续宾率湘军大举进攻安徽,据太湖,进扑安庆,连陷桐城等地,攻三河镇,直逼庐州(今合肥)。陈玉成率太平军迅速往救,绕至湘军后背。李秀成援军继进。11月,两军决战于三河,经过三天激战,全歼李续宾部,使湘军遭到沉重打击,太平军乘胜夺回失地。

刘丽川(1820-1855)

刘丽川(1820-1855)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ú lì/lí chuān (1820-1855)清末上海小刀会首领。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曾参加天地会。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后,他在上海发动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称大明国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并上书洪秀全,表示接受太平天国领导。同清军及外国侵略者坚持战斗一年半。后从上海县城突围时牺牲。
1234 共3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