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wēi ní sī guó jì diàn yǐng jié1932年意大利创设。每年举行一次。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和圣马克铜狮奖。分别授于最佳影片、导演、编剧、男女演员等。是世界上最早创设的国际电影节,也是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三船敏郎(1920- )
三船敏郎(1920- )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chuán mǐn láng(1920- )日本电影演员。生于中国。1946年回国后从影。因主演《泥醉天使》而知名。后主演的《罗生门》、《七武士》和《不守法的阿松的一生》分别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银狮奖和铜狮奖;《保镖》和《红胡子》两次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擅长扮演动作性强,粗犷强悍的角色。曾获文部大臣奖。
侯孝贤(1946- )
侯孝贤(1946- )的同义词反义词
hóu/hòu xiào xián (1946- )电影编导。广东梅县(今梅州)人。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影剧科毕业。1974年从影,执导影片《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尼罗河女儿》、《童年往事》等,曾在不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其中《悲情城市》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黑泽明(1910- )
黑泽明(1910- )的同义词反义词
hēi zé/shì míng (1910- )日本电影导演。1936年从影。1950年执导的《罗生门》,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奖。为苏联执导的《德尔苏·乌扎拉》,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大奖。1980年执导的《影子武士》,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
乙羽信子(1924- )
乙羽信子(1924- )的同义词反义词
yǐ yǔ xìn/shēn zǐ (1924- )日本电影演员。女。毕业于宝{{e021}}音乐歌剧学校。1950年从影。曾因主演《绞杀》,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主演的影片还有《缩影》、《裸岛》、《赤裸的十九岁》、《本能》等。
沟口健二(1889-1956)
沟口健二(1889-1956)的同义词反义词
gōu kǒu jiàn èr (1889-1956)日本电影导演。1920年从影。一生执导《雾码头》、《浪花悲歌》、《残菊物语》等影片近八十部。其中《西鹤一代女》和《雨月物语》,分别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银狮奖。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在日本电影史上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