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样
字样的同义词反义词
zì yàng1.文字形体的规范;字形。 2.指用在某处的字眼﹑词语。
送字样子
送字样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sòng zì yàng zǐ1.见"送卷头"。
仪方
仪方的同义词反义词
yí fāng1.古时端午节倒贴于柱上以避蛇虫的字样。
六面印
六面印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miàn yìn1.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一种私印。流行于南北朝。呈"凸"字形﹐印鼻端刻有一小印﹐其馀五面也刻有印文。因专用于书信﹐故在姓名下常附加"印信"﹑"启事"﹑"白笺"等字样。明清后﹐正方或长方印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也称"六面印"。
反纽
反纽的同义词反义词
fǎn niǔ1.即反切。纽与反﹑切义同。唐唐玄度《九经字样》因讳反字,改称翻或纽。参见"反切"。 2.反切和声纽。唐神珙类聚双声之字,同四声﹑叠韵结合起来,作《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用来解释反切的方法。
字舞
字舞的同义词反义词
zì wǔ1.运用队形变化,组成各种字样的舞蹈。
跳加官
跳加官的同义词反义词
tiào/táo jiā guān1.旧时戏曲开场或在演出中遇显贵到场时,加演的舞蹈节目。由一个演员戴假面具,穿红袍﹑皂靴,手里拿着"天官赐福"﹑"指日高升"﹑"一品当朝"等字样的布幅逐次向台下展示,表示庆贺。
铎针
铎针的同义词反义词
duó zhēn1.明代官帽上的装饰品。用金银珠玉等制成各种表示吉祥的字样或花饰。
七字法
七字法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 zì fǎ1.汉字书写运笔的七种方法,即擫﹑压﹑钩﹑揭﹑抵﹑导﹑送,亦称拨镫法。南唐李煜《书述》:"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于此日……所谓法者,擫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沈尹默《书法论.余论》:"检阅计有功《唐诗纪事》陆希声条,只言:凡五字,擫﹑押﹑钩﹑格﹑抵,而无'谓之拨镫法'字样。由此可见,李煜的七字法是参加了自己的意思的,是不尽可以为依据的。"
上款
上款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àng/shǎng kuǎn1.谓在书画等上端题写的受物者的姓名﹑称谓﹑事由等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