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

拉萨的同义词反义词
lā sà1.西藏自治区首府。位于自治区中部,海拔3600多米,人口30万。是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一个宗教性很强的城市,著名寺庙布达拉宫、大昭寺、色拉寺和哲蚌寺都在拉萨。由于高原日照时间长,有“日光城”之称。

拉萨尔主义

拉萨尔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lā/lá sà ěr zhǔ yì19世纪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思潮。以拉萨尔为主要代表。认为无产阶级只要通过和平的合法的斗争,争得普选权,就可以把君主专制国家变为自由的人民国家;否认无产阶级进行经济和政治斗争的必要性。

拉萨市

拉萨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lā sà shì西藏自治区首府。在区境中部、拉萨河中游。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向为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60年设市。人口13.4万(1995年)。川藏、青藏、拉亚(东)、拉樟(木)等公路交会于此。全年无雾,光照充足,有“日光城”之称。公元7世纪,吐蕃王松赞干布在此修建布达拉宫,还有大昭寺、罗布林卡、药王山、哲蚌寺、色拉寺等名胜古迹。有西藏大学等高等学校。

哥达纲领批判

哥达纲领批判的同义词反义词
gē dá gāng lǐng pī pàn马克思作于1875年4-5月。批判德国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将在哥达的合并会上通过的党纲,阐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第一次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这一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国家社会主义

国家社会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ó jiā/gū/jie shè huì/kuài zhǔ yì企图利用资产阶级国家进行社会改良的思想。19世纪出现于德、法等国。主要代表有法国路易·勃朗、德国拉萨尔等。主张依靠资产阶级国家帮助建立工人生产合作社,以和平实现社会主义。

会盟

会盟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ì/kuài méng1.古代诸侯相会结盟。语本《左传.昭公三年》:"令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 2.指两个政权间友好盟会。如西藏拉萨大昭寺前有"唐蕃会盟碑"﹐为唐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吐蕃赞普墀祖德赞为纪念唐蕃会盟而立。

传召

传召的同义词反义词
chuán/zhuàn zhào/shào每年藏历正、二月在拉萨大昭寺举行的祈祷法会。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创始。达赖五世开始在法会上举行辩经,形成考选“拉然巴格西”(藏传佛教最高学位)制度。正月法会规模较大,俗称“传大召”;二月的较小,俗称“传小召”。

孔繁森(1944-1994)

孔繁森(1944-1994)的同义词反义词
kǒng fán sēn (1944-1994)山东聊城人,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岗巴县委副书记、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拉萨市副市长、中共阿里地委书记。1979年和1988年先后两次赴西藏工作,历时十年,勤政为民,政绩卓著,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在赴新疆考察途中,因车祸殉职。1995年4月,国务院追认他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中......更多

藏剧(zàng-)

藏剧(zàng-)的同义词反义词
zàng jù (zàng-)藏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西藏拉萨和日喀则、昌都等地。14-15世纪僧人汤东结布用跳神仪式和民间歌舞创造藏剧募化造桥。17世纪,五世达赖罗桑嘉错组成职业剧团。旧时每年藏历7月雪顿节,各藏剧团须到拉萨支差。演出分“顿”(开场式)、“雄”(正戏)、“扎西”(结尾的集体歌舞)三部分。以前人物大多戴面具,现已有面部化装。剧目有《文成公主》、《朗莎雯波》、《洛桑王子》等。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ng zàng tiě lù从青海西宁到西藏拉萨。第一期工程从西宁到格尔木,长814千米(实际上已铺轨到格尔木前方31千米处的南山口),1979年筑成,1984年正式通车。大部分路段海拔3000米以上,为中国目前海拔最高的铁路。对开发西北地区起重要作用。第二期工程通往拉萨,尚未兴建。
123 共2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