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文字
拼音文字的同义词反义词
pīn yīn wén zì1.用符号(字母)来表示语音的文字。
八思巴字
八思巴字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 sī bā zì1.八思巴奉元世祖命制订的拼音文字。脱胎于藏文字母﹐名"蒙古新字"或"蒙古字"﹐俗称"八思巴字"。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颁行。计有辅音字母二十九个﹐元音字母五个﹐半元音字母两个﹐另有两个冠于元音开头音节上的符号。曾用于官方文书﹑译书﹑为汉字注音等方面。
回鹘文
回鹘文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í gǔ/hú wén以利文字母为基础创制的突厥语拼音文字。后为回鹘使用,故名。从唐代至明代,主要流行于今吐鲁番盆地和中亚楚河流域。因年代和字体差异,字母数有十九至三十二个不等。书写也有变化。近代发现了回鹘文的宗教经典、碑刻、契约等。蒙古文、满文字母都由该字母演变而来。
大写
大写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xiě1.跟"小写"相对。(1)汉字数目字的一种笔画较繁的写法﹐如"壹﹑贰﹑叁﹑肆﹑拾﹑佰﹑仟"等﹐多用于账目和文件中。(2)拼音文字字母的一种写法﹐如拉丁字母的A﹑B﹑C﹐多用于句首或专名的第一个字母。
正体
正体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èng tǐ/tī/bèn1.主体,本体。 2.旧指承宗的嫡长子。 3.犹正统。 4.正统的体式。 5.正楷字。 6.规范的汉字字形。 7.拼音文字的印刷体。
壮文
壮文的同义词反义词
zhuàng wén1.我国壮族的文字。是1955年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共有三十二个字母(包括五个声调字母)。195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推行。
字母
字母的同义词反义词
zì mǔ1.音韵学术语。声母的代表字,简称"母"。 2.拼音文字或注音符号的最小书写单位。
新文字
新文字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n wén zì1.三十年代前期一部分文化人鉴于汉字难认﹑难写﹑不利大众学习的缺点﹐主张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当时称这种拼音文字为新文字。
突厥文
突厥文的同义词反义词
tū jué wén也称“鄂尔浑叶尼塞文”。因近世文献发现于蒙古鄂尔浑河、叶尼塞河流域,故名。公元6至10世纪,由突厥、回鹘、黠戛斯、骨利干等操突厥语的民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可双向横写。
维吾尔文
维吾尔文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i wú/yù ěr wén1.我国维吾尔族的文字。维吾尔族历史上曾使用过突厥文﹑回鹘文等多种文字。后来改为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1959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推行,新老维吾尔文同时并用。1982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决定,全面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