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
攻下的同义词反义词
gōng xià1.占领,夺得。如:国王的军队攻下了该城。2.见“攻克”。3.打败。
设疑破敌
设疑破敌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è yí pò dí设:设置;破:攻下。设置疑兵,迷惑敌人,寻机攻击。
剃发令
剃发令的同义词反义词
tì fā/fà líng/lǐng/lìng1.清统治者强迫汉人依满俗剃去前半部头发的命令。也称"剃发令"。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政府颁布剃发令,后以人心不服,暂缓执行。次年攻下江南,重申此令,规定:凡清军所到之处,限十日内,尽弃明朝衣冠,皆依满族习俗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违者处死。参阅《清史稿.世祖纪一》。
攻必克,守必固
攻必克,守必固的同义词反义词
gōng bì kè,shǒu bì gù克:攻下据点,战胜;固:牢固,坚固。进攻没有打不下来的,防守没有不稳固的。形容战斗力极强。
楚猴
楚猴的同义词反义词
chǔ hóu1.《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攻下咸阳后,想回故乡炫耀富贵,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时人讽刺其爱虚荣,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因以"楚猴"戏称项羽。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的同义词反义词
èr cì gé/jí mìng即“讨袁之役”。继辛亥革命后爆发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武装斗争。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死宋教仁,又大借外债,准备以武力镇压革命势力。孙中山号召讨伐袁世凯。袁罢免国民党籍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7月,国民党人在江西湖口起兵讨袁,广东、上海、安徽等地先后宣布独立,并组织讨袁军。由于国民党缺乏明确纲领,内部涣散,在袁军大举进攻下,“二次革命”最后失败。
冯国璋(1859-1919)
冯国璋(1859-1919)的同义词反义词
féng/píng guó zhāng (1859-1919)直系军阀首领。直隶河间(今属河北)人。曾协助袁世凯训练新建陆军,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北洋三杰”。辛亥革命时,任北洋军第一军总统,镇压革命。“二次革命”时,攻下南京,任江苏都督。袁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他为直系首领。1916年当选副总统,次年代理总统。1918年下台。
十九路军
十九路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jiǔ lù jūn1.国民党军队。总指挥蒋光鼐,副总指挥兼军长蔡延锴。1930年冬和1931年在江西与中国工农红军作战。1932年"一.二八事变"在上海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随后,被调到福建进攻中国工农红军。其领导人鉴于民族危机严重,内战没有出路,于1933年11月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订立抗日反蒋协定。不久,在蒋介石进攻下失败。
吉鸿昌(1895-1934)
吉鸿昌(1895-1934)的同义词反义词
jí hóng chāng (1895-1934)河南扶沟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当兵,以骁勇善战升任旅、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接受蒋介石改编,任国民党政府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1931年因拒绝“剿共”被迫出国。1933年参与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二军军长、北路前敌总指挥,在不到一个月内将日伪军驱逐出察哈尔全境。后在蒋介石军队和日伪军夹攻下失败。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在北平被杀害。
射书
射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è/yè/yì shū1.用箭传送书信。《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其后二十余年﹐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擢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燕将﹞乃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