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派

教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jiào/jiāo pài某种宗教内部的派别。

律宗

律宗的同义词反义词
lǜ zōng1.中国佛教派别之一,唐释道宣所创,以持戒律为主,谓戒律为佛教之根本,解脱之要道,故称。

四果

四果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guǒ1.佛教语。声闻乘圣果有四,旧译依梵语称为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新译将前三果译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仍其旧。 2.宋代民间教派名。

天主教

天主教的同义词反义词
tiān zhǔ jiào也称“罗马公教”。与正教、基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教派。基督教产生后不久,就逐渐分化为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派教会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教会。1054年两派正式分裂,西派教会自称“公教”,有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中世纪时在西欧各国占统治地位。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脱离天主教的基督教新教后,在欧洲部分国家中丧失统治地位。主要分布于意、法、比、西、葡、匈、波、美及拉丁美洲各......更多

摩尼教

摩尼教的同义词反义词
mó ní jiào旧译“明教”、“末尼教”等。波斯(今伊朗)古代宗教之一。公元3世纪由摩尼创立。主要经典为《彻尽万法根源智经》、《净命宝藏经》、《赞愿经》等。宣传善恶二元论,善人死后可获幸福,恶人则须堕入地狱。曾传布于北非、南欧与亚洲一些国家,公元7世纪后渐衰亡。公元6-7世纪传入中国,曾被严禁,元明以后渐融入其他教派。

全真道

全真道的同义词反义词
quán zhēn dào也称“全真教”、“全真派”。与正一道同为道教两大教派。1167年,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牟平)全真庵讲道时创立。主张道、释、儒三教合一,以“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不尚符,不事烧炼。道士须出家居于宫观,不结婚并禁荤腥。

印度教

印度教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n dù/duó jiào/jiāo印度的传统宗教。公元8-9世纪,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的某些教义,经商羯罗等改革后形成。也称“新婆罗门教”。主要经典为《吠陀》等。主要教义仍是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主要教派有湿婆派、毗湿奴派和性力派等。近代以来又相继出现梵社、圣社、罗摩克里希那教会等组织,并传布到世界各地。

噶当派

噶当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gá dāng/dàng pài1.喇嘛教派之一。"噶当",藏语意为"佛语教诫",认为一切佛语都是指导信徒修行的诫命,故名。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仲敦巴创立。宋嘉佑元年(1056年),仲敦巴建热振寺传法,逐渐形成一个派别,在十二﹑三世纪传播甚广。仲敦巴死后,其三大弟子分别形成教典﹑教授﹑教诫三个支系。十五世纪初,宗喀巴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创立格鲁派(也称新噶当派),此派遂并入格鲁派。

圣事

圣事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èng shì1.圣人之事。谓孔子弟子学习的成果和表现。 2.基督教的重要礼仪。该教认为它借助一定可见的形式赋予领受者不可见的基督的宠爱和保佑。具体内容有圣洗﹑坚振﹑告解﹑圣体﹑终傅﹑神品﹑婚配等七件。各教派不尽相同﹐如新教一般只承认洗礼(圣洗)与圣餐(圣体)为圣事。

圣战

圣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èng zhàn1.发生在民族或不同教派之间的为某种宗教目的而发动的战争。
12345 共4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