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n jiāng wéi wú ěr zì zhì qū简称“新”。在中国西北部。面积166.04万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省区。人口1637万(1995年),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汉、哈萨克、回、蒙、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等族人数也较多。1955年建立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高山、盆地相间。气候干旱。沙漠、草原分布广。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中国重要垦区和牧区,以产细毛羊著名。棉花、甜菜、羊毛产......更多

维吾尔语

维吾尔语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i wú/yù ěr yǔ/yù1.维吾尔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我国维吾尔语的方言中,罗布方言的特点较为突出。在维吾尔语标准语中,元音部位和谐比较严整,唇状和谐已较松弛。解放以来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国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正在不断增加。参见"维吾尔文"。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的同义词反义词
wū lǔ mù qí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沿,天山北麓,面积12000平方公里,人口112万。为西北地区综合性工业城市,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天山

天山的同义词反义词
tiān shān1.山名。(1)一名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脉。北魏太延四年(公元438年)拓跋焘击柔然﹐从浚稽山北向天山﹐即此。(2)唐时称伊州﹑西州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也称白山﹑折罗漫山。伊州﹑今新疆哈密县;西州﹐今吐鲁番盆地一带。参阅《元和郡县志.伊州》﹑《太平寰宇记.伊州》。 2.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西端伸入苏联中亚细亚。全长2500公里﹐宽25......更多

三十六国

三十六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shí liù/lù guó1.指汉时西域诸国。大部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汉书.西域传序》:"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王先谦补注:"三十六国者:婼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絶﹑戎卢﹑扜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秅﹑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车﹑疏勒﹑尉头﹑姑墨﹑温宿﹑龟兹﹑尉犁﹑危须﹑焉耆﹑姑师﹑墨山﹑......更多

乌鲁木齐市

乌鲁木齐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wū lǔ mù qí sh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在自治区境中部、天山中段北麓、乌鲁木齐河沿岸,兰新铁路与北疆铁路交会于此。“乌鲁木齐”,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1945年名迪化市,1953年改现名。人口128.4万(1995年)。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和工业中心。有红山、鉴湖(人民公园)、燕尔窝等风景名胜。有新疆大学等高等学校。

仑头

仑头的同义词反义词
lún tóu/tou1.古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附近。

克拉玛依市

克拉玛依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kè lā/lá mǎ yī sh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1958年设市。“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为“黑油”。人口23.4万(1995年)。盛产石油,是以石油工业为主的新兴工矿城市。

喀什市

喀什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kā shí sh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喀什噶尔河上游。1952年设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人口24.8万(1995年)。南疆第一大城。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城,为中国古代中原地区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要站。名胜古迹有三仙洞、艾提尕清真寺、阿巴和加麻扎(墓)等。

姑墨

姑墨的同义词反义词
gū mò1.汉代西域国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阿克苏一带。 2.三国时属魏,附于龟兹。《魏书.西域传》作"姑默"。唐时为跋禄迦国,一名亟墨,属龟兹都护府。
1234 共3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