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
武科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kē1.科举时代专为考试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之,但不定期举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场,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及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均与文科同,但加武字以别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七》﹑《明史.选举志二》。
朴仁老(1561-1642)
朴仁老(1561-1642)的同义词反义词
pǔ/pò/pō/piáo rén lǎo (1561-1642)朝鲜李朝诗人。壬辰卫国战争中投身军旅,参加海战,屡建战功。后武科及第,历任水门将、助罗浦万户、统舟师等职。晚年因不满朝廷腐败,辞官还乡。主要作品收在《芦溪集》中。著名歌词有《太平词》、《船上叹》。
武举
武举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jǔ科举制度中的武科,也为武科考试中举者的称呼。始于武则天时,为选拔武官而设。考试内容有箭、弓、刀、石等。以后宋、明等朝都有武举,至清末废。
武乡试
武乡试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xiāng shì1.明清两代各省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武科考试。
武童生
武童生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tóng shēng1.明清时应武科生员之试者,称"武童生"。亦省称"武童"。
武考
武考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kǎo1.科举制度中的武科考试。
科举
科举的同义词反义词
kē jǔ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代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每三年举行一次。
会武宴
会武宴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ì/kuài wǔ yàn1.行科举制度时,武科殿试放榜后,在兵部举行的公宴。
武会试
武会试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huì/kuài shì1.明清时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武科考试。
武殿试
武殿试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diàn shì1.科举时代,皇帝对武科会试录取的武举,在殿廷亲自进行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