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救
求救的同义词反义词
qiú jiù1.请求援救。多用于遇到危险或灾难时。
三元里抗英斗争
三元里抗英斗争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yuán lǐ kàng yīng dǒu/dòu zhēng鸦片战争中广东人民自发的抗英斗争。1841年5月29日,英军闯入广州城北郊三元里抢劫。次日,附近一百零三乡民众同英军在牛栏冈展开激战,打死打伤几十名英军。31日,广州附近几个县的数万民众乘胜进攻,围困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英军向广州官府求救,广州知府强迫村民解散。
包胥
包胥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o xū1.即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吴国用伍子胥计攻破楚国﹐他到秦国求救﹐在秦庭痛哭七日夜﹐终于使秦国发兵救楚。
呼天吁地
呼天吁地的同义词反义词
hū tiān yù dì指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éng pú zhī zhàn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陈、蔡、郑、许国攻宋,宋向晋求救。次年晋军进攻楚的盟国曹、卫,楚军北上与晋军对垒于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时晋军较弱,乃先击溃由陈、蔡军组成的楚军右翼,再设计击退楚军左翼,迫使楚军主力后退。战后,晋文公成为霸主。
平原君(?-前251)
平原君(?-前251)的同义词反义词
píng yuán jūn1.战国赵武灵王子,惠文王弟,名胜,即“赵胜”。封于平原,故号平原君。相惠文王及孝成王。秦围邯郸,危急,用毛遂计,与楚定纵约,又求救于魏信陵君,使赵转危为安。喜宾客,食客多至数千人,太史公称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泛指尚义重士的在位者。
信陵君(?-前243)
信陵君(?-前243)的同义词反义词
xìn líng jūn1.即“魏无忌”。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安厘王异母弟,名无忌,封信陵君。礼贤下士,有食客三千人。大梁夷门监者侯嬴老而贤明,信陵君'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至家,奉为座上客。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围赵邯郸,赵求救于魏,信陵君用侯嬴计,使如姬窃得兵符,击杀将军晋鄙,夺得兵权,救赵却秦。后留赵十年,归魏,率五国之兵大破秦军,直至函谷关。终因谗毁,为魏王所忌,乃谢病不朝......更多
十九人
十九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jiǔ rén1.战国时,秦围赵,赵王派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欲在门客中挑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作为随从,但只选中十九人。毛遂自荐随往。至楚,谈判不决,毛遂按剑陈词,迫使楚王歃血定盟;而十九人却碌碌无为。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后因以"十九人"指庸碌之辈。
及溺呼船
及溺呼船的同义词反义词
jí nì hū chuán比喻祸到临头,求救无及。
呼救
呼救的同义词反义词
hū jiù1. 呼喊求救。如:SOS 是国际呼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