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

汉城的同义词反义词
hàn chéng韩国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1059.59万(1995年)。1394年李氏王朝迁都于此,称汉城府,建有许多宫殿,被称为“皇宫之城”。现为韩国最大工业城市和海陆空交通枢纽。市区分旧城区和新市区。旧城区仿照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有景福宫、昌庆苑等名胜古迹。

三一运动

三一运动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yī yùn dòng朝鲜人民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1919年1月,朝鲜国王暴亡,相传是被日本人毒杀。3月1日,汉城市民举行示威游行,参加人数达三十万。由于日本侵略者的镇压,运动很快发展为武装起义,参加斗争的群众超过两百万。直至年底才被镇压。

仁川

仁川的同义词反义词
rén chuān韩国首都汉城的外港。人口114.2万(1980年)。港阔水深,为韩国第二大贸易港。轻重工业和渔业均较发达。海滨及附近岛屿为旅游及疗养地。

朴趾源(1737-1805)

朴趾源(1737-1805)的同义词反义词
pǔ/pò/pō/piáo zhǐ yuán (1737-1805)朝鲜李朝文学家、哲学家,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出身贵族,不应科举。1786年起历任监役、汉城府判官、沔川郡守等职。主张改革现行不合理的制度。文学上反对拟古,主张“模写真境”,对朝鲜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代表作为《热河日记》和《放璚阁外传》。

百济

百济的同义词反义词
bǎi jì朝鲜古国。公元前1世纪形成。领有朝鲜半岛西南部地区,都于慰礼城(今汉城附近)。与高句丽、新罗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在相互间的战争中常处劣势。公元660年被中国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

长安

长安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áng ān1.古都城名。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皆于此定都。西汉末绿林﹑赤眉﹐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汉城筑于惠帝时﹐在今西安市西北。隋城筑于文帝时﹐号大兴城﹐故址包有今西安城和城东﹑南﹑西一带。唐末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西安城。 2.唐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

张庚(1911- )

张庚(1911- )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ng gēng (1911- )戏剧理论家、教育家。原名姚禹玄,湖南长沙人。30年代在上海参加左翼戏剧运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到延安。历任鲁迅艺术文学院戏剧系主任,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研究院、文化部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著有《戏曲艺术论》、《张庚戏剧论文集》等,另与郭汉城共同主编《中国戏曲通论》。

李朝

李朝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 zhāo/cháo朝鲜封建王朝。1392年李成桂推翻王氏高丽后建立。次年改国号为朝鲜。1394年迁都汉城。强化中央集权,实行科田法,遵崇儒教。16世纪末抵抗日本封建主入侵,获胜。19世纪英、法等国势力渗入;1876年后日本再次入侵。1897年改国号为大韩。日俄战争后,沦为日本保护国。1910年朝鲜被日本吞并,王朝灭亡。

韩国

韩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hán guó东亚国家。在朝鲜半岛南半部。与中国隔黄海相望。面积9.9万平方千米。人口4300多万(1991年)。首都汉城。地形多为平原和丘陵。温带季风气候。新兴工业国。加工工业发达,对外贸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