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同义词反义词
hé xī zǒu láng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钱鞘岭以西的狭长地带,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100—200公里,因在黄河之西而得名。
乌鞘岭
乌鞘岭的同义词反义词
wū shāo lǐng祁连山脉东端余脉。在甘肃省中部。海拔3562米。中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区和青藏高原区交汇处。北方旱地区和西北灌溉农业区的分界。从东部进入河西走廊的门户,兰新铁路经此。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同义词反义词
sī chóu zhī lù1.指古代由中国通向欧洲的道路。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养蚕﹑缫丝﹑织绸。到了汉代,制造丝绸的技术又有了提高。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我国制造的丝绸运输到中亚﹑波斯(今伊朗)﹑地中海沿岸罗马等地,引起西方人民的惊奇和喜爱,人们便把我国称为"丝国",把这条商路称为"丝绸之路",或简称"丝路"。其主要路线:东起汉都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从敦煌向西分南北两道。南道沿......更多
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的同义词反义词
lán xīn tiě lù从甘肃兰州经河西走廊到新疆。1962年通车到乌鲁木齐,长1903千米。1990年修至阿拉山口,增至2363千米,并与哈萨克斯坦铁路接轨。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段曾称“北疆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段已建为复线。武威以东已电气化。是中国横贯东西的大动脉之一,第二亚欧大陆桥的组成环节。
月牙泉
月牙泉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è yá quán甘肃河西走廊干旱区天然奇观。在敦煌以南鸣沙山北麓。南北长100米,东北宽约25米,形似弯月。最深处5米。受当地独特地理条件影响,南、西、北三面为沙垅环抱而不被沙埋,蒸发量极大而常年不涸。
武威市
武威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wēi shì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石羊河上游、兰新铁路线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5年设市。人口93.01万(1995年)。是河西走廊重要的粮、油、麻、甜菜产地和集散中心,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古迹有大云寺西夏碑。
沙暴
沙暴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 bào又称“尘暴”。大量尘沙被风吹起而使空气混浊、天色昏黄的现象。主要由冷空气南下时,阵风或大风卷扬尘沙所致。常见于中国北方的春季。出现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在新疆南部和河西走廊的强沙暴,有时水平能见度接近于零,这时白昼如同黑夜,当地人称为“黑风”。
玉门市
玉门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yù mén shì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兰新铁路经过境内。1955年设市。人口20.99万(1995年)。盛产石油,是中国最早的石油工业基地。
甘肃省
甘肃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gān sù shěng简称“甘”,别称“陇”。在中国西北部。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人口2388万(1995年)。有回、藏、东乡等少数民族。清代置省。省会兰州。东南部主要属黄土高原,黄河流贯;西北部为河西走廊。基本上处暖温带。自东南向西由湿润区过渡到干旱区。工业以重工业为主。石油化学和有色金属工业较发达,镍产量居全国首位。农作物有小麦和胡麻等。
霍去病(前140-前117)
霍去病(前140-前117)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ò qù bìng (qián 140-qián 117)西汉大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卫青的外甥。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公元前121年率军两次大败匈奴,控制河西走廊地区,打开了通西域的道路。前119年又和卫青共同打败匈奴主力。武帝为他建造住宅,被他拒绝,说:“匈奴不灭,无以家为”。去世后,武帝为他修建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其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