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
漠北的同义词反义词
mò běi/bèi1.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的地区。
龙荒
龙荒的同义词反义词
lóng huāng1.漠北。龙,指匈奴祭天处龙城;荒,谓荒服。
匈奴
匈奴的同义词反义词
xiōng nú古族名。又称“胡”。战国时游牧于燕、赵、秦以北地区,秦汉时占据大漠南北广大地区。西汉初攻扰汉朝北方。汉武帝时受汉军打击而转衰。宣帝时附汉。东汉初分裂,南匈奴附汉,北匈奴居漠北。南匈奴于东汉末分为五部,西晋时先后建立赵、夏、北凉等国,南北朝时经民族融合而逐渐消失。北匈奴于汉和帝时为东汉和南匈奴所败,部分西迁。
幕北
幕北的同义词反义词
mù běi/bèi1.漠北。幕,通"漠"。古代泛指蒙古大沙漠以北地区。
拂云堆
拂云堆的同义词反义词
fú/bì yún duī1.古地名。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唐时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如用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张仁愿既定漠北,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故拂云堆又为中受降城的别称。
斛薛
斛薛的同义词反义词
hú xuē1.部落名。又复姓。北魏时属高车部。高车或曰敕勒,铁勒,散处漠北。唐贞观中铁勒十一部内附,太宗以其地置高阙州。
龙沙
龙沙的同义词反义词
lóng shā/shà1.即白龙堆。 2.今河北喜峰口外卢龙山后的大漠。 3.南京市内狮子山,晋元帝初渡江,见其山岭连绵﹐险要如塞北卢龙,故亦名卢龙山。遂以塞北卢龙山后沙漠指南京狮子山后的江畔沙滩。 4.指江西南昌城北一带白沙丘。 5.泛指塞外漠北边塞之地;荒漠。 6.草名。麻黄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麻黄》。
北匈奴
北匈奴的同义词反义词
běi xiōng nú1.东汉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汉人对留居漠北的匈奴部族的称谓。
末尼教
末尼教的同义词反义词
mò ní jiào/jiāo1.摩尼教。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传光明与黑暗的互相对立为善恶的本原。约在6-7世纪从陆路传入新疆。后由新疆传入漠北的回纥。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波斯摩尼教侍法者密乌拂多诞持《二宗经》至长安。
柔然
柔然的同义词反义词
róu rán古族名。源于东胡族。北魏时称其所建政权为柔然。公元5世纪初,柔然首领社仑迁漠北,称丘豆伐可汗。与北魏、南朝都有联系。后逐渐衰落,552年并入突厥。